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经阿富汗东北,折向东,穿越帕米尔高原南侧的瓦罕山谷,取道天山南路,经于阗、且末,于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回到长安。玄奘取经之行,历时十数年,行程五万里,是中古史上一次艰险而伟大的旅行。由玄奘口授、弟子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是玄奘亲见亲闻的旅行记录,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此书记载正确,故为近代学者在中亚、印度等地进行考古发掘的指导书,故有人将其作用比拟为鲍桑尼乌斯(Pausanias)书之于指导雅典考古上的作用。
玄奘负籍图
陕西西安兴教寺石刻
那烂陀寺
玄奘西行图
唐太宗非常重视玄奘的胜利归来,命令宰相率领朝臣远出迎接,并在洛阳接见玄奘。随后命宰相房玄龄选取、调集硕学高僧,组成规模宏大的译场,协助他翻译佛经。这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一次译经活动。他与后秦的鸠摩罗什、陈朝的真谛和唐中叶的不空齐名,成为四大翻译家之一。译经工作组织严密,有“译主”,就梵本用华语进行翻译。有“笔授”,将译主翻译之义用文字记录下来,又称“缀文”。有“润文”,对所录文字进行润色。有“证梵本”,以译出之文,核对梵本。有“证义”,推敲已译出之经文是否合于佛义。有“校勘”,核对文字。有“正字”,检查书写的文字是否合于规范。玄奘自为译主,笔授、证义者都是名僧。以直译为主而适当采取意译,不损原意而又便于理解。共译出佛经七十四部(一作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通过这次译经活动,玄奘培养了一批弟子,著名的如圆测(新罗人)、窥基、慧立、玄应等。
玄奘在佛教理论上属于法相宗(见唯识宗),主张“唯识论”,认为“识”(人们内心存在的真理种子)是一切自然事物和心理现象的起源。他是一个主观唯心论者。经过他的宣传,法相宗在初唐成为最显赫的宗派,但为时不久即告衰落,唯在日本、朝鲜等地有所发展,日本的法相宗一直存在到今天。玄奘又介绍了印度的因明学,即逻辑推理的方法。因明学在印度本非佛教徒所创,但后来佛教徒也精研这种逻辑理论,特别是法相宗的大师陈那(印度人)深有成就。玄奘译因明二论,即是介绍陈那之学。它在中国学者中立即引起广泛兴趣,唐初人吕才曾作《因明注解立破义图》,与玄奘进行讨论。
玄奘死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旧唐书》本传作显庆六年,661),葬于长安兴教寺(在今西安市南郊)。生平事迹见慧立、彦悰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由于他的取经活动受人钦佩,使他后来逐渐变为神话中的人物。唐中叶就有关于他的传说,宋代出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明代又有《西游记》,使唐僧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参考书目
慧立、彦悰著,孙毓棠、谢方校点:《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北京,1983。
(杨廷福)
薛福成
薛福成
(1838~1894) 清末外交官,改良主义政论家。字叔耘,号庸■。江苏无锡人。副贡生出身。1865年(同治四年),致书曾国藩,建议改革科举、裁减绿营,学习西方军事技术,遂得入其幕,并参与镇压捻军。1875年(光绪元年),应诏上改革内政外交万言书。旋被李鸿章延为重要幕僚,协理外交事务达十年之久,曾为李起草不少有关洋务的奏稿、书牍。1879年,上书反对清政府授予英人赫德总司南北洋海防大权,使英国控制中国海军的企图不能得逞。同年,撰《筹洋刍议》,主张发展工商业,实行关税自主,抵制外国商品倾销,扩大丝茶出口,以改变外贸入超。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任浙江宁绍台道,部署防务,协调前线官兵,击退法舰进犯。1888年,擢湖南按察使。次年,受命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曾与英国谈判订滇缅界务、商务,争回部分主权。出使期间,更进一步主张效法西方国家,发展机器工业,实行商办,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并在政治上赞赏英国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同时,历任光禄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1894年返国,7月病逝于上海。一生著作甚丰,有《庸■全集》(十种)、《庸■笔记》、《庸■文别集》,以大量政论而被公认为当世谈时务的巨擘。
(林敦奎)
薛延陀
薛延陀
(Syr Tardush) 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铁勒的一支,由薛部与延陀部组成。突厥汗国建立后,铁勒诸部并役属于突厥,成为其骑兵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突厥分裂后,居阿尔泰山西南部之薛延陀受西突厥统治。605年以后,当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时,铁勒诸部反抗西突厥统治,立契苾部俟斤歌楞为易勿真莫何可汗,薛延陀部俟斤乙失钵为也咥可汗,大败泥撅处罗。此为铁勒建立的第一个部落联盟,然为时不久,射匮可汗统一西突厥,薛延陀等部复被役属。628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死,国内大乱,薛延陀乙失钵之孙夷男率部落七万家东越金山(今阿尔泰山),与散居在漠北之薛延陀部合流。时东突厥颉利可汗税敛苛重,境内诸部多叛归薛延陀。唐朝为夹击颉利,乃使乔师望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赠以鼓
………………………………
分节阅读 70
纛。夷男遂建庭于大漠之北。630年颉利被灭,即是夷男与唐合力之结果。东突厥既灭,其余众降唐,徒居漠南,漠北地区遂为薛延陀所有。夷男建牙于郁督军山,盛时辖境,“东至室韦(今额尔古纳河一带),南至突厥(漠南),北临瀚海(今贝加尔湖)”,统辖东突厥之故地。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诸部并属之。此为铁勒建立的第二个部落联盟。唐册立突厥贵族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以统领漠南突厥,为唐朝北边屏障,以防薛延陀。645年夷男卒,其子跋灼继立为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多弥乘唐太宗东征高丽之机引兵南侵,遭唐军反击,多弥大败。多弥猜忌无恩,族人不附,所属诸部遂起而叛之。646年,回纥酋长吐迷度与仆骨、同罗等部共击多弥,多弥战败被杀,宗族散亡。余部立夷男兄子咄摩支为可汗,唐遣崔敦礼、李勣击之,咄摩支降,薛延陀汗国遂亡。汗国自建牙于漠北后,存在时间近二十年(628~646)。唐以其地置六府七州。以薛延陀部置奚弹、祈连二州,并隶燕然都护府。
参考书目
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林幹 郭平梁)
《学衡》
《学衡》
学术性杂志(月刊)。英文译名为,“CriticalReview”。1922年在南京创刊。标榜“论究学术,阐明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为其办刊宗旨。致力于翻译或介绍西方古代重要学术文艺及近世学者论学论文之作,以反对五四新文化、发扬中国文化为已任。该刊分设辩言、通论、述学、文苑、杂缀、书评等栏目。
《学衡》的组织由散在各地的学者组成,公开表明文字由各作者个人负责,与所任事的学校及隶属的团体无关。创办人是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教授。经常为该刊撰稿的有刘伯明、柳贻徵、王国维、景昌极、缪凤林、汤用彤、张荫麟、孙德谦、郭秉龢等二十余人,均为当时著名学者。其中多数人受过西式教育,有三分之一留学美国和法国。梅光迪、吴宓都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西洋文学。受业于美国人文主义的倡导者白璧德。因之,他们评判文学的标准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学衡》创刊号于1922年1月出版。刊首刊登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画像,反映了《学衡》的宗旨。这一期发表了梅光迪的《评提倡新文化者》一文,全面抨击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舆论界为之哗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立即发表文章予以反驳。双方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对待五四新文化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论争。在当时《学衡》被认为是“复古派杂志”、“国粹派杂志”。梅光迪等人则被称为“学衡派”。
《学衡》杂志于1933年7月停刊。共出七十九期。
(包仁娟)
勋贵庄田
勋贵庄田
明代因授爵而拨赐的庄田,时称“给爵地”。勋贵指勋臣(武将功臣)和贵戚(皇亲国戚),即所谓异姓贵族。有明一代,除李善长和刘基因为在奠定朱明皇朝的基业中,具有特殊建树而分别封公、伯外,其他文臣即使有大功勋也不封爵。贵戚中,皇后的父亲一般封侯,兄弟一般封伯,凡有封爵的勋贵都享有皇帝赐给的田土和佃种人户,但其爵位低于王爵,而且是异姓,故其庄田数量也少于王府庄田。
勋贵庄田的来源,除皇帝拨赐外,也有奏讨的庄田、占夺的民田、霸佃的官田等。洪武三年(1370)大封功臣,赐勋臣田,受封功臣计有六公、二十八侯、二伯。赐给这些公侯的佃户是三万八千一百九十四户。其中赐给李善长的即有一千五百家。以一户佃种土地十亩计,赐田数量当在四万顷左右。此外还有额外奏讨、受纳投献和抑买占夺的土地。由于勋贵的家人奴仆多倚势干禁,侵夺田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六月铸公侯铁榜。申诫公侯:不得强占官民山场、湖泊、茶园、芦荡及金银铜场、铁冶;其屯田佃户,管庄干办、火者、奴仆、及其亲属,不得倚势凌民,夺侵田产财物;不许收纳为避差徭而欲私托门下者;不许虚钱实契侵夺民人房屋孽畜;不许受诸人田土及投献的物业;不许管庄人等在乡欺殴人民。二十三年又令礼部编《稽制录》,严禁公侯潜奢逾制,有的公侯惧怕诛戮,交还给爵地。二十五年又尽收赐田归官,公侯止给岁禄。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开国功臣被杀戮殆尽,尚未归官的赐田,也都被籍没。
洪武之后,钦赐功臣田土之事少见,辅佐明成祖朱棣取得天下的功臣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都没有赐田的记载。此后的勋贵庄田的来源多是占夺,名曰“自置者”。在内地多占夺民人纳粮当差的田土;在北方九边,则占夺军屯土地和民田。宣宗而后,滥赐勋贵庄田,受恩眷的主要是外戚、公主、驸马和太监。佃种勋贵庄田的农民,除钦赐者外,还有私自役占的官军、隐占的逃亡人户、投为门下的人户、召募的人户等。称“佃户”,也有“庄户”或“庄民”等名称。
(王毓铨)
巡边
巡边
清政府为加强边境地区的管辖,对东北和西北边境进行定期巡察的制度。每年五、六月间和八、九月间,由各边境地区长官派官兵按规定时间和路线,分成几路巡察边界,并会哨于指定地点。自《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东北边境逐步建立起巡边制度,规定每年五、六月间,由黑龙江将军和墨尔根、瑷珲两城副都统各派协领一员,佐领、骁骑校二员,领兵二百四十名,分三路巡察格尔毕齐、额尔古纳和墨里勒克等地的边境。巡边官兵在指定地点会哨。并各书衔名、月、日于木牌,埋在山上,待明年察边者取回,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