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一个奖,会让我觉得很高兴很快乐。”
“哇哦,这样说来,也很奇怪,你拿奖很少。”
“大多数是技术类奖项。”沈正辉笑了笑。
“票房高但是拿奖少。”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沈正辉坦诚地在电视上展现出来了自己的想法,他的年龄让他和一般的导演不同,年轻人崇拜导演很多是因为他们的成绩和作品。沈正辉展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他和年轻人非常近。这些看了他的访谈的年轻人惊讶地发现沈正辉所展现的精神世界和他们非常接近。
“他说他需要奖项?”安德森也看了这个节目。
“所以他去了威尼斯。”梅森哼了一声说道,“他们给了他一个安慰奖,他想要一个真的。”
“我们也许应该多帮帮这个导演。”安德森说道。
“为什么?你从他身上看到了你年轻时候的影子吗?”梅森问道。
“啊,也许是你的影子也不一定。”安德森歪着头,“你进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发现自己实际上并不适合导演和演员的工作。”
“我只是不喜欢。”梅森辩解道。“我对这些工作缺乏了解,因为他们就应该是无比光鲜的工作,谁知道居然这样累。”
“但是在这里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安德森指了指电视机。
这换来了梅森的冷哼,“也许这就是他从前的工作。”
“那么他从前默默无闻,有了机会就冲天而起,这也不值得敬佩吗?”安德森反问道。
沈正辉在节目里面被奥普拉好好地挖掘了一下,他所叙述的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维吸引了因为电影而喜欢上他的影迷。这一系列的节目自然地继续推动着《飓风营救》的票房数据,第三周票房保持了4500万元,第四周赶在《魔戒3》上映之前。票房又增长了2900万元,累计达到了1亿9400万元,眼见在下画之前,突破2亿票房已经成为铁板钉钉的事情了,哥伦比亚因此而陷入了狂喜之中。
这个票房已经能够排到年度票房排行榜的第7位了,除了美国之外,提前一周上映的欧洲地区的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其他地方也在热映之中。譬如日本和香港。春日负责亚洲地区的发行。日本地区沈正辉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号召力,四周时间票房超过了一百亿日元。好莱坞的成绩直接催生了日本地区的票房高涨。
让人惊讶的是香港地区,没落的港片对于这部电影毫无抵抗能力,《飓风营救》横扫香港,卷走了八千万港币的票房。这样惊人的数据,让《无间道3终极无间》的2003年香港电影票房第一位的四千多万的票房成为了一个笑话。
而在看了《飓风营救》的剧情,同时得知了电影票房之后。杰克成坐不住了。上映尚未结束,全球累计票房已经超过了四亿美金,杰克成只在自己的巅峰时刻做到过。现在,他显然非常清楚,伴随着他的年纪增大。身体机能的下滑,他最多只能维持自己的影响力罢了。
是的,是维持。长江后浪推前浪,譬如这位连姆尼森,之前演文艺片的英国男人,在这部电影里面一转身变成了一个铁血特工,并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深刻不行,全球四亿美元的票房根本忘不掉,然后他就一下子成为了一个动作明星,别的不说,《飓风营救》日后的系列片,肯定要在找他拍的,无论导演是不是沈正辉。届时,他的片酬就不会再是200万美金了,起码要涨上十倍。是的,经过了这样一部片子的铺垫,连姆尼森虽然不说必然跻身最顶尖的演员的身价,但是在《飓风营救》的续集上,他的身价肯定能够和施瓦辛格这类老牌动作明星相提并论。就好像今年迪斯尼最大的惊喜《加勒比海盗》一样。杰克船长增加了约翰尼德普的巨星光环,他凭借这个系列剧成为身价最高的巨星之一,连姆尼森几乎算得上是和他一样幸运。
向先生还没有着急,他想和杰克成和沈正辉合作的风声已经放出去了,这时候他已经能够稳坐钓鱼台了,反而是其他没有关系的人这个时候开始忙着钻营开了。手上有资源的大佬已经开始向向先生示好了,希望能够沾到光。之前他们听到向先生要拿出一亿多港币拍电影的时候指不定在背后笑这个黑帮分子傻瓜或者是认为他这是在洗钱。现在他们已经完全不这样想了,嗜利的香港人已经被四亿美元这个惊天的利润惊呆了,特别是在知道了这部电影的制作费用不过一千多万美金的时候。
尼玛这四亿根本就是纯利润。
所有人都挤过来希望能够在这块蛋糕上咬上一口。杰克成的合作伙伴杨老板最先行动开来,之前他劝杰克成暂时搁置合作计划观望一下,要不然就先完成《新警察故事》这个电影,因为他旗下的青年艺人正需要用电影热捧。
但是当四亿票房的成绩出来的,不,在首映票房五千九百万的票房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坐不住了,鼓动着杰克成主动和沈正辉联系。如果不是向先生话在先实在绕不过去,杨老板本人甚至愿意代替向先生出这一亿多港币。
“但是,这个片酬怎么选呢?”杰克成很是烦恼。
“尽量多占投资额,”杨老板非常清楚,“看看票房成绩就知道了,占得投资额越多,到时候获利越丰富,要钱干什么。”他这样说道,“这样吧,我们和向家谈一谈,钱大家一起出。”
杰克成终于在杨老板的怂恿下拿起了电话。(未完待续,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265章 再临香港
沈正辉重新降落在香港,他此时的心情和走的时候大不一样。¤
当然,在离开香港的时候他也是带着信心走的,不过当牌还没有揭开的时候,即使再怎么自信,沈正辉心中也有一些惴惴。欧洲显然是不用担心的,但是如果在美国遭遇滑铁卢对他本人的自信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所幸的时候,万分之一的概率出现的事件并没有出现,而《飓风营救》的票房如同预期一样好。
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事情了,后期没完没了的宣传。哥伦比亚游说续集拍摄问题,版权分割协议等等,当沈正辉坐上飞回香港的飞机的时候,他心中着实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和他一起的三个女人也同样算是松了一口气。
最累的当然数小泽麻耶莫属,她这段时间看的文件,过手的协议比她之前累计看过的文件和协议都多,要不是井上五月最后完全充当了她的秘书和翻译,小泽麻耶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文件堆的掩埋中活下来的。相比之下,藤堂香橙就过得轻松得多。当然,这是其他两个女人的偏见罢了,藤堂香橙本人在保护沈正辉的安全方面的提心吊胆的努力,并不比其他人努力工作付出的努力少。
可惜的是美国足够安全,沈正辉也没有表现出危险性。
唯一的危险性大概是他应旧金山领事馆的邀请,到领事馆参加活动,和在美华人、企业家、留学生代表见面,顺便出席领事馆的酒会帮助领事馆站台。这个消息被当地的非法组织获知到了之后,当天在领事馆的门外就聚集了非法组织抗议的身影。作为和曾经的国家核心和现任国家核心见过面的文艺界代表人物,沈正辉同样收获了高规格的待遇。不过非法组织似乎还懂得一点统战策略,他们的横幅除了攻击政府政权之外。居然也劝说沈正辉弃暗投明,劝说他投入到所谓的美国爸爸和日本儿子的怀抱中。对于这样的抗议,沈正辉只能哭笑不得了。
领事馆和到场录像的tv的记者们倒是挺紧张的,不过在外国的时间长了,人都成了人精,来参加站台活动的人对于领事馆外的闹剧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后洛杉矶警方在领事馆的一再催促下。出来清场扫地,干完了自己的活的抗议人士在警察的注视下,有职业风范地离场而去。领事这才轻松下来,和沈正辉谈笑风生,恭维他是华人的骄傲。
最后领事馆的新闻居然上了tv的新闻联播,沈正辉这个华人导演的电影在好莱坞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全球票房突破4亿美元,被央视的主播用一种喜悦自豪的声音播报出来的时候,全中国上下都被这个数据震得目瞪口呆。《飓风营救》的引入显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让整个电影圈心塞的是沈正辉居然不带自己玩去了好莱坞。《集结号》和《上海堡垒》像是短效兴奋剂,当时刺激了一下子,结果热血冒头的电影人纷纷跟风死得惨不忍睹,2003年的电影票房相比较2002年并没有增加多少,贡献的主力居然还是沈正辉,《上海堡垒》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一的票房还多,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地增加了50以上的市场额度。
国内的导演不禁开始哀嚎,张导演也就罢了。毕竟他算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在国内已经靠丰富的履历和经验变成了一座大山。2002年的《英雄》宣告了他在商业片上的实力,但是现在,沈正辉莫名地提高了商业片的预期,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商也变得标准高起来,他们总拿沈正辉说事,让国内导演越发地显得苦逼起来。不少人开始打听沈正辉什么时候能够回国拍片。需不需要投资什么的。这些人触角敏锐,但是对于形势还不太了解。国内能够和沈正辉合作的都是大玩家,譬如中影、保利这种块头,民营公司最起码也是王氏兄弟影业公司这种级别的,国内导演依然生活在投资人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压力之下。
不过在张导演和沈正辉的刺激下。曾经的商业导演的领军人物冯导演勇敢地站了出来,宣布了自己的国产大片计划《夜宴》。深受张导演和沈正辉刺激的冯导演明显加快了工作的进度,在年初上映了《手机》之后,在圣诞档他即将推出新片《天下无贼》。在《天下无贼》的宣传新闻会上冯导顺便宣布了自己的新片计划。
《手机》算得上是非常赚钱的一部片子,制作成本700万人民币,最后票房达到了5000万元,算得上是赚翻了。《天下无贼》投资成本3000万,票房达到了1亿2000万,但是光植入式广告就收入了4000万元,可以说是电影还没有播出,成本就收回来了。王氏兄弟凭借这两部片子大赚特赚。但是人比人死,货比货扔,眼见张导演在美国发行电影,成本和收入都用美元计算,沈正辉全球发行,赚的票房用亿计算,冯导演一颗不安分的心也活动起来,国内最优秀的商业片导演的名头绝非浪得虚名,他自己通过对所谓的国产大片的观察,觉得如果是这样的模式的话,除了必要的特效外包之外,似乎自己也能够做。于是在同样红眼的王氏兄弟的支持下,《夜宴》的计划趁热打铁地被提了出来。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天下无贼》的票房火爆的基础上的,冯导演品尝到了港台偶像明星加内地实力派演员配合的甜头,虽然做不到张导演的国际化阵容,但是凑一个亚洲优秀阵容还是没有压力的。
擅长艺术片的陈导演同样也没有闲着,结束了自己悠长的假期,陈导演带着对商业片导演的眼红重新返回了电影圈工作。这个时候,大片的概念在张导演和沈正辉的成绩映衬之下,概念火热。所有的有底气的导演都在琢磨自己的大片模式是怎么样的,刚刚从政治片中解套出来。思想解放还没有形成商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