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百科全书-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掏境翟艘匀乒浦盏馈S阢旰尤牖坪涌诖χ靡徊郑翠蠲啄扇氪瞬趾螅捶糯榻础S纱瞬秩牖坪印⒙逅烧痛卦恕S谌派蕉⑽鞲髦靡徊郑钪凼涿字炼郑缓舐皆酥廖鞑郑儆么说焦刂懈鞑帧K丛耍副阒梗悦饫朔咽奔浜图跎偎鹗А?辏734)八月,玄宗采纳他的意见,下令于汴河口置河阴仓(今河南荥阳东北,河阴故城西三里),三门山东置集津仓,三门山西置盐仓;在三门山北开十八里山道,进行陆运。漕粮从江淮运来的都纳入河阴仓;自河阴仓送东都的纳入含嘉仓,送关中的先纳太原仓(即隋常平仓),然后运至永丰仓(即隋广通仓)、渭南仓、太仓。耀卿被任为江淮、河南都转运使,三年共运米七百万石,节省陆运费四十万贯。但中间三门峡北十八里仍需以车代舟,峡两头都要起卸转搬,还是很艰苦。二十九年至天宝元年(742),陕郡太守李齐物在三门峡的人门以东岩石中开凿了一条人工渠道,史称三门运渠或“开元新河”、“天宝河”。又在山顶上凿成纤路,候河水涨,使纤夫挽舟通过渠道,从而开创了从江淮至关中全程水
………………………………

分节阅读 122

运之局。但这条渠道不久还是因山石崩塞而罢废。天宝元年,韦坚为水陆运使,开浚关中漕渠,自苑西筑堰(今咸阳西南)引渭水,拦截灞水、浐水,循隋漕渠故道而东,至永丰仓与渭水合。又于长安城东凿广运潭(在隋唐长安城东北九里),以为漕船停泊之所。于是江淮漕船直抵长安,运米达四百万石及其他钱货,创唐代最高纪录。

  安史之乱时,黄河南北地区和长安附近遭到严重破坏,唐政府更加依赖江淮的赋税,而当时运河被切断,江淮地区的租米与庸调钱货改自长江、汉水而上,经汉中转运入凤翔。这条路线迂回险阻而且劳费。等到乱事平定,欲从运河漕运,而汴渠因为年久失修,所在淤塞,千里无水,无法通航。代宗即位时,长安斗米千钱,宫中无隔夜之粮,京郊农民搓谷穗来输官。广德二年(764),以刘晏为河南、江淮转运使,晏请疏浚汴渠,并改革法制:造船二千艘,每船载米千石,十船为一队,每队三百人,篙工五十人;用盐利的一部分雇用船夫,不征用民工。沿途派属吏监督,自扬州至河阴遣军队护送。河阴以上,组织专人用竹、麻绳拉船。又根据江、汴、河、渭各段水情的特点和船夫对各段航道熟悉的不同,实行分段转运。规定“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积扬州,汴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太仓”。这既保证了行船安全和提高了运输效率,也大大减少了运费和损耗。其时江淮漕渠每年北运百一十万石,四十万石贮河阴仓,三十万石贮陕州太原仓,四十万石运抵长安。刘晏之后,包佶、元琇等继任,皆遵其法。

  隋唐运河及漕运图

  德宗时东南漕运屡因藩镇叛乱而被阻断,关中仓廪为之窘竭,引起朝野的极度恐慌。贞元二年(786),在经过历时四年才平定的李希烈之乱后,江南漕米又运到陕州时,德宗高兴地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六军军士得知这一情况,“皆呼万岁”。于此可见运河对维持唐朝统一政权所起的重大作用。但反过来说,正是由于运河的存在和通航,唐朝中央政府才能够对广大东南地区进行竭尽脂膏的搜刮,所以李方敬在《汴河直进船》一诗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唐末,由于农民战争和藩镇割据,汴渠失于维护,自埇桥(一作甬桥,今安徽宿州城南古汴渠上)东南尽成污泽;埇桥以上至汴口也相继淤浅。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未予浚治。至后周显德二年(955)由于准备用兵南唐,才因故堤而疏导汴渠,自埇桥一直抵泗州城。五年、六年又继续予以浚治,东京与江淮间才通行无阻,从而奠定了北宋运河和东京繁荣的基础。(陈可畏)

  宋金北宋定都开封,改变长期以陕、洛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格局,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地位日渐提高,宋辽、宋夏对峙局面形成和北宋政权“守内虚外”政策的实行,南北水运意义重大。京师开封平畴万里,四方辐辏,在改造、疏浚前代原有水道的基础上,形成以首都开封为中心向四围辐射的人工水运系统。

  汴河,“漕运四河”之一,即通济渠,线路基本未变。开封以西,自河阴县汴口(今河南荥阳刘沟村北黄河滩)引黄河水东流,入开封府外郭汴河上水门(今河南开封郑门口村北),穿内城,由外郭汴河下水门(今扬门村北)出城。开封以东河段大体沿今惠济河大势,至泗州城南入淮(今江苏盱眙东北,已沉于洪泽湖)。北宋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汴路而进,故汴河乃建国之本。但汴河因与黄河相接,受其涨落不宁和泥沙的影响,需不时维修。北宋一百七十余年间进行的汴河建设包括:

  ①水源建设。汴口因黄河向背不常,每岁变易,北宋改永久性闸门为人工控制汴口深浅宽狭以节制流量:汴河水涨,则垫高塞狭汴口,以减黄河进水量;汴河水落,则挖深浚阔汴口,以增加进水量。设主监官、役卒岁常兴作。此工程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因此不得不再寻找新水源。太祖建隆二年(961)疏导索、须诸水注汴河。神宗元丰二年(1079)又始导洛清汴工程,自巩县任村沙谷口至河阴汴口开河五十里引洛水入汴,断闭引黄水源,十余年间,由于洛水含沙量小,对改善汴河通航起到一定作用。汴河沿线还陆续建造陂塘(“水柜”)以济运。

  ②河道工程。汴河因长期引黄济运,泥沙淤积,河床渐高。浚河清淤工程频繁。其中包括:人工清挖,几乎每岁一次,河床底置石板石人,以记其地里深度准则。狭河工程,开封城东南汴河下水门至应天府段汴河岸阔浅漫,水涩而淤,嘉祐元年(1056)始沿岸置木束狭河身,加速水流,减缓淤积。固护汴堤,北宋遣军士日夜巡护汴堤定为常制,工程要求“沙尽至士为限”,以大锥试堤之虚实,临河岸筑短墙为限隔,以防人马跌落,沿堤植柳以固护堤脚。汴河沿线开减水河置闸控制以备泄减涨水,所有工程尽归提举汴河排岸司管理。

  北宋汴河的年运额随朝廷靡费与日俱增。从宋初的数十万石猛增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初年(1008)的七百万石,以后大体维持在六百万石上下,宋朝采用每十至三十只漕船为一纲的“纲运”法组织运输。每年汴河成千上万艘公私船只往还,帆樯如林,不仅沟通全国政治中心同经济重心的联系,促进物资交流和沿岸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扩大中外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宋后期,汴河淤浅抬高日益加重,开封东水门下至襄邑,河底皆高出堤外平地一丈多,自汴堤下瞰,居民如在深谷。金灭北宋以后,汴河失去漕运价值,任其淤塞。灵璧以东尚能行水,宿州以上河床成陆行大道,维持五百多年的中原水运动脉终于堙没。

  惠民河,北宋开封西南闵水、蔡河诸运河的统称。“漕运四河”之一。宋初,用兵东南,方隅夫一,京师仓储需取财于京西诸州县。建隆二年(961)始凿闵河。起自今河南新郑县,导洧水(今双洎河)东北流,经宋楼(今河南尉氏洧川镇南)、朱曲(今尉氏朱曲乡)二镇,至开封城西十里注琵琶沟(即蔡河上源),由东京开封府外郭南垣普济水门入城,复由广利水门出城南流。以下河段利用蔡河,即古蒗荡渠、鸿沟。蔡河南流贯穿洧、潩二水,至蔡口镇(今河南淮阳豆门集至项城一带)入颍水。乾德二年(964)又自长社(今河南许昌)北开渠引潩水(今清潩河)分流入闵,以广水源,闵水的开凿不仅增加了蔡河的水源,而且将许、汝州的物资输往京师。开宝六年(973)改闵水为惠民河,其后又作为闵、蔡二水的统称。

  北宋为开通西南襄、汉漕路,两次开凿方城运河,欲壅白河回入沙、颍,接合惠民河,终因地形高仰复杂而失败。转而三次开修沟通汝、颍水与蔡河中游的运河,自合流镇(今河南西华逍遥镇)引汝水支流商水(今名沙河)北入颍水,复东流经西华县长平镇注蔡河,使豫西南地区与开封间水运不再绕行蔡口,省迂路五百里,此运河亦属惠民河系统。

  惠民河是北宋维系京师与西南地区的重要运河,岁输陈、颍、许、蔡、光、寿诸州漕粮六十万石,兼钱帛盐茶杂物,尤以京师薪炭多取此路。金灭北宋以后,汴河淤塞不通,惠民河却继续作为金朝通淮右的重要航道。元明以降,在黄河不断夺蔡入淮的影响下才渐次堙没。

  广济河,一名五丈河,北宋“漕运四河”之一。五代时,为加强京师开封与山东北部滨海地区的物资运输,后周世宗柴荣疏汴水北入白沟(南济水故道),东流入济水,以通齐鲁之漕。河床被展拓至五丈,俗称“五丈河”。北宋立国,东南未平,继续规度齐鲁水道,西引京、索诸水横绝于汴,入开封城东汇于五丈河,以增水量。岁调夫役疏浚河道,沿流置坝牐以助运。开宝六年(973)改名为广济河。

  广济河西起汴京外郭东北咸通门,东流至济州合蔡镇(今山东郓城西南)入梁山泊,下接济水。北宋立国之初,广济河漕运曾发挥重要作用,岁漕运量由十几万石增至六七十万石,东京十七州粟帛皆自广济河运至京师,东南既定,广济河所运只给太康、咸平、尉氏等县军粮。北宋中期以后,黄河多次南泛,广济河水道浅涩,运力大减,金代堙废。

  金水河,北宋开封城西人工引水渠。建隆二年(961)开渠导荥阳黄堆山京、索二水东过中牟,凡百余里,抵京城西,架槽横绝汴渠,入城东汇于五丈河,名金水河。此渠水清,一则入宫苑,济京师饮水;二则补五丈河水量,漕运意义不大。史称:汴、惠民、金水、广济河为漕运四渠,或以汴、惠民、广济、黄河合称漕运四河,从而形成以京师开封为中心的运河系统。

  北宋运河除以京师为中心的“漕运四渠”之外,黄河以北还有御河。

  御河,北宋时隋唐永济渠之别称。河道走向基本未变,北段因宋辽对峙,自乾宁军(今河北青县)入塘泊、界河。御河主要负担宋朝河北边防军粮之送达,江南漕粮由汴入黄,运至黎阳(今河南浚县)转入御河,至大名府东、西济胜仓下卸存储分配,再自大名顺御河转入胡卢、滹沱河及新开凿的深州新河、定州嘉山新渠、保州漕河诸运河分别送至沿边州军。岁运近百万斛,乃备边之命脉。庆历八年(1048)以后,黄河北流多次侵夺御河,致河床淤积,不堪承运。

  北宋“国家根本,仰给江南”,为集运江南漕粮,重点整治江南运河同天然河流相交的结合部及补给运河水源。

  ①淮南运河(即邗沟、山阳渎)北端,雍熙年间(984~987)自楚州(今江苏淮安)末口至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甘罗城)磨盘口之间,开凿四十里沙河;又自淮阴西至洪泽镇开四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