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间必有浮沉,尊严至上者,浮必自傲,沉必自恼,此间悔事甚多,故为人者应是宠辱不惊,浮沉不变,切记,事,重者当下,轻者心下’,官老爹的话就是告诫淳歌,什么自尊的在情况危急的时候都是浮云,事儿成了才是重要的。
“可,若是不会成事,岂不白费。”在乐山想来,费力又不讨好,伤自尊又不成事,简直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浪费。
“连试这步都犹豫不决,谈什么成功,老老实实坐等失败。”淳歌发现乐山很是小看自己的忍功,因此话说的很重很认真。
“那我去求。”乐山对淳歌的回答置若罔闻仍是坚定自己的想法,在一些事上他可以软弱,可以退步,可是有一种事,他不会退步也不能退步。
“大丈夫不拘小节,我虽不常做到,但那气魄我还是有的。”淳歌不明白自己说得那么清楚乐山怎么就这么死脑筋,但他的出发点还是令淳歌感动:“傻哥,况且
这是场戏人家要看的角是我,你自个何必要白遭这份罪。”
“话是这样说,可我还是想帮你,我是粗人什么尊不尊严不会太在乎,可你不同,你是三伯的儿子关注你的大有人在,你若向人家低头,不说别人单是你自己也会记一辈子的。”乐山他想得真的简单,也够实诚。
“哥,你若是替了我我才会记一辈子,尊严对每个人都无比重要,我并不是放下我的自尊,只是将它藏起来,而赵贤他将践踏的,是他的回忆,是他用弥足珍贵的记忆给人生留下这样的足迹,不是我的尊严。”淳歌自己倒是想得很通透。
“说你笨,你还想上了,昔日公子小白的亡命天涯阻着的雄图霸业了吗,那韩信的胯下之辱又阻着他名扬天下了吗。”乐水反问着乐山,他对淳歌的疼爱不亚于乐山,他未曾劝阻就是知道其中利害,与其护着,倒不如任其发展。
“好好,我不挡着,但我在心里记着行了吧。”乐水和淳歌联手,乐山只有退一步,不过这不妨碍他心中记恨赵贤。
“我的哥啊,你说的我好想是个软包子似的。”淳歌不满抱怨道。
“我看是去像是吃素的。”乐水就像是在问你肉包好吃吗一样,可语气中的阴森森,着实会让人毛骨悚然。
“你们俩个。”乐山无比怨念。
“我们俩个,都是君子啊。”淳歌笑道。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嘛。”乐水补充道。
乐山一副我就知道,这俩人是友好二人组的表情,在心里劝着自己,以后不要对淳歌产生质疑在乐水之前,因为那两个家伙都不是吃草的牛,只有他一个人才是喝奶的小牛。
“轰”赵府的大门在这是打开,里面走出了方才那个小厮,只见他一脸笑容得说道:“各位小少爷,后门请。”
“前门都开着为什么要走后门。”乐山怒道。
“我哥哥性急,见谅了,我们本就不是见什么大人物,当然就得走后门啊,小哥烦你到后门等着。”说罢这来乐山乐水走向后门。
第四十二章辱2
第四十二章辱2
“淳歌,你干嘛说得那么客气,他也配。”乐山不解问道。
“他当然不配,看他那张假得令人作呕的脸,说出那么不客气的话还笑,不就是贱得惹人生气嘛,这绝对是个气着人的绝妙方法,我不学来以眼还眼简直对不起他。”淳歌说得得意,他可是原封奉还,外加一个大红包,
“阿山,你觉得淳歌是那种好欺负的人,想少了吧你。“乐水挑眉说道。
“怎么说。”乐山已经意识到因为自己的迟钝,错过了嘲笑的最佳时期。
“淳歌那话的意思有二,先是同意走后门,可他也说,走大门见大人,那走后门只能见小人喽,而且他最后叫那小厮到后门等着,不就是告诉他下人始终是下人。”乐水的话多体现了他对淳歌那句回击的满意,同时他也默默地记下了,因为只得学习。
“哦”乐山变着声调的夸奖,淳歌果然是淳歌。
“哥哥们我们虽有求于人,是该放低姿态,但却不代表就要任人宰割,尤其视你们,你俩是东南大将军的儿子身份不算贵不可言,但也不容人小觑。而且此番见赵贤,不是官将军的意思,是我官淳歌的想法,你们只是来帮我壮胆,不该忍的别憋着,不该管的也别瞎管。”淳歌眼见马上就要到后门了,琢磨这这次定是能见到赵贤,提前说了。
“我们知道的。”乐水扯着乐山应道。
“那我们就是人体大柱啊。”乐水最终还是没拦住乐山的抱怨。
“大柱没你那么多话。”乐水丢给乐山一个白眼接着说道:“淳歌这么做是为了阿爹好,也不让我们受委屈,他一人成了可以说是他少年天才,若崩了他也可以不泄露阿爹传来的军机,还能反击那个赵贤,到时候我们帮着说几句,就算是护着弟弟。”
“啊啊啊,知我者阿水哥也。”淳歌特意做出一脸崇拜的样子。
“行了,到了。”乐水镇定道。(乐水必须承认被淳歌崇拜有一种优越感)
乐水言毕赵府别院的后门就打开了,还是刚才那个小厮,还是刚才的假笑:“各位小公子请进。”
乐水和淳歌同时迈进门后,才发现乐山好像慢了一步,转头一看,便听到一句:“果然是,你开门的啊。”说罢便拉着淳歌乐水大步走开。
“呦。”淳歌发出个语气词和乐水相视一看,都从脸上表达出,哎呦不错哦的意思,看的乐山可不好意思了。
这一路上的气氛还是很好的,只不过在进赵贤的书房后都终止了而已。
“赵大人好。”三人礼貌地行礼。
“别客气,可是有事找我。”赵贤客气道。
“是淳歌有事,求于大人。”淳歌上前一步,解释道。
“都坐着,慢慢说。”赵贤很周到地招呼着他们。
“前些日子淳歌在二伯那得知,那些匪子又开始不安分,心中很是担忧青山村,本是想让二伯送淳歌回村,可二伯说村里不安全,淳歌便想着军队早晚都是要去驻守青山村的,便早些行动捎上淳歌也好劝村里的叔叔婶婶早些离开,可二伯说这事儿他做不得主,要和赵大人商量。这不人去了军营把事儿给忘了,所以淳歌冒昧地来了。”先礼后兵兵这是淳歌想到对付赵贤的方法。
“这事儿不急。”赵贤笑道。
“大人,兵书都说抢占先机对克敌是极重要的,还是早作准备的好,免得晚了。”淳歌已经看出赵贤的不合作,也准备好要打场硬仗。
“淳歌真是聪明过人,可是敌军都还未有所动静,我军便先动这样不好,即便是匪子攻了青山,我想小小青山我有苏还是输得起的。”
第四十三章 真人不露相
第四十三章真人不露相
“大人你这是口出狂言,正所谓千里之穴溃于蚁堤,莫要过分自负。”淳歌虽未到达怒火中烧的程度,但也离之不远,于淳歌而言青山重于泰山,恰好赵贤的那句还输得起触及了淳歌的底线。
“官贤侄真是说笑,本官为人素来低调,何谈自负。”赵贤一笑说得越发亲切:“况且,贤侄说的青山于行军这个大局,真真是可有可无的,本官倒想问问你是以何种心思来劝的。”
淳歌一愣,看着赵贤的目光愈发吃惊,一直以来他都觉得赵贤虚有其名,只是八面玲珑的厉害,未曾想过这个人无论是政治敏感度还是军事敏感度都不曾落后,是藏的行家,如今他利剑出锋,淳歌能感到那剑的锋利,对淳歌来说青山很重要,对官家父子来说淳歌很重要,所以淳歌重视的青山也重要,因此他们说也没说护着青山是最佳方案还是退一步而行,而缺少军事经验的淳歌也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
“贤侄,怎么,不知道吗。”赵贤问得很欠扁,那句句平淡可后劲十足。
“赵大人,乐水冒昧问一句,大人可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乐水知道淳歌被赵贤压住,赵贤利用每个人的自私,来攻陷淳歌的良心。淳歌一直都知道自己的所为了青山,巧的是又有利于军事行事,故他并未觉得对不起他人,可赵贤挑明了这点,淳歌本性善良肯定会掉进陷阱。
“更好的倒是谈不上,本官倒觉得将计就计更为妥当。”赵贤也不打算含糊,所以和盘托出。
“那大人可会将青山的村民转移。”乐水经赵贤一说脑中便浮现出一些信息,最后得出诱敌确是条好计。
“转移。”赵贤看着淳歌,眼中有那么一丝的不明:“为什么要转移,身为诱饵的人走了,我拿什么将计就计,再说成大事不拘小节这区区几条人命能为东南做点贡献,何乐而不为。”
“赵贤。”淳歌受不了赵贤将他所珍之重之的人的生死说得那么无关痛痒,就算他再能忍也忍不住,毕竟他还是个孩子,还做不到将亲人放在纸上任人谈论。
“做官鹏的儿子,一定要有礼貌,你爹可是东南文坛领袖级人物。”赵贤有点阴阳怪气的话里带着一股极淡恨意。
“淳歌虽小却也是个血性之人,心中的私念淳歌认了,但是赵大人好大的手笔,青山村的五百余人的性命竟只在大人的弹指一挥间。”淳歌将话说得抑扬顿挫,他不是个甘心认输的人他的反击正式开始。
“血性,东南祸乱至今,十年有余,这些年,人生人死,人死人生,见的还少吗,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做的还少吗,连官大人的血性都归于山村,何况是我这种小人物,贤侄。”赵贤并没有将淳歌当做七八岁的孩子,相反他将淳歌视为官鹏的传人,官鹏的翻版,所以他不会客气,他多年的官场沉浮,战场起落为他累积了不容小视的力量。
“赵大人,你的话极具力量,可是你这么做,是用命换命,而军队是用来护国,怎么护国呢,民是国之根本,故护民即护国,你是本末倒置。”淳歌险些跟着赵贤的思路走,好在他还有些战斗力。
“乐山乐水两位公子先请出去,本官想私下和贤侄聊聊什么叫本末。”
第四十四章 挫败
第四十四章挫败
在赵贤提议后乐山被乐水强拉出去,书房只剩下淳歌与赵贤俩人,刹那见房间就静了,赵贤自己在一旁喝着茶,并未开始于与淳歌说什么,而淳歌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状态,经过赵贤的小露一手,淳歌不能再有什么心中的缺口给对手去钻。
“贤侄,可是准备齐全了。”赵贤优雅地问道。
“不劳赵大人担心,请大人指教。”这次淳歌没有什么过大的情绪起伏,显得很平淡。
“指教,本官倒是不敢,不过说到本末,本官确有些许心得。”赵贤的锋芒皆收,又变成初见是那故作亲切的赵大人。
淳歌冷笑,这位赵大人真是人前人后始终如一,人家都登台唱上了,淳歌又岂能落于人后,于是作揖道:“洗耳恭听。”
“淳歌可知在有苏何为本。”赵贤问。
淳歌先是被赵贤的称呼吓到,在没有感到别的意思后方才答道:“民,贞观治中曾将君民以水舟相论,如是言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此言甚也。故历朝皆应将民视为根本,有苏亦不例外。”
“说的好,如以此论科考必能高中。”赵贤善意的夸奖,可听着,是怎么奇怪怎么来。
“大人过奖。”淳歌的话和他的表情是截然相反,话中的谦虚在他脸上皆变为不屑。
“可你当真如此认为,就太傻,从前的太宗若不为帝,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势,他会做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断然不会以民为本,因为他没那权力,所以说以民为本只是为君者的特权,而臣下须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