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守仁在哲学思想上,许多重要观点与朱熹对立,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致良知”的理论体系,世称阳明心学。在宇宙观上,认为“心外无物”,人心(即良知)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客观事物只是人的意念的体现。在认识论上,认为“心外无理”,人们先天固有的良知就是知识的源泉和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因此,人的认识,只需要内求诸吾心,而不应外求诸事物。他所谓的“行”,是指意念的发动,“知行合一”就是以知代行,把知和行合一于内心。在伦理观上,认为“天理人欲不并立”,只有去掉私欲,良知(封建伦理道德)才能显露流行,国家才能治平。在政治观上,提倡天下一家的“万物一体”说,力图调和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他的学说深得统治者赞赏,弟子遍各地,形成阵容强大的阳明学派。阳明心学虽然起过某种冲击圣贤偶像的积极作用,但空谈心性之风流行,也影响了明中叶以后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传世。
(张显清)
王叔和
王叔和
西晋医学家。名熙,以字行。高平(今山东济宁东南)人。生卒年不详。官太医令。他对祖国医学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撰著《脉经》和整理张仲景
………………………………
分节阅读 13
著作两方面。
《脉经》为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共十卷九十八篇。书中“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分类引录大量《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及扁鹊与华佗的论述,详析脉理,陈述脉法,细辨脉象,明其主病。他首次系统描述了临床常见的二十四种病脉(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的体象,根据不同的脉象判断疾病的种类。并明确地在手腕桡侧动脉(寸口脉)诊候处规定了寸、关、尺的三部分法,将古代诊候此脉仅以“查胃气之有无”,“以决死生”的说法,发展成以局部候全身的寸口脉理论体系。王叔和集西晋以前脉学之大成,形成诊断学中独立的一个分支,促进了后世脉学的研究和发展。
王叔和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整理编次,成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后人对其整理张仲景的著作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他是搜采三国兵燹之余的断简残篇,将散落的仲景旧论“撰次成叙,得为完帙”。因此宋人林亿认为“仲景之书,及今八百余年,不坠于地者,皆其力也”;金人成无己说:“若非叔和撰集,不能延至于今,功莫大矣”。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他在编撰过程中,将个人见解“混于仲景所言之中,又以杂脉杂病纷纭并载于卷首,故使玉石不分,主客相乱”,还有人指责其为“碎剪美锦,缀以败絮,明是贾人居奇之术”,两种观点至今并存,未见统一。
(廖育群)
王韬
王韬
(1828~1897) 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初名利宾,后改名韬,字仲彛抛项鸷艔|园老人、天南遯叟。江苏长洲(今属吴县)人。十八岁中秀才。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离乡赴沪,就职于英国教会所办的中国第一个近代印刷所——墨海书馆。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相继发生,曾屡向当道者献“御戎”、“和戎”、“平贼”等策。1862年返里探亲,向太平天国苏州当局上书,建议太平军力图长江上游,停攻或缓攻上海。事泄,清政府下令缉拿,但得英国领事庇护,逃往香港。在港时,助英人理雅各翻译中国经书。1867年至1870年(同治六年至九年)间,为译书事应理雅各之邀赴英,并游历法、俄诸国。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介绍西方文化,评论时政,鼓吹变法自强。后曾东渡日本,与日本文化界人士相交游。1884年(光绪十年),经洋务派官僚丁日昌斡旋,得李鸿章默许,返沪定居,任格致书院掌院,并一度主编《申报》。王韬一生正值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之际,忧时愤世,又远游四方诸国,目睹其富强,主张“师其所能,夺其所恃”,以西法造炮制船,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允许民间自立公司;还赞扬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认为君民不隔而上下相通;批评科举制,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培育人才;呼吁在自强的基础上,实现独立自主的外交,废除关税协定和领事裁判权。毕生著作宏富,为传播西学不遗余力,不仅涉及天文历算、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且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人文科学甚多评介。所遗著作已知者不下三四十种,现有《彛拔穆纪獗唷贰ⅰ稄|园尺牍》、《王韬日记》诸书行世。记载他1867年赴欧洲的《漫游随录》和1879年赴日本的《扶桑游记》两书, 1982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标点出版,收入《走向世界丛书》。
(方攸翰)
王田私属
王田私属
王莽改制时以诏令形式规定的对全国耕地和奴婢所加的名称。西汉后期,地主官僚和大工商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的情况十分严重。哀帝时师丹曾建议限田、限奴婢,遭到当权的外戚、官僚的反对,未能实行。新莽代汉,托古改制,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下诏,宣布将天下田改名曰王田,奴婢曰私属,都不准买卖。又照孟轲提过的井田制(见井田)一夫一妇授田百亩的原则,规定一家男子不到八人而田过一井(九百亩)的,应将余田分给九族乡邻中无田或少田的人。原来无田而应授田的人也按上述原则授与土地。新莽的这一措施,意在缓和土地兼并和防止农民奴隶化。但诏令颁行后,分田授田的规定并未能施行,只是冻结了土地和奴婢的买卖,地主、官僚、工商主因继续买卖土地、奴婢而获罪的不可胜数,因此纷起反对。新莽只好在始建国四年下令买卖土地、奴婢不再治罪,承认了这项改革尝试的失败。地皇三年(公元22)新莽崩溃前夕,最后废除了关于王田、私属的法令。
(宁可)W
王文统
王文统
(1190?~1262)元初政治家。字以道。金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人。金朝末年举经义进士。为学不局限于儒家,喜读权术、谋略之书。金亡前后,北方知识分子多投靠各路“诸侯”(归附蒙古的汉人军阀),后者也需要招揽谋士以加强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势力。王文统以所学权谋之术游说诸侯,后投奔益都行省李璮,被留为幕僚。他教李璮借南宋以自重,乘机扩充军事实力,并将女儿嫁给李璮为妻,因而深受信任,军政大事都参与谋议。
1259年,忽必烈统东路军攻打南宋鄂州(今湖北武汉),见贾似道备御有方,十分赞赏,表示要搜罗这样的人才以为己用。随军藩府书记刘秉忠、张易等当即推荐王文统,称他为才智之士。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即位,立即提拔王文统担任中书省平章政事,行中书省事于燕京,主管中原汉地政务,委以“除旧弊,立新政”的重任。王文统执政后,设立十路宣抚司分管各地,颁布一系列条画,以革除赋税、吏治诸方面的积弊;发行中统元宝交钞(见钞),并制订了严密的钞法;选用人才,分立中书左三部、右三部,以健全政府机构。元朝各项制度的奠定,他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忽必烈正与阿里不哥进行争位战争,急需得到中原汉地的财政支持。王文统善于理财,“钱谷大计,虑无遗策”,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蒙古、色目贵族的任意搜括,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增,以此,深受忽必烈的信任。忽必烈有意升任他为丞相,但因他出身布衣,资望不足而作罢。
中统三年,李璮发动叛乱。王文统因与李璮的关系受到牵连,以同谋罪被处死。
(陈得芝)
王锡阐
王锡阐
(1628~1682) 清代历算学家。字寅旭,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生当明清之际,无意仕进,与同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张履祥等以志节相砥励,潜心经史,不随俗浮沉。中年以后,疾病缠身,两手几废,仍刻苦攻读,著述不辍,终身研求历法。自少至老,实测天象,无间寒暑,每遇日月食,甚至抱病进行观测。其学博深经史、声律,尤以历法最为专精。所治历学,不落门户之见,务求与实际天象相合,于当时所传入的西方数学知识,详为研讨,不固步自封。所撰《晓庵新法》、《历说》、《大统西历启蒙》、《圜解》、《三辰晷志》、《历法表》诸书,以数学为根柢,会通中西,正古法之误而存其是,取西法之长而去其短,自立新法,于日月食测定,多有创获。生前,其学虽经顾炎武表彰,但未能流传。逝世后,其遗著渐次刊行,始得与梅文鼎、薛凤祚并称为一时历法名家。梅文鼎认为,清初历学应首推王锡阐。后世辑其论说历法诸书为《晓庵杂著》刊行,单篇遗文则有《晓庵先生文集》问世。
王锡阐著《五星行度图说》
(陈祖武)
王仙芝
王仙芝
(?~878) 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原以贩卖私盐为业。僖宗乾符二年(875)初,因连年饥凶,仙芝与尚让、尚让兄尚君长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聚众起义,自号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传檄诸道,指斥唐朝“(官)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标明平均旗号的农民起义。五月,攻克曹州(今山东定陶西)、濮州。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黄巢也在这时起义,率所部义众前来会合。义军东逼沂州(今山东临沂),西攻洛阳周围地区。三年十月,王、黄联军南走唐(今河南泌阳)、邓(今河南邓县)等州,继续活动于今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年底,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刺史裴偓诱降,仙芝动摇,准备降唐,接受左神策军押牙之职,却因黄巢及起义群众的坚决反对而未遂。于是王、黄分兵作战,黄巢北去,仙芝仍转战南方。四年二月,仙芝一度攻破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王、黄又再度合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等地。不久又分兵,仙芝转攻郢州(今湖北京山)、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同年冬,唐朝招讨副都监杨复光再次诱降,仙芝遣尚君长、蔡温球及楚彦威等赴敌营洽降,中途为唐招讨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贪功,乃妄奏君长等系他战败所俘,尚君长等人被杀。仙芝降敌之谋再次未遂。五年初,起义军攻破荆南(今湖北江陵)罗城,由于敌方援军到达,作战不利,被迫北撤。二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为敌将曾元裕所破,仙芝战死。
王仙芝起义图
(胡如雷)
王小波、李顺起义
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前期的一次农民起义。北宋初,川峡地区的土地大多被官僚、豪强、寺观霸占。许多农民沦为客户(包括旁户),客户占主客户总数的比例很大,一户地主往往占有旁户几十家、几百家,乃至上千家。旁户的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