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批判满清是中华全面复兴之必要条件-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玛窦的成功经历,使传教士们认识到,要想在中国传教成功,必须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并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礼仪习俗,而“最善之法莫若以学术收揽人心”。于是来华传教士大都是当时西方的饱学之士,在科学上有着较高的造诣,以宣传西方的科学文明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法国传教士金尼阁于1620年携入的7000部书,“金尼阁远来修贡,除方物外有装潢图书七千余部,……书籍见顿香山澳,俾一朝得献明廷。”这些书籍中,“除吾人图书馆所习有之人文类、哲学类、神学类、教义类及其他名著外,余所搜医学、法学、音乐类书,亦复甚多,而今日所发明之数学书,则可谓应有尽有。”传教士们一面编译出版,一面还与中国学者合作,直接用中文进行著述,向中国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西方的先进火器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传入中国的。 
而看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中国的境遇。汤若望在明朝的时候著述颇多,他参与编写翻译的著作有《远镜说》、《主制群征》、《坤舆格致》、《浑天仪说》五卷、《西洋测日历》一卷、《民历补注释惑》一卷、《大测》二卷、《星图》八幅、《恒星表》五卷、《交食历指》七卷、《测食说》二卷、《测天约说》二卷、《新法历引》一卷、《历法西传》、《主制群徵》二卷、《古今交食考》一卷、《学历小辩》一卷、《恒星出没》、《交食表》等等,其中涉及天文历法的,基本上都是包含在《崇祯历书》内,或和《崇祯历书》有关。明末汤若望还撰写了对西洋火炮的整个制造工艺的《火攻挈要》一书。
然而在满清统治下“从1644年到1663年,汤若望再没有创造性的著述。” 
崇祯十二年,天主教传教士毕方济直接向崇祯帝上奏富国强兵四大策:“一曰明历法以昭大统,一曰辨矿脉以裕军需,一曰通西商以官海利,一曰购西铳以资战守。”崇祯帝以开明的态度准奏。但很快明亡,没有起到作用。
满清统治者与明朝不同,将西方科学技术全部拒绝,这和明末士大夫积极学习西方的态度有天壤之别。对待耶教从理论上的驳斥变为政治上的严禁,是一种倒退。如1805年(嘉庆十年)满清禁止西方人在华刻书,传教和设立学校。

七、其它科技成就的部分列举
1。天文、气象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一致。欧洲到西元1879年才出版只有16幅的云图。
嘉靖年间,万户进行世界上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不幸牺牲,成为人类载人飞行先驱,为纪念其为科学献身精神,现在月球和火星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环形山。
1609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天象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国。1618年传教士邓玉函已把小型望远镜带到中国。1618年汤若望与李祖白合译《远镜说》,对伽利略的发现和发明做了介绍。在徐光启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中有《测量全义》(1631年),其第十卷为《仪器图说》,其中首次出现词汇“仪器”,表明科学仪器的制造和研究,被有意识地提到日程上来了。1629年徐光启上疏“急用仪象十事” 第10项即为请求装修3架天文望远镜,用来观测行星和该年9月9日的日食,这是中国官方仿制天文望远镜的开始,距1609年伽利略创制望远镜观察天文现象,仅隔了20年。
1631年(崇祯四年)10月25日,徐光启和历局人员“于历局测日食,用镜二具,一在室中,一在露台。两处所测食分俱得一分半(径分十分)”,经换算得“一分四十二秒,正合于所算食分矣”(汤若望译撰《交食历指?新法算书》)。这是中国天文机构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日食。在徐光启的主持下,11月8日又用这种仪器观测月食。此后,望远镜的使用遂成为惯例。……
在徐光启等人宣传西方科学技术,利用望远镜观测日月食方法的影响下,崇祯皇帝也开始利用望远镜等天文仪器,并用其观测过1638年(崇祯十一年)13月20日的日食(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天学)。另外,在崇祯二年(1629年)防御后金军队进攻时,徐光启就曾使用过望远镜窥敌。徐光启引进了西洋的新工具望远镜,引进了利用观测月食测定地理经度的先进方法,并利用望远镜获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如木星的卫星、月亮的环形山等,使我国传统天文学开始纳入世界近代天文学发展的轨道。 
2。物理、化学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76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1403~1424年)有的含锌高达99%。欧洲到18世纪才开始冶炼锌。
“明代炼钢技术也有新的发展,嘉靖时已发明了‘苏钢’冶炼法,现代冶炼专家周志宏说:‘(苏钢冶炼法)在国外还没有类似发明,显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发明……整个过程适合现代的冶金原理,不用坩埚而创造出一种淋铁氧化的方法而使渣铁分开,成为比较纯的工具钢。这是中国古代先进炼钢工人的智慧结晶’。” “同时还发明了生铁淋口法,运用生铁水淋灌工具刀口,使工具有钢的锋刃,也是明朝人民的独特创造。” 
徐光启在准备《农政全书》的手稿《造强水法》中记录了以绿矾(硫酸亚铁)与硝为原料制造酸的工艺过程,并说以金属加入后“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 。因能溶解金属而把它称为“强水”,此名称长期在民间沿用。
1627年扬州刊印由邓玉函口授、王征笔录的《远西奇器图说》。其第一卷“重解”介绍地心引力,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几何图形重心的求法,比重与浮力。第二卷“器解”叙述杠杆、滑轮、斜面与螺旋各种简单机械的原理与计算。第三卷介绍了各种起重运输、引水机械。从而把当时西方的力学与机械知识传入我国。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他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同水波相类似。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在物理学方面,方以智有诸多创见。他从气一元论自然观出发,提出朴素的光波动学说,认为:“气凝为形,发为光声,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故形之用,止于其分,而光声之用,常溢于其余:气无空隙,互相转应也。” 亦即,方以智认为光的产生是由于气受到激发的缘故。由于气弥漫分布于所有空间,彼此间无任何空隙,被激发的气必然与周围静止的气发生相互作用,“摩荡嘘吸”,将激发传递出去,这就形成了光的传播。方以智所描述的朴素的光波动学说,区别于近代光的电磁波动说,可称之为气光波动说。
从气光波动说的角度出发,方以智进一步提出了光不走直线的主张,他把它叫做“光肥影瘦”,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要向几何光学的阴影范围内侵入,使有光区扩大,阴影区缩小。他指出,由于光肥影瘦现象的存在,使得基于光线直进性质进行的测量得到的结果都不准确。他说:“物为形碍,其影易尽,声与光常溢于物之数,声不可见矣,光可见,测而测不准矣。”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他还做了小孔成像实验,并且努力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常见光学现象。所有这些,在物理学发展史上,都是很新鲜的。
另外,他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和声音的发生、传播、反射、隔音效应,色散,以及炼焦、比重、磁效应等诸多问题的记述,都是很领先。如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一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在卷二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七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欧洲到西元1771年才开始炼焦。
3。生物、医学
王夫之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一书中,记述有大量动植物的生态学内容和栽培、管理等知识。他引述传教士“脑主思维”之说,介绍了关于人体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识,但剔除了“全能的上帝创造世界”之类的内容。他自己对于传统医学也素有研究,撰有多种医学著作。遗憾的是这些著作传世不多,我们难以窥其全貌。
1617年,陈实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对我国外科学作出了贡献。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4。科学实验及其它
朱载堉注重实践、实验和实测。他特别注意把自己的理论放在实践中去检验。例如他提出的名为“异径管律”的管口校正法,就是从数学中推导出来以后,又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证明了它确实有效的。为了确定量制标准,朱载堉测定了水银密度,测量结果相当精确。他的书中记述了大量的实验事实,如管口校正实验、和声实验、累黍实验、度量实验等,就充分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方法。
在重视实验方面,还有徐光启的例子。“徐光启在科学方法上的第二大贡献在于他对实验方法的重视。” 无论是修历,还是农学研究,徐光启都非常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对有疑之处,徐光启不是到典籍中寻找答案,而是亲自进行实验,用事实来说明问题。
……徐光启就是这样用科学实验的事实来破除农业上的保守思想,为推广良种高产作物而顽强进行斗争。他在上海、天津都建有试验园地,对京东水利、种植水稻、引种甘? 、放养白蜡虫、种棉花、积台等,都亲自实验,这是他在农学研究方面能够提出创见的重要原因。 
王徵自制出自行车、自转磨、虹吸、鹤饮、刻漏、水铳、连弩、代耕、轮壶。王徵和金尼阁合作翻译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中国第一部罗马字注音专著。王徵和西方传教士邓玉函合作翻译编写创作了《远西奇器图说》,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引进西方机械工程学与物理学的著作。
明末技术专家薄珏能制造各种武器、机械、仪器,“其学精微博奥”,“远近叹服”,连“海外亦重其名”。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弘祖(1586~1641)所著《徐霞客游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探索和记载岩溶地貌的地理学著作,他比欧洲最早系统地研究岩溶地貌的德意志人瑙曼(Naumann Kart Friedrich,1797~1873)要领先二百余年。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称:“他的游记读来并不象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象是一位20世纪的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