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子里的大小事情,都是有人操心的。屋里屋外,虽说事情不多,但要操心的事儿,却不少。去年的时候,屋里就买了一个新的磨镰石。旧的东西丢了,所以要买个新的。如果说旧的东西没有丢,就不用买新的。现在是6月底,眼看就到了收割小麦的时候。农忙的那套家伙什,还要派上用场。庄稼人,在农忙的时候,也就两个季节。一个是夏收,一个是秋收。两个季节,对于庄稼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在这两个季节,夏收显得重要一点儿。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夏天热。张旭光家去年买了一个新的磨镰石,用完的是,他专门收拾了起来。要是再有人借的话,他就说找不到了。其实新的磨镰石早就被收拾起来了。因为丢了两个,他也不放心,不放心的时候,就把磨镰石收拾好。
厨房里的样子,显得有点乱。这个厨房里的样子,是显示一家女主人收拾的状况。和田地里,有点不同。田地里的庄稼,显示的是男主人的种庄稼的方式和结果。杨岚,是一个麻利的人。厨房里的东西多,所以才会看上去乱。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收拾不完。一日三餐,那一顿都要吃饭。杨岚在屋里收拾家务,张旭光骑着车子,早就走远了。
早晨的微风,显得还是清爽多了。一天当中,也就早上的这会儿,阳光还没有升上半空时,并不是很毒辣的时候,好受些。上午的9点以前,都是不错的温度。张旭光骑着自行车,穿行在田间小道上。
庄稼,到了该要收割的时候。要不了几天,成熟的麦子就要进入收割期。麦田里,一眼望去,成熟的麦子谦虚地低着头,还泛着青色的麦子依然在等待着阳光滋润。田间小道上,杨树叶子,呈现出一片片深绿色。那些粗壮的杨树,笔挺的守护着田里的庄稼。
第一章:家里的6月 中
第一章:家里的6月中
张旭光计划收割
麦田里的风景,是异样的风景。清晨的麦田,微风行来,站在地头的张旭光,感受着庄稼人的风情。
早晨的田地,是一个好地方。清晨的时光,阳光升起在天空。天空上的朝阳,在清晨,温柔地照耀在大地上。站在地头的张旭光,一眼望去,遍野的都是庄稼。庄稼地里的麦地,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地里的麦子,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早熟的庄稼垂着头,泛青色的麦子仰着脸儿。
“今年的庄稼,挺好。看上去挺好……早上的这会儿,看上去,空气也不错。”站在地头的张旭光,平静地说道。
眼前的这片地,坐落的位置挺好。向西不足两百米的地方,是一条河。这条河,在张志强小的时候,就流淌着水。地里的地头,是一条小道路。道路的一边,连着麦地。道路的另一边,是一个沟。小沟里面,长着一些丛生的小草。在沟的一边上,种植了一些白杨树。这些白杨树,种植的时间,不短了。有小胳膊粗的白杨树,迎风招摇着枝叶。
张旭光走进自己家的地里,看了一下自己家的麦地。看过庄稼,不一会儿后,张旭光起身骑车回家。
家中的妻子,这会儿在扫地。
“回来了……地里的麦子,今年是个咋样。”杨岚抬起头,看了一眼回来的丈夫。
张旭光:“要等个两天。”
“河边那片地,有人收割庄稼了没有。”杨岚说道。
张旭光:“没有。”
男人把车子停在了门外边,并没有准备进屋里。女人在屋里边扫地,这会儿已经快扫完了。|阳光照在门外的地上,照在停靠在门前的自行车上,照在张旭光的身上。从屋子里洋气的灰尘,从门口的缝隙,腾空向门外飘荡。
杨岚:“最近几天的天气,应该不会有雨吧。”
“没雨水的话,再晒上两天。要是雨水的话,今年的庄稼,又是不行了。”张旭光说道。
杨岚:“奥……”
“我不在屋里了,去西院子,看一下中科在家没有。”张旭光转身,准备离开。
女人没有吭声。
中科,本名张中科。
张中科,是张国明的二儿子。张国民家,也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在张旭光家的西边。中间,只间隔了一户人家。张国民家,张国明今年已经有五十岁了。这个岁数,在家里经营着一个门市。老人家,两个儿子,大小儿子现在都结婚了。大儿子,不在家,在外边发展,市区。二儿子,在家里,跟着老父亲一起在家里发展。家中的情况,相比较其它人家来说,还是不错的。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和自己家经营的门店生意有关系,另外一方面和这家人的劳作钻营有关系。
在农村,有一个词,叫做钻营。这个词,和其它的词相比较,有着独特的意义。张国民家,经营着一个农药化肥店。这个店面,有些时候了。具体是那一年,张旭光清楚,和自己家的生意相差无几。农村的生意,有着独特的销售渠道。张国民家的生意,赚钱的是肥料。这个生意,在几年前,附近没有几家人经营。可是几年后,附近的二里地,便增加了两家人经营。张国民家,除了经营着肥料之外,还经营着农药和喷雾器。长得清瘦的张国民,有一把好手艺。附近的庄家户人家,在他家买了喷雾器,修的时候还是去他家。这家人的钻营,在夏收这件事上,也可略见一斑。二儿子张中科,连着两年在东公路边,请收割机。
夏收的收割机,是门生意。这门生意,需要吃苦耐劳的人去做。夏收这件事,夏天的时候,尤为的凸显。张中科的个子不高,这点和他的母亲许文华相似。一个家中,三个成年男人,只有张中科的个子不高。老大和老爷子的个子,都不低。夏季的时候,在距离村庄有七八里路的省道边上,有收割机车队。这个收割机车队,会下乡干活儿。具体其中国的分成和收益怎么进行,局外的人不清楚。这些收割机车队,近些年,呈现出居多的态势。前两年,基本是操着外乡人的口音。到了收获的季节,这些人,会沿着省道,进行夏收作业。村里的人们,在闲聊的时候,常说这些人是从南到北收割。先是在南方收割,然后随着天气的变化,随着收割时令的不同,不停歇的进行收割。这些收割机,有很大一部分,是两人一起的。俩人一起的意思,就是两个人一台收割机。两个人一台收割机的好处,在于可以不间断的收割。机器不停歇,人轮换的休息。在夏季收割的时候,天气炎热,想要休息好,很显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张中科在前年的时候,叫了一辆收割机。在村子里也是忙活了一阵子。有人说张中科挣了三两千块钱,也有人说张中科没有赚钱。赚钱和不赚钱,这件事情张中科自己心中清楚。夏季的时候,叫上一辆收割机,在村中收割庄稼,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机器开进村子,就有人喊着收割。挣钱的机械手,也就是收割机司机,也是早起贪黑的。作为带机器的张中科,第一年挺辛苦的。到了第二年的时候,他叫了两辆车,相比较第一年,钱多挣了。在挣钱的时候,因为经验,活儿并不是很重。
今年到现在,张中科还没有叫收割机。
收割的时令到了,自然会有人做这门挣钱的生意。村子里,除了张中科叫收割机外,还有两个人在叫车。只是,叫车的另外两个人,不是张旭光一个姓的。在收获的季节里,大家要互相帮助。在现代的生活当中,人们的生活,是需要相互帮助的。只有一个人的生活,那是不怎么正确的,同时也是没有效率的。现代的生活,讲究一个效率。
早晨的阳光,照在张旭光的身后。沥青路面,铺了有两年了。这个地方,在改变。身子板笔挺的张旭光,向张中科家走去。
第一章:家里的6月 下
第一章:家里的6月下
6月的事儿
收割的季节,是一个忙碌的季节。
庄稼人出身的人,无论走到那个地方,到了收获的季节,都会向大地张望而去。有时候,张望是走到田间地头,有时候,张望是一个电话的询问。对于庄稼人来说,跟多的是,自己享受夏收和秋收的果实。
晚饭吃过后,天还没有大黑。等天真是暗的看不见五指时,还待一会儿。张旭光家的电视,正在播放着焦点访谈。等焦点访谈过后,会有晚上的天气预报。电视上,播放着今年的夏收。张旭光看着电视上的画面,心中却在等着一会儿的天气预报。这个季节,也就是最近的一个礼拜左右,天气对于夏收的影响,很是重要。
叮铃铃……
电话响了。
张旭光一看电话号码,就喊女人。这个电话,有来电显示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是谁的电话。女人听到电话铃声,没有太多的惊奇。一天到晚,有一两个电话,也是正常的事情。男人喊到自己的时候,杨岚就清楚这个电话是那里打来的。
有时候,心中所想的,是猜测。正真拿到电话的那一刻,对方声音想起的时候,才清楚是谁的电话。这个电话,是大姐打来的。杨岚的大姐杨淑,打过来的。
“家里的麦,快收了吧……”杨岚,在电话的那头说道。
电话的这头,是家中的老二。杨岚:“割了一块地。还有一块,等等。”
“最近的天气,说是没有雨水。等下,不用太费事。”住在市区的杨淑,对于庄稼地里的事儿,也是略知一二。
杨家三姐妹,还有一个弟弟。杨岚是家中的老二,在农村。杨岚:“旭光,这会儿在看天气预报里。剩下的那块地,说是多晒一天,留着点,自己吃。”
“这两天,又回家了没有。咱家的地,强军今年也不知咋收。”老大在家中的位置,有时候显得很是重要。杨淑的言语中,都在彰显著自己家中老大的身份。这个家中的老大,在市区里。
杨岚接着电话,说道:“最近没有回去。等这块地,收完了,再回去看下。现在……也都好收,大机器,收割后拉回去就行了。没有多大的事儿,不用一镰刀一镰刀的收割。”
“这个礼拜,回不去。等下个礼拜,回去了,给家里留个千百块。”老大,在电话那头,平静地说道。
杨家的杨强军,是家中的长子。只是,这个长子本事不怎么大。“花不了多少钱,家里地多了点儿。丽芝和强军俩人,多耽误两天,也是能收割完的。”杨岚说道。
杨岚说的,的确没错。在家中,杨强军和妻子黄丽芝是可以收割完七八亩地的。在收割的季节,纺纱厂上班的黄丽芝,会回到家中,帮着家中干活儿。在杨家,到了收割的季节,也是一个费事的活儿。这家人,老人有七十岁的李家德老母亲。下边,还有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家中的男孩子。另外一个,读大学,是家中的女儿。两个孩子,到了收割的季节,能够给家里帮上忙最好,帮不上忙,也没有关系。毕竟家中的两位大人,也就是杨强军和黄丽芝,跟张旭光的家教不同,没有考虑到让孩子们帮忙做农活儿。在张旭光家,就不太一样,张旭光到了收割的季节,他会考虑到所有的因素。考虑的事情多了,也就全面性多了。最近,张志强要回到家中,可能会赶上干活儿。张旭光家的庄稼地,现在还剩下一块地,张旭光估计儿子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