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打开电视,认真的看着重播,等待着自己出现的时刻,可惜那个镜头是给林子轩的,她是真的被一扫而过,如果不仔细看,根本认不出来。

    不过即便只是露了一小脸,也足以让晓玲同学满足了。

    吃过中午饭,林子轩送妹妹去逛庙会,然后俩人一起回到慕姗姗家里接着拜年。

    慕致远家里很热闹,有不少前来拜年的人,林子轩也陪着招呼客人。

    他们除了聊家常外,还会聊今天刚出版的《华国日报》,这时候林子轩才知道今天的《华国日报》上面大篇幅的报道了南方谈话。

    还有评论文章,阐述了谈话的精神和以后华国要走的道路。

    这无疑给很多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心里明白了,敞亮了,正如报纸上所说,改革就是要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不要怕犯错误。

    林子轩找来《华国日报》看了看,这真是新年新气象!

    可以想见,自今日起,华国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俩人陪着慕致远和李虹吃晚饭,中间说起了慕姗姗到美国进修的事情,半年时间不长不短,想着要有半年见不到女儿,做父母的难免有些不舍。

    “你想好学什么了?”李虹询问道。

    “学节目制作吧,我想试着自己做节目。”慕姗姗回答道。

    只做主持人的话就像是提线木偶,没办法掌握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只能照本宣科,发挥的余地不大,做编导的话就有主动权。

    慕姗姗和李虹的性格有点相似,有较强的独立性,想做自己喜欢的节目。

    林子轩和慕姗姗商量过这件事,他们打听过,纽约大学下属的艺术学院就有类似的专业,只是去旁听半年,想来问题不大。

    “既然你想好了,那就这样吧,你们在纽约还能互相照顾。”慕致远点头道。

    吃了晚饭,他们回到家里,还在说着出国的事。

    过了正月,《京城人在纽约》的剧组就要前往纽约了,慕姗姗差不多能办好手续一起出发,接下来他们俩会在美国过上半年的时光。

    “日子过得还真快,刚毕业那会肯定想不到咱们有一天会去美国。”慕姗姗感慨道,“我就想着能在单位好好工作,也没想过还能主持春节晚会。”

    “以后的生活节奏会更快。”林子轩有所感触道,“能跟上的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跟不上的只能逐步的被淘汰,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

    新的一年,对华国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

第一百零二章 客串

春寒料峭的时节,京城国际机场。

    葛尤站在机场航站楼外边,穿着外套,带着帽子,漫不经心的抽着烟,显得特别忧郁。

    他用眼神打量着机场过往的行人,有一种看透世间百态的沧桑感。

    这时候,一个穿着风衣,烫着波浪头,推着行李车的年轻女人走了过来,葛尤掐灭烟头,迎了上去,和这女人聊了起来。

    这女人是他的“老婆”,他来送“老婆”自费出国留学。

    女人因为出国特别兴奋,葛尤则特淡定,看起来很热心的叮嘱,但眼神里没有感情波动,就像是在完成某种仪式。

    葛尤很清楚自己的“老婆”会一去不回,他就没指望会有将来。

    这里是电影《大撒把》的拍摄现场。

    一台摄影机随着两人朝着机场内部移动,一旁还有一台摄像机紧随其后。

    摄影机用来拍摄电影,用的是电影胶片,摄像机用来拍摄电视剧,用的是盒带。

    这里同样是《京城人在纽约》的拍摄现场。

    这事还要从元宵节之后的那天说起。

    那一天林子轩和冯晓刚确定了剧组的最后一名主要演员,这人叫做严晓颦,沪城人,艺术世家出身,京城电影学院表演班毕业。

    她正在陪着丈夫在美国读书,还在美国当地的华语电视台做主持人。

    这次过年回来,在京城和老同学聚会,听说了《京城人在纽约》正在招演员,就来试试。

    严晓颦无论是外形还是演技都不错,表演上中规中矩,在爆发力上稍微差点,她属于很正统的演员,不是临场发挥的类型。

    这种演员非常稳定,不会有意外的惊喜,却能保持一贯的高水准。

    剧组已经有姜闻和王箕两个不稳定的演员了,也需要一个表现稳定的演员来收住场面,否则三个人飙起戏来很难预料会有什么后果。

    要么极其精彩,要么一塌糊涂。

    确定了演员阵容,他们松了口气,冯晓刚提议把大家约出来聚一聚,彼此熟悉一下。

    虽然过了元宵节,京城还处在过年的氛围里,没有那么早开工,林子轩过年期间也有各种饭局和应酬,知道大家的状态。

    他们在友谊宾馆打电话约人。

    刚开始只想着《京城人在纽约》剧组的人员聚聚,没想到打电话的时候出现各种意外。

    姜闻就说把葛尤叫出来,两人见见面,他特别喜欢《编辑部的故事》,觉得葛尤在剧中表演的特松弛,特有生活。

    葛尤正和梁添几个人在一块呢,一听说有饭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一起来吧,都是圈子里的好朋友,也没什么避讳的。

    京城的演艺圈子互相交错着,有了这帮人的招呼,包括张国粒和陈晓艺等人都来了。

    林子轩还把慕姗姗找了来,和这帮人熟识了没什么坏处。

    在京城混日子,讲究的是面儿,人家能过来吃饭就是给面子,大家心里明白,能来的都是混的差不多的人物,互相看得起,捧着。

    林子轩入行不久,名气不小,和葛尤梁添这些人都熟悉,虽然还很年轻,没有在圈子里扯起自己的名号,却也有了几分面子。

    众人在友谊宾馆的包间里摆了一桌,十几号人说笑谈天,吃吃喝喝。

    这里有三个剧组的成员,一个是姜闻和王箕等人,《京城人在纽约》的剧组,还有就是葛尤和徐繁,这是电影《大撒把》的剧组。

    第三个是梁添、张国粒和陈晓艺的剧组,这是林子轩写的一个本子,叫《海马歌舞厅》。

    他要去美国了,艺术中心还要继续拍摄电视剧,作为创作组的负责人,林子轩做了规划。

    艺术中心这一年要完成150集的电视剧,除了《京城人在纽约》,还有一个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叫做《女人不是月亮》,都市题材的《海马歌舞厅》,以及两部室内剧。

    歌舞厅是个新鲜事物,很多百姓总觉得那里是藏污纳垢,道德败坏的场所。

    这部电视剧就是展现在歌舞厅里青年男女的生活,酸甜苦辣,人生百态,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他们的感情世界。

    如果是以前,林子轩不会写这么敏感的题材,今年应该没有问题了。

    “你们什么时候合作一把啊。”看姜闻和葛尤聊得投机,冯晓刚在一旁撺掇道。

    “今后一定有机会。”姜闻有点期盼道。

    两人的表演风格完全不同。

    一个张扬,一个内敛,一个霸气,一个阴柔,演对手戏的话一定很有戏剧张力。

    “别啊,这不是现成的机会么?”冯晓刚赶忙道。

    他冒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把《大撒把》和《京城人在纽约》联系起来。

    《大撒把》讲述的是留守在国内的家属生活和感情的故事,《京城人在纽约》讲述的是前往美国的华国人奋斗打拼的故事。

    一个是国内,一个是国外,如果能把两部剧套在一起一定很有意思。

    反正这两部剧都是林子轩编剧,都和他们有关系,改一改问题不大。

    基于这个想法,林子轩和冯晓刚找到京城电影制片厂《大撒把》剧组,敲定了拍摄方案。

    两部剧的交叉点就是在京城国际机场,机场是故事发生的地方。

    在这里,葛尤送走了自己的“老婆”,遇到了另一位留守家属徐繁,两人在国内相识相知,最后葛尤还是在机场把徐繁送走。

    同样在机场内,姜闻和严晓颦,也就是剧中的王起明和郭燕一起离开华国,前往美国。

    这两段戏可以同时拍摄。

    随着葛尤走进机场,在机场的另一端是姜闻和严晓颦,一群人正在送他们俩出国,而在机场的一个角落,徐繁正在和一个男人诉说着什么。

    拍摄电影的摄影机一直跟着葛尤,姜闻那帮人只是一个背景。

    拍摄电视剧的摄像机则从葛尤身上移开,转到了姜闻身上,拍摄姜闻和朋友告别的场景。

    送别姜闻的那帮人也不简单,梁添张国粒陈晓艺等一众明星都在里面。

    在这个镜头里,出现了不少于十位华国的明星,阵容堪称豪华。

    以后《大撒把》这部电影放映的时候,观众能看到姜闻和一众明星的身影,当《京城人在纽约》播出的时候,也能有葛尤的表演。

    就这样,葛尤和姜闻互相客串了一把。

   
………………………………

第一百零三章 和过去告别

    客串这种事在京城演艺圈很常见,就是互相帮忙的事儿。

    《编辑部的故事》就有不少的演员客串,这主要还是看剧本本身怎么样,大家有没有这份交情,愿不愿意捧场。

    这一次的阵容有点大,和《京城人在纽约》这部剧在圈子里的知名度有关。

    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未拍先火,引爆了京城演艺圈的话题热度,就算是大导演拍摄的电影也没有这么引人关注。

    首先是150万美金的总投资,折合850万人民币,这么多资金够拍一部大制作的电影了。

    米佳山拍摄《顽主》的时候资金只有80万,这是华国的小成本电影。

    在这个年代,即便是大导演的大制作也不过是一千万左右的投资。

    其次是姜闻的加入。

    作为目前华国的一线男演员,姜闻的性子比较傲,一直在电影圈发展。

    以前不是没有人找他演电视剧,不过他一直觉得电视剧的档次太低,没办法展现他的聪明才智,不过瘾,不愿意演。

    他承认当时看剧本是想找个理由拒绝林子轩和冯晓刚,毕竟冯晓刚打过那么多次电话,不好一见面就开口拒绝。

    他想的是速战速决,否则也不会连杯水都不给客人倒了。

    没想到他被剧本吸引,看完后觉得还不错,这才决定接了这部戏。

    还有艺术中心的这块招牌,或者说林子轩这个知名编剧,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导致《京城人在纽约》成为1992年最值得期待的剧集。

    这个期待不是观众的期待,普通观众还不知道这回事呢,而是演艺圈的期待。

    这时候大家对宣传不怎么重视,也不会花钱在报纸上打广告,否则《京城人在纽约》早就霸占娱乐圈的新闻头条了。

    正因为以上几点,才能吸引不少明星前来客串捧场,并不是光凭着林子轩的个人魅力。

    京城电影制片厂对此乐见其成,有了这么多明星客串,以后电影放映的时候就是个很好的噱头,能吸引观众进入影院。

    想想看,到时候在电影海报上把所有明星的名字都写上,该有多么震撼。

    结果观众进去一看,的确有那些明星,不过只是露个脸,连句台词都没有。

    好在这片子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