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百科全书-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闻的蒙古军事、政治、民情风俗等情况向法王作了详细报告。随着东西交通的通畅和欧洲人对东方的了解,欧洲商人、使臣、教士东来者渐多。1260年前后,威尼斯商人尼哥罗兄弟至萨莱、不花剌等地经商,后随旭烈兀所遣入朝大汗使者到达上都。忽必烈向他们询问了欧洲情况,并派他们出使罗马教廷。1271年,尼哥罗携其子马可·波罗回元朝复命,1275年到达上都。从此,马可·波罗居中国十七年,游历了很多地方,于1291年随护送伊利汗妃的使者由海道回国。其所著行记对后代欧洲人了解中国影响极大。1287年,伊利汗阿鲁浑遣大都人、基督教聂思脱里派教士列班·扫马出使欧洲各国,访问了罗马、巴黎等地,会见了法国国王腓力四世、英王爱德华一世和教皇尼古拉四世。中国人历访欧洲诸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扫马出使后,教皇益信蒙古诸汗尊奉基督教,遂于1289年遣教士孟特戈维诺往东方传教,1294年到达大都后即留居,直到1328年去世。教皇因其传教有成绩,任命他为大都大主教,并多次派教士来元朝。1313年到达大都的教士安德烈,被派到泉州当主教,死后葬泉州,其墓碑尚存。1316年,又有意大利教士鄂多立克来东方旅行,1321年由海路至广州,经泉州、福州、杭州、建康、扬州等地,到达大都,留居三年,复往中国西部旅行,然后回国。其所著旅行记流传甚广。根据这些来元教士的记载,当时在大都、扬州、杭州、泉州等地,都住有欧洲商人和教士,并兴建了教堂。1336年,元顺帝遣使教廷,阿速将官知枢密院事福定等亦附使者上书教皇,请派新大主教来大都接替已故大主教孟特戈维诺主持教务。1338年,使者抵法国阿维尼翁(教皇驻地),随后游历欧洲各国。教皇遣马黎诺里等随元使来中国,向元顺帝进献一匹骏马,被称为“天马”。“拂朗国进天马”传为元代中外关系的佳话。

  经济和文化交流 元朝中西交通发达,促进了中国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印刷术、火药武器制造技术等重大科学发明,都在这一时期西传。波斯、阿拉伯素称发达的天文、医学等成就,也大量被介绍到中国。旭烈兀西征时,曾带去许多中国炮手、天文家、医生等,后来多留居波斯,波斯著名天文家纳速剌丁·徒昔奉命建蔑剌合天文台,编纂天文表,均有中国学者参加工作,徒昔向他们学习了中国天文推步之术。伊利汗亦邻真朵儿只(海合都)为填补国库空虚,欲仿元朝发行纸币,即请孛罗丞相指教钞法,其所印之钞及行用制度,与元朝全同,虽行用不久,但影响颇大,至今波斯语尚称纸币为“钞”。合赞汗时,整顿驿站制度,颁发乘驿圆牌,其法亦仿自元朝。拉施都丁奉合赞之命编纂《史集》,得到寓居波斯的中国学者相助,尤以熟悉元朝典故的孛罗丞相对他的帮助最大,因此能利用中国史料。拉施都
………………………………

分节阅读 112

丁还主编了一部《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介绍中国历代医学成就。

  元朝时入居中国的西域各国人极多。他们散居各地,被统称为色目人,享有许多特权,或仕至大官,或为富商大贾,擅水陆之利,其中不少人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叙利亚人爱薛精通星历、医药之学,贵由在位时来蒙古,后入忽必烈藩府,忽必烈即位后,命掌西域星历、医药二司事。大都、上都各设有回回药物院,配制御用药物。回回医生除服务于宫廷、京师者外,还有不少散在各地行医,很受民间欢迎。各种西域药物、医法输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医学宝库。早在成吉思汗时,波斯、阿拉伯历法就被介绍到中国。忽必烈居藩时,征召回回星历学者,波斯人札马鲁丁应召东来,后主西域星历司,至元四年(1267)撰进《万年历》,并制造了一套西域仪象,包括浑仪、天球仪、地球仪等七种。后立回回司天台,即以札马鲁丁为提点,吸收了不少西域天文学者在其中工作。波斯、阿拉伯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史地等各类书籍于元时大量传入中国,仅秘书监所存者即达百余部,其中包括兀忽里底(欧几里德)几何学著作。现存明初刻本《回回药方》,即元人所译阿拉伯医书。阿拉伯学者赡思精通汉文,曾参与编纂《经世大典》,所著《西国图经》、《西域异人录》等书,当系译介阿拉伯史地著作,惜今不存。窝阔台曾令木速蛮工匠在和林北一日程的春季驻地建迦坚茶寒殿。忽必烈时,又有阿拉伯建筑家也黑迭儿参加了大都皇城和宫苑的建设。自成吉思汗西征以来,大批西域工匠被俘东迁,后散居漠北、中原各地,立局造作,有织造金锦的纳失失局以及金玉等匠局。由于东西贸易兴旺,输入中国的西域玉石、纺织品、食品以及珍禽异兽源源不断,满足了元朝宫廷、贵族、官僚、富豪的奢侈生活需要。元人忽思慧所撰《饮膳政要》,载有多种回回食物及烹调方法,马思答吉汤(肉汤)、舍儿别(果汁)等均为元宫廷、贵族所喜爱。

  元朝的历史地位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短的朝代,但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空前发展、壮大的时期。自唐朝中叶开始出现的分裂局面(先是南诏自立,继以藩镇割据),历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几个政权并存状况,持续达五百多年。至元朝,不仅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且实现了包括辽东、漠北、西域、吐蕃、云南等地区的大统一,幅员之广超过汉、唐,尤其是吐蕃地区从此并入版图,意义更大。前代封建王朝统治诸边疆地区,多只限于羁縻。元朝除西域地区为宗藩封国外,基本上都实行了统一的行政建制,署行省分治之(宣政院辖吐蕃地区三个宣慰司,藏文史籍谓“等于一个行省”),地方官出自朝命,人民承当赋役,中央政府的管辖程度远高于前代。各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更加密切,人口大批地相互流动,交错居处,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各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形成元朝文化多样性的显著特色。涌现了大批精通汉文化的非汉族文人学者,尤为前代所未有。

  其次,社会经济和文化有所发展,若干方面超过前代。元统一后,受到长期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很快恢复,生产关系的某些倒退现象逐步消除。元朝编纂和颁行农书以推广生产技术,棉花生产普及于南北,在边疆地区大规模开辟屯田,都是农业发展的标志。由于全国的统一,驿传制度(站赤)的完善和海运的开通,国内外交通空前发达,商业比唐、宋时代有更大的发展,城市十分繁荣。手工业方面,新兴的棉纺业、毡罽业都达到相当高水平,瓷器、印刷等业也有较大进步。科学、文化方面,天文学的成就居于当时世界最先进地位,数学、医学都在世界先进之列;戏曲、小说创作繁荣,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优秀文学遗产。

  其三,元朝是古代中外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鼎盛时代。陆路、海路都通畅、繁盛,交往范围扩大,人员来往多而频繁,均非前代所可比拟。大量科学技术成就和制度文化的互相传播,对各自经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如中国印刷术(见活字印刷)、火药武器西传对欧洲社会的进步,回回天文、医药在中国,都有深远影响。

  此外,元朝在政治、军事制度方面也有发展。如建立行省制度(见行中书省),使地方行政管辖体制更趋完善,一直为后代所沿用。元朝的统治也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落后的影响。

  (韩儒林陈得芝 邱树森 姚大力) 
 


    
《元朝秘史》
    《元朝秘史》

  13世纪蒙古国官修的史书。蒙文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Mongqol…unNihu■ca Tob■ciyan,蒙古秘史)。此书原文是畏兀儿体蒙古文(见蒙古文字),作者佚名。书后识“鼠儿年七月”“写毕”,对这一年份,学界有不同解释,分别认为是1228年戊子、1240年庚子、1252年壬子和1264年甲子。书中记载成吉思汗先人谱系、成吉思汗生平业迹和窝阔台汗统治时期的历史,个别内容涉及窝阔台汗以后的史实,可知不是一次成书,而是经过续修的。原文早已散失,在罗藏丹津(Lobsangdan■in)的蒙古文史书《黄金史》(Altan Tob■ci)中还能找到三分之二左右的佚文,但已经过不少改写,并非全是原貌。现存的文本是明四夷馆的汉文本。明初翰林译员出于教学蒙语的需要,用汉字音写蒙古语原文,逐词傍注汉译,并分段作了节译,题名《元朝秘史》。明初刻本分正集十卷和续集二卷,《永乐大典》收录本则分十五卷,所以现行本有十二卷本和十五卷本。全书按明四夷馆的分段节译共有二百八十二节,学界一般都习惯于按节编序引用。1936年出版的《四部丛刊》三编本,不仅影印了质量较好的顾广圻监抄本,还配有四十一页明刻本残页,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明初刻本《元朝秘史》残页

  《元朝秘史》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祖先写起,记载了许多蒙古氏族和部落的起源。书中突出描述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他在战乱中壮大自己势力,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记载蒙古国南征金、夏,收服畏兀儿,进兵中亚,远征欧洲的情况。在这部书中包含关于12、13世纪蒙古社会状况的丰富资料,涉及当时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组织、政治军事制度、部落战争、社会意识等各个方面,是一部重要的蒙古史典籍。元代的《圣武亲征录》和波斯蒙古汗廷史官修撰的《史集》,很多材料都与这部书相同,可资相互印证。但是,书中对某些年代和史实的记载不确切,有的错乱。作者是褒扬成吉思汗皇家的,特别倾向于维护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后人的统治权利。

  《元朝秘史》是13世纪古蒙古语的典范文献,保存了大量的古词和古蒙古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明翰林译员在对每个单词加注的傍译中保存了蒙古语古词义,标示了数、格、时制、人称变位等语法形式。如“骟马每自的行”,“每”(们)表示复数,“自的行”表示自返宾格,意思是“把自己的一些骟马”;又如“气力与我”,“与我”表示动词“与”(给予)的第一人称变位,意思是“(我)出力”“(我)效劳”。依靠这种傍译,许多古蒙古语词语今天才有可能得到正确解释。音写蒙古语的汉字准确地反映了原文的语音,形成了一套周密的音标体系。如,用匣、晓母字的声母表示蒙古语h辅音,而傍注“中”字便表示q辅音(例:忽=hu,中忽=qu);以来母字声母表示l辅音,而傍注“舌”字便表示r辅音(例:列=le,舌列=re);闭音节收尾辅音用小字标出(例:阿惕=at,答勒=dal)等等。这部书在历史语文学上的研究价值是很高的。

  书中收入了一些传说故事,有许多韵文和使用文学手法的描写,语言和形象富有草原民族特色。学界公认《元朝秘史》是蒙古民族第一部文学经典作品。

  清以来,中国学者不断从事《元朝秘史》的研究,有史地考证、版本源流研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