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娘——!”刘盈哇的一声哭出声来,对于心思单纯的他来说,这一年的变化实在太大,先是父亲战死了,许多的叔辈不见了,然后是大舅也死了,现在,轮到最为严厉也是最为呵护他的母亲也被诅咒。
刘盈一哭,吕产也跟着嚎了起来,一时间,大厅之中哭声一片。
“够了,都不许哭,刘家的子孙、吕家的儿郎,个个都是好样的,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吕雉走过去,将刘盈与吕产搂在怀里。
“赢氏,老妖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底细,什么神巫,什么神仙,都是你自己瞎编出来的说辞,还有那些迷惑人的把戏,要不要我给你拆穿了。所以,你别给脸不要脸,惹急了,我吕雉什么事做不出来,大不了,我们一拍二散,我倒要看看,你一个瞎眼婆子,离开我能够做什么?”吕雉忍耐了许久之后,终于彻底的发作。
赢氏骂得太狠了。
尤其是当着刘盈的面,要知道吕雉最大的弱点就是儿子,谁若是惹了刘盈,那就等着被吕雉收拾吧。
“咳咳咳,这话可不能这么说,要不是你将我禁足了,我老婆子也不会口无禁忌,胡说八道,这刚才你说什么,要召集大家祭坛,听我指挥,这可是大事要好好说道说道——。”赢氏干笑一声,转了口风道。
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口舌之上,她已经占得了上风。
现在要是再逼迫吕雉,就可能事极必反了,对于被软禁了的赢氏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借助神巫的力量,重新成为神巫的代言人,只有那样,她才有可能摆脱吕雉的控制。
“放心吧,我吕雉说过的话,一定作数,来人,送神巫大人回房。”吕雉冷笑一声,吩咐道。
赢氏要夺回权力。
要是以前的话,吕雉绝不会容忍,但现在,一切变了。
面对秦军的三路进逼,她急需要一个焦点来转移秦军的视线,从而掩护她保存实力、从武关方向突围回转关东的真实意图。
而赢氏,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靶子,相信在赢氏登高一呼之后,那些盲从的羌人狄人在狂热的信仰支持下,战斗力会猛增一筹,而秦军将领在知道了赢氏的真实身份后,也会急着抓捕这个逃犯向李原请功。
第三百三十一章 李斯的遗愿
吕雉布下陷阱,把赢氏推到前台送死。
而她则在吕泽身死之后,就萌生了从汉中这个火坑撤退的念头,但要如何才能保全实力的回到关东,这又要细细的费思量才行。
从南郑到东楚,这一路上关隘重重,如果明目张胆的率军东进的话,不亚于是闯一场龙潭虎穴,如果让守卫地方的各路秦军守卒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吕雉相信不用多久,那些渴望立功的秦将、还有那些背叛刘邦投降秦国的降将,会如疯狗一样的猛扑过来。
所以,最好的撤退方法,还是不知不觉的秘密潜回。
武关方向,秦将章平的部队在急速的西进,吕雉并不想与这个前秦国的将领有什么瓜葛,不过,她很清楚章平的心理,如果在合适的时候,放出赢氏的确切消息,相信章平一定会大喜过望不顾一切的猛扑过去,而到时她就有了袭占武关的机会。
赢氏得意洋洋。
瞎了眼的她,虽然对吕雉的大方感到惊讶,但权力在手,兴奋的欣喜让她在这一刻丧失了警觉。
汉中战事。
渐入秦军围剿的步调。
从河东郡回归的李原,此时却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自然规律的法则考验。
李斯病危了。
这位幸运的挺过大秦的牢狱、并坚持着等到秦国强盛这一天的老人,终于在这个春寒乍冬的季节里,走到了其人生的尽头。
虽然,对李斯这个抛弃过自己的生父并没有多深的感情,但作为一个儿子,李原在世人面前,应尽的孝道还必须要尽。
秦新历七年,元月十二日。
李原的船队从渭水驶到长安,在河岸的码头上匆匆与陈平一叙后,即快马飞奔来到长乐坊李政的府上。
李斯在人生的最后这段日子。过得很是平静,每日里写写书、把自己治国的一些心得、还有法家学说的一些想法、理念记录下来,以便保存于世,是他勤笔耕作的原因,而在这样沉静的心境下,李斯也对自己过往的错误有了清晰的认识。
其中:诛杀名显一时的师弟韩非子,成为了李斯晚年经常念唠的一件事。在强烈的愧疚中,他开始整理韩非的言论,并将其造册著书,法家学说的两位杰出人物,在人生的最后一刻,终于契合在了一处。
一本《韩非子》在李斯一年心血之后。终于问世,书名直接用了韩非的名字,看开了的李斯没有署上自己的姓名。
在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之后,李斯的精神也坚持到了尽头,几近油尽灯枯的他,向儿子李政提了最后一个要求:见李原一面。
对于这个意外而来的三儿子,李斯心里。一直存有深深的愧疚,但这一份愧疚他又始终无法说出口。
李原现在的身份,高贵的让他感到惶恐。
同时,这个每每出人意料之外的儿子,这个一手打造了一支强悍秦军的武侯,这个在战场上几乎无往不胜、在料事时又总能算敌于先的秦国当权者,让他感到分外的陌生。
“这真是我李斯的儿子?”每每梦回,李斯有时也会在心里这么自问。但转念一想,心里又有那么一点的骄傲。
“这怎么不是我的儿子,要不是我李斯的种,又怎么可能将秦国从深渊中拉出来,又怎么可能对秦国如此的忠心耿耿。”
这是李斯在弥留之际的胡思乱想,他的生命之火已经将熄,如果不靠这些念头支撑着。他怕自己就这么睡过去了。
“噔噔噔!”
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响起。
李原的身影,在李斯的浑浊眼眸中渐渐的变清晰起来,这个他从来没有注意过的儿子,却不想给了他最大的惊喜。
“原儿!”李斯大声的呼喊道。虽然,他的声音微弱的就象蚊子叫一般。一直以来,在面对李原时,李斯都是以武侯相称,他不敢,也没有勇气,喊出他最想喊的这两个字,但今天,他真真正正的说出来了。
李原俯下身,静静的将身体靠近榻上这个风蚀残年、已经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的老人,听着他一声声来自内心的喃喃话语,倏然间,李原只觉得一股热热的东西涌上他的眼眸,然后汹涌的不可控制的从眼眶里出来,滴落在李斯的手背上。
清凉的、咸咸的泪水,就这么不听话的出来了。
“原儿,不哭。原儿,你终于认我了,对不对?”李斯满是皱纹的眼角,露出一点淡淡的微笑。
虽然,看不清楚李原的表情,但手背上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即便李原已经变了灵魂,也一样无法改变。
李原用力的点了点头,凑近李斯的耳边,轻声说道:“阿父,一路走好!”
一路走好!
是啊,人生的道路每个人都不一样。
李斯即将走完他的这一生,或许在来世,在另外的一个世界,他会有另外的不同的人生,但不管怎么样,作为儿子,作为后辈,作为秦国的掌权人,他还要感谢这个老人为秦国所做的一切。
是他。
奠定了秦国以法治国的理念。
是他。
一手辅佐始皇帝,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业。
还是他。
在成为秦国丞相后,统一度量衡、使天下三十六郡车同轨、书同文,也正是这些举措,逐渐的让中国由分崩离析的诸侯纷争状态,变成一个拥有凝聚力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阿父,就是父亲!
李斯笑了。
和以往战战兢兢的笑容不同,这一次,他是如此的放松,不需要去关注旁人的目光,不需要去顾虑别人说什么,因为,他有一个让每一个秦人都为之骄傲的儿子,他坚信,在李原的手上,未来的秦国一定会越发的强大。
“阿父,阿父!三弟,阿父去了!”李政失声痛哭。
与一惯独立、又有主见的李原不一样,李政是李斯跟前最孝顺的儿子,也是三个儿子中,最象李斯的一个,就连李政的个性、施政作风,也十足十学着李斯的做派,在李政从雍歧到长安城为官的这段日子,如果不是李斯在背后指点着,李政还不知要碰多少个钉子才会渐渐的成熟起来。
厅堂房内。
李氏一族的子孙们哭声一片。
这哭声似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是的。
旧的秦国已经过去,代表它的那些大人物们,也一个个到了地上,始皇赢政、丞相李斯、廷尉蒙毅、太子扶苏、大将军蒙恬,甚至于还有两个一手葬送秦国的臭名昭著的人物:赵高和胡亥,也都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生的生机勃勃的秦国。
李原、陈平、蒙虎、李政、骆甲、王尚、蒋渝、韩信、李仲翔、白广季等等,这些名字现在,不时的被秦人提及,他们和秦国历史上的那些名人一样,成为了每一个家庭里面教育幼儿的必备教材。
元月十七日。
李斯出殡。
李原扶棺、李政持节,长安全城缟素,凄厉的秦腔、还有呜咽的秦乐,一路送走了这位走完一生的老人。
在整理李斯遗物时,李原找到了一些李斯专门写给他的信任,但这些信任却一封都没有发出过。
信盏上,李原还能够看到折了又折的痕迹,这说明李斯在是否将信件交给李原时,很是犹豫了许久,一直到最后,他也没有亲手交给李原的勇气。
这些信上,李斯将自己对新秦的一些想法写了下来,其中有相当的一部分,还针对了新秦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之中,有一个提议,让李原倏然心动起来。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争鸣
李斯留下的众多书简之中,最让李原心动的,是这样一份奏折,不过,它的年代看上去有些长了,就连竹简本身也泛起了黄色。
看得出,这是一份早年李斯要陈送给始皇帝的折子,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呈上去,而竹简中需要奏明的事项,却与新秦当前发生的剧变息息相关。
“有教无类,兴办公学,广纳贫寒子弟——!”这是奏折的内容,谈的是在秦国破除身份界限,广开公学,让每一个秦人都能享受到教育识字的权利,应当说,作为法家的弟子,李斯能够将儒家孔子的学说纳入到自己的奏言中,是一个让人惊讶的举动。
但很可惜,李斯没有坚持到底。
不过,他的这份关于普及基础教育的意见,让李原很有感触。
这一次,汉中愚民的暴乱,从表象上来说,是乱民们被赢氏的邪教传说盅惑,但从根本上来讲,则是由于基础教育薄弱,换句话说,百姓都没有什么文化,一遇到解释不通的天文自然现象,就把它归结于神仙妖魔作怪,而这恰恰给了赢氏这样的投机份子以可趁之机,所以,要想在秦国遏制暴乱、反叛这样的事件,就必须给予百姓识字的权利。
大秦的公学。
经过几轮的战事,早已荒废不堪。
各郡、县的负责教育的官员,一般由令史和功曹兼任,但随着秦国的几起几落,原有的机构早已被打破,而新的官员在到位之后,又忙于应付庞杂的日常事务,相比较而言,教化这方面的工作确实疏忽了。
当然,这其中也和秦国目前的国力有关系,刚刚有了一点底气的新秦。还做不到在各郡完全普及教育,不仅仅是财力问题,还因为人手不足。
法家是秦国治国学说。
但承续法家学说的子弟在这个时代却是不多,诸子百家之中,人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