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国日报·觉悟副刊》、《先驱》、《少年》等刊物,在以下几方面对无政府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判:①指出在人类社会里,个人的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鼓吹个人绝对自由论对革命极端有害;②批判无政府主义者对自发斗争的迷信,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建立工人阶级政党,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③驳斥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谬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④批判小资产阶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中国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保证了正在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理论上和组织上的纯洁性。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无政府主义开始走向衰落。无政府主义社团及所出刊物和书籍日见减少,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也因其反苏、反共和社会改良主义面目的彻底暴露而急剧下降。无政府主义者纷向四方面转化:①改变立场,信仰马克思主义;②消极颓废,或遁入空门;③与反动势力合流;④继续打着无政府主义旗号,若撑破碎局面。1932年,无政府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流派在中国已彻底破产。
参考书目
李光一:《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破产》,《史学月刊》1981年第2期。
汤庭芬:《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的派别及其分化》,《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
(曾业英)
芜湖浆染
芜湖浆染
明代南直隶芜湖县浆染纺织品的行业。明人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说:生产中,各地棉布纺织最佳者是松江布,浆染最佳者是芜湖布。芜湖位于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交通便利,是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明末,松江人陈继儒作《布税议》中,记松江出产的棉布行销全国,其中芜湖乃一重要交通枢纽。松江布经芜湖出长江口,再经楚、蜀,而散于闽粤秦晋滇黔诸地。芜湖因之布商麇集,舟车负载,商业异常繁荣。贩经芜湖的棉布多在此地浆染加工。芜湖浆染业技术精良,历史悠久。因此地曾浆碾过一种发青光的棉布,为国内外所珍爱。入明以后,又染出一种毛青布,红焰之色隐然,亦一时佳品。棉布经浆染后,大都须经过砑碾。碾布所用优质碾石,产于江北,性冷质细,每块值银多达十余两。
(从翰香)
《吾学编》
《吾学编》
记载明洪武至正德间史事的纪传体史书。明郑晓(1499~1566)撰。晓字窒甫,号淡泉,浙江海盐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官至兵部尚书。通经术,长于史学,习国家典故。该书略仿正史之体,分记、表、述、考,凡十四篇,六十九卷。《皇明大政记》以岁系月,凡关系大政者各为一记;《皇明逊国记》搜集遗文,补建文四年(1402)革除残缺事迹;《皇明同姓诸侯表传》列同姓诸王分封列藩。《皇明异姓诸侯表传》列开国、靖难、御胡、剿寇、戚畹、佞幸、列爵等;《皇明直文渊阁诸臣表》表内阁成员;《皇明两京典铨(尚书)表》表南北两京吏部尚书;《皇明名臣记》记文武名臣一百九十余人政绩;《皇明逊国臣记》记逊国诸臣忠义事迹;《皇明天文述》载灾异;《皇明地理述》辨疆界;《皇明三礼述》述祀典;《皇明百官述(附表)》载诸司职掌;《皇明四夷考》记明与各国关系;《皇明北虏考》述明与蒙古关系。篇首皆有小序。全书叙事原委毕具,取材宏富,考核精详。今存隆庆元年(1567)初刻本,有工部尚书雷礼序。又有万历间重刻本,有万历二十七年(1599)李当泰跋。
(范金民)
吴
吴
春秋末霸国。姬姓。传说为周文王伯父太伯、仲雍奔荆蛮创建。周武王封其后裔周章为吴君,立国于长江下游一带。春秋中期始见吴与楚有接触,其后晋为夹击楚又联络吴并帮助吴改进军备。吴地盛产优质铜锡,冶炼技术精良,所造兵器驰名天下,遂逐步发展为军事强国。公元前585年,太伯十九世孙寿梦始称王,其子诸樊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后吴王阖闾(前514~前496)任用伍子胥、孙武等,于其九年大破楚军,攻占郢都。次年,因越军乘虚入犯吴境、秦兵救楚及阖闾弟夫概王叛乱,吴始退兵,楚得复国。阖闾十九年吴伐越,战于檇李(今浙江嘉兴),吴败,阖闾受伤而死,太子夫差继立。吴王夫差二年(前494)攻越大胜,越王勾践卑词乞和。夫差遂率吴军北上,征伐鲁、齐等国,十年,吴为争霸中原于邗(今江苏扬州附近)筑城;开凿江淮间的邗沟,为中国运河工程打下了基础。十四年,吴王大会诸侯于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在吴与晋相争,夺得霸主地位时,越王勾践乘虚攻入吴都,获其太子,夫差不得不匆匆回军,向越求和。从此,吴国势日下,加上民力凋敝,灾荒频繁,又屡遭楚、越攻击,二十三年都城被勾践攻破,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吴王光鉴(附瓠)
(罗世烈)
吴
吴
见三国。
吴
吴
五代时十国之一。
杨行密所建。都广陵(即扬州,今属江苏),称江都府。盛时疆域约为今江西全省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历四主,共四十六年。杨行密(852~905)是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出身农家,应募为州兵,后归淮南节度使高骈,为庐州刺史。他在江南北军阀的混战中,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先据有宣歙(今安徽东南及浙江西北部),经过反复征战,又占领了扬州和江南的润(今江苏镇江)、昇(今江苏南京)、常(今属江苏)、苏(今属江苏)诸州。景福元年(892),唐昭宗以行密为淮南节度使。从此,他以其地为根据地,北与后梁朱温、东南与吴越钱镠相抗,又向江西和湖北地区发展,形成割据政权。
白瓷三瓣口碗 江苏连云港市吴墓出土
江淮地区本来十分富庶,经过唐末军阀高骈、秦彦、毕师铎、孙儒及杨行密长期混战,人口死亡流散,土地荒芜。行密据有此地后,采用安辑政策,招集流亡,奖励农桑,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天复二年(902),唐封行密为吴王,建都广陵。
天祐二年(905),行密死。子杨渥(886~908)继位,政权落入掌握牙军的大将张颢、徐温手中。后梁开平二年(908),张颢、徐温杀杨渥,立杨隆演(一名渭,897~920)。后徐温又杀张颢,独拿大权。贞明五年(919)杨隆演称吴国王,年号武义。武义二年(920),杨隆演死,其弟杨溥(901~938)立,次年改元顺义。顺义七年(927)杨溥称吴皇帝。当时,徐温养子徐知诰专国政,他于吴天祚三年(937)废杨溥自立,国号大齐(次年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吴亡。
帝系表
(卞孝萱)
吴澄
吴澄
(1249~1333)元代理学家。字幼清,晚年改字伯清。抚州崇仁人。幼聪敏好学,曾受教于朱熹再传弟子饶鲁的门人程若庸,与其族子程巨夫为同学。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应乡贡中选;次年,就试礼部,落第。授徒于乡里,作草屋以居,题名“草庐”,因此被称为草庐先生。入元后,避兵乱隐居乐安布水谷,从事著述,至元二十年(1283)还居草庐。二十三年,程巨夫奉诏到江南搜罗人才,从之至大都,不久即辞归。元贞年间,讲学于龙兴(今江西南昌),为江西行省左丞董士选所赏识,荐于朝。大德五年(1301),授应奉翰林文字,次年至京,而该职已改授他人,遂南还。八年,被任为江西等处儒学副提举,迁延不赴。后称病辞职。至大元年(1308),授国子监丞;四年,升司业。当时国子监学官只知踵袭许衡成法,教学止于朱熹《小学》、《四书集注》诸书,年年如此,毫无进步。吴澄到任后实行改革,亲自执教,辨析诸家传注的得失,融会不同学派的学说,并拟定教法,分经学、行实、文艺、治事四门,扩大了教学内容。他曾对学生说:“朱子道问学工夫多,陆子静却以尊德性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弊偏于言语训释之末。”提倡为学应以尊德性为本,因此遭到议论。又因不同意实行大学积分法,与同事意见不合。皇庆元年(1312),辞职还家。次年,集贤院奏请召为国子祭酒,反对者指责他为陆学,不合许衡
………………………………
分节阅读 28
尊信朱子之义,不可为国子师,于是作罢。延祐五年(1318),授翰林直学士,遣虞集驰驿召入朝,中途因病不行。至治三年(1323),超拜翰林学士,复遣近臣至其家征召,乃入京。泰定元年(1324),命为经筵讲官,复命修《英宗实录》。二年,《实录》成,辞官南归。晚年仍致力于著述、讲学,南北士人来从学者甚多。元统元年(1333),卒于家。谥文正。
吴澄为学虽由朱熹《四书集注》入门,又得到朱学人物的指授,自称其学为朱子之学。但他不偏执于一家,对陆九渊的“本心”学说尤为赞赏,认为是出于孟子,并谓“以心为学,非特陆子为然,尧、舜、禹、汤、文、武、周、孔、颜、曾、思、孟,以逮邵、周、张、程诸子,盖莫不然”。他极力调和朱、陆两家学说,称“二师之为教一也”,反对持门户之见。著述丰富,尤精研诸经,著有《易纂言》、《诗纂言》、《书纂言》、《春秋纂言》、《三礼考注》等,在元代理学中具有崇高地位,与许衡并称“南吴北许”。有《草庐吴文正公全集》传世。
(陈得芝)
吴楚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之乱
发生在汉景帝三年(前154)的一次诸侯王国的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吴王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七王的血统关系如下: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诸吕当权以及汉文帝刘恒继统等政治事件,加剧了这一矛盾。七国之乱的导火线,则是汉景帝刘启采纳晁错的《削藩策》,削夺王国土地。
王国势力强大的局面,是汉高祖刘邦时形成的。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王。汉五年(前202)刘邦称帝后,共有异姓王七人(见异姓诸侯王)。他陆续消灭了除去长沙王吴芮以外的六人。他认为秦祚短促是由于秦不分封子弟的缘故,所以在异姓王的故土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九人为王,即同姓九王。高祖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
汉初的同姓诸王国,土地辽阔,户口众多。由于同姓诸王与高祖血统亲近,效忠汉朝,起着拱卫中央的作用,所以干弱枝强的问题这时并不突出。
高祖死后,当权的吕后违背誓约,立诸吕为王。吕后对于受封为王的高祖诸子,控制很严,有些国王甚至被摧残致死。齐王肥是高祖长子,地位尊贵,吕后对他虽有猜疑,但却难于处置。齐王肥献城阳郡地与吕后之女鲁元公主,主动调整同吕后的关系,才得以相安无事。
吕后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