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盗铸之风一时衰息。货币混乱的问题终于获致解决,币值得以长期保持稳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没有强大的国家力量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货币统一以后,封建国家的经济力量得到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进一步获得了经济上的保证。
五铢钱大小、轻重适中,制作精整,有外廓可保护钱币不被盗磨,利于流通和长久使用。从武帝元狩五年到平帝元始年间约一百二十年中,共成钱二百八十亿余。王莽统治期间,屡易货币,并禁用五铢钱,造成极大混乱,但民间仍私用五铢钱。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重铸五铢钱,改由太仆属官考工令主管,郡国也可铸造。东汉五铢钱制作轻薄,由传世的大量东汉五铢钱可见。灵帝中平三年(186)所铸四出五铢,背面有四道斜文由穿孔的四角直达外廓,亦称“角钱”。汉末董卓于献帝初平初年坏五铢钱更铸小钱,这是汉政权最后一次铸钱,结果是货轻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一度钱货不行。东汉以后各朝,仍继续沿用五铢。五铢钱从汉武帝铸造一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罢,流行了七百多年。
(宁可)W
伍廷芳
伍廷芳
(1842~1922) 清末民初时期政府外交、司法高级官员。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人。其父伍荣彰在南洋经商。伍廷芳于1842年7月30日(清道光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三)生于新加坡。1845年随父归国,十三岁往香港入圣保罗书院,1861年毕业,任香港高等审判厅翻译。1874年留学英国林肯法律学院,三年后获大律师资格,到香港任律师、法官。1896年任清政府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大臣。1902年回国,先后任修订法律大臣、会办商务大臣、外务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等职。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伍廷芳在上海宣布赞成共和,并两次致函清廷,劝告清帝退位。12月被南方独立各省推为民军方面的议和全权代表,与袁世凯派出的代表唐绍仪在上海正式举行南北议和谈判。次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协助孙中山制定和颁布一些符合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法制和法令。袁世凯篡权时,退居上海,反对帝制。1916年11月出任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1917年,在以美、日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府院之争”中,伍站在黎元洪一边,于5月任代总理,协助黎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6月,因拒绝在黎元洪解散国会的命令上副署,被免去代总理职务。
1917年9月伍廷芳到广州,被孙中山任命为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次年5月改任军政府七总裁之一,兼任外交和财政部长。为抵制桂系的黑暗统治,他脱离军政府,
………………………………
分节阅读 36
携印信、税款于1920年4月前往上海。伍廷芳从现实斗争中改变了对孙中山的态度,日渐与孙中山紧密合作。11月随孙中山回广州,恢复军政府。次年5月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他为外交兼财政部长,并一度代行总统职务。1922年4月兼任广东省省长。他积极支持孙中山出兵讨伐直系军阀。6月16日陈炯明叛变,伍廷芳坚定地站在孙中山一边。17日亲登永丰军舰与孙中山会晤,接受指示,通告各国驻广州领事,希望他们严守中立,勿助叛军。但英、美等国置之不理,仍助叛军夺取广州。他愤而病发,于6月23日在广州逝世。
(郑则民)
武昌民变
武昌民变
见城市民变。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见辛亥革命。
武丁
武丁
商代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史记·殷本纪》称:“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殷道复兴。”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
祭祀武丁的甲骨卜辞拓片
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西面的菋方、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方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
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胡厚宣)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武汉的战役。1938年5月,日军攻占徐州后,企图攻取武汉,以逼迫中国政府屈服。日军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二、第十一军,共九个师团及三个旅团和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各一部约二十五万兵力,分别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西进,合围武汉。
武汉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水陆交通中心、是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在地,实际上是中国的军事、政治及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继续抗战的核心基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6月中旬制定保卫武汉的作战方针,蒋介石驻守武汉亲自指挥。以第五战区部队组成左翼兵团,在李宗仁指挥下防守长江以北地区,阻敌第二军部队向武汉进攻;编组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成右翼兵团防守长江以南地区,阻敌第十一军部队进攻。中国军队参战的兵力共一百二十四个师及海空军各一部,约七十五万人,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飞行大队也参加了会战。
6月12日,日军波田支队在海军配合下攻陷安庆,揭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7月23日,日军在鄱阳湖滨之姑塘登陆,直攻九江,开始了激烈的武汉外围战。此后,日军先集中重兵于江南,分两路进攻。8月22日,日军在星子强行登陆,与薛岳兵团发生激战,双方在德安附近成胶着状态。10月上旬,薛岳抽调三个军于德安以西之万家岭地区,对南进的日军一部构成包围圈,随即展开了英勇的围歼战,后再组成数百人的敢死队强行攻击,予日军以重创,歼灭日军四个联队,挫败了日军突破南浔路之企图。但另一路日军则进展迅速,自8月25日以后接连攻占瑞安、码头镇、阳新,并由阳新等地大举向西进攻。
江北日军乘鄂东战场激战之机,由大别山南北两面分三路齐头前进:右翼向六安、固始、商城等地进攻;左翼向罗山、信阳等地进攻;中路沿江向宿松、黄梅、广济等地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了日军的攻势,在各地进行顽强阻击,展开反复争夺战,但由于在作战指导上的消极防御,在日军优势火力、战力的部队进攻下,死守的防线一再被攻破。至10月中下旬,武汉外围要塞、重要阵地均被攻陷,日军已逼近武汉。(参见彩图插页第147页)
日军为策应攻取武汉作战,又在广东省大亚湾登陆陷广州。于是,蒋介石认定武汉已失去战略上的重要性,于10月24日下令放弃。25日汉口弃守,27日武汉沦陷。战役结束。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坚持最久、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总计伤亡二十多万人,但也使日军的有生力量受到很大消耗,使它的战略进攻达到顶点,使它对中国速战速决的方针破产。
(齐福霖)
《武皇帝实录》
《武皇帝实录》
记述清开国初期史事的官修编年体史科长编。《清太祖实录》之初纂本。四卷。由刚林、罗绣锦等于崇德元年(1636)纂成。清修太祖努尔哈赤实录,在太宗天聪九年(1635),先作《清太祖实录战迹图》,附以图说。既成,复摘取图说别为一书。因努尔哈赤初谥“武皇帝”,故书名称《武皇帝实录》。其后康熙时改谥“高皇帝”,重修之实录亦改称《高皇帝实录》。原书于民国时在北平故宫博物院内阁大库发现,时无撰者姓名及撰修年月,后经考订知为清太祖实录之崇德初纂本。1932年,该院以铅字排印,合订成一册出版,名《清太祖武皇帝弩儿哈齐实录》。该书记及满洲起源神话、太祖世系及自明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后事迹,文字质朴,叙事翔实,较康熙重修及乾隆改定诸本讳饰为少,是探研清开国初期史事的珍贵资料。
《武皇帝实录》书影
(史志宏)
《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
宋代军事著作。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曾公亮(999~1078)、丁度(990~1053)等奉敕编集,以供将领学习参考。五年成书,共四十卷。前集二十卷,包括《制度》十五卷,《边防》五卷;后集二十卷,包括《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制度》部分不仅摭采宋代与前代的兵法、军事条令之类,介绍宋时的战术、战阵、训练、军队编制、装备等情况,还首次附有大量武器、阵列等插图,是全书的精华。《边防》部分介绍北宋北部、西北部、西南部等的边境地理,还有辽、西夏等的民族、地理概况。《故事》部分仿效唐朝杜佑的《通典》,分门别类,摘录旧史所载的前代各种战例。《占候》部分介绍天文、气象等对战事的影响,具有迷信色彩,是全书的糟粕。《武经总要》为研究宋代军事史的重要资料。由于该书保存了唐代的兵法、军事条令等,对研究唐代军事史也有参考价值。其《边防》部分对研究契丹、党项、西南少数民族等历史,也有资料价值。《武经总要》保存不少北宋火药武器的记录,还记载了毒药烟球、火炮和蒺藜火球三种火药配方,反映了当时火药兵器已在武器装备中占有一定比例,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火药等发明,弥足珍贵。该书影印明正德刊本仅有前集,《四库全书》本有前集和后集。
《武经总要》书影
(王曾瑜)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武林即临安(今浙江杭州)。全书十卷,周密(1232~1298)撰。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祖籍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曾祖随宋室南渡,始居湖州(今浙江吴兴)。周密历任临安府、两浙转运司幕职,义乌县知县。未亡不仕,寓杭州。抱遗民之痛,致力故国文献,遂辑录家乘旧闻,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等书。
《武林旧事》成书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较丰富的史料。“诸色伎艺人”门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