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祖通载-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六)宣帝询改本始(武帝曾孙。戾太子孙。生而足下有毛。初名病已。
  及太子被巫蛊事。已在襁褓。赖丙吉救养在于掖庭。外家霍光废昌邑。奏太后就民间迎之即位。远方来朝。号中兴主。壬申十二月崩未央宫。寿四十三。葬杜陵)
  治二十四年(时谷一石五钱)
  (壬子)改地节(丙辰)改元康(庚申)改神爵(甲子四四)改五凤(戊辰)改甘露(辛未)○(帝兴自民间。知民疾苦。魏相丙吉为相。黄霸龚遂为太守。从耿寿昌奏。置常平仓以利民)
  世尊示灭九百年矣(十七)时北天竺富娄叉国。有大论师。名憍尸迦。三子同号婆苏槃豆。此曰天亲。长曰阿僧佉。此云无着。首畅大乘。阿瑜阇国大讲堂中。请圣慈尊说瑜伽论。广明五分十七地义。次曰伐苏畔徒。此云世亲。首学小乘造俱舍论。后从兄化演畅真宗。造唯识等穷探大义。幼曰比邻持弗婆提。此云狮子觉。造集论释大有研寻。异矣哉。三弘中道并誉五天。妙栴檀林宁容荆刺。俱求知足归真应期。御世谈玄难可详矣。
  (壬申)改黄龙(癸酉)元帝姡Ц某踉ㄐ印6咚昙次弧N熳游逶卤烙谖囱牍T嵛剂辍J偎氖S萌澹┲问辍
  (戊寅)改永光(癸未)改建昭(戊子)改竟宁(十八己丑)成帝骜改建始(字太孙。元帝子。二十即位。以诸舅王凤等为列侯。更递为相。五侯专政。贤臣屏退。甲寅三月崩未央宫)
  在位二十六年(寿四十五葬延陵)
  (癸已)改河平(丁酉)改阳朔(辛丑)改鸿嘉○(光禄大夫刘向传比观典籍往往见有佛经)
  (乙巳)改永始(十九戊申)第十八祖伽邪舍多。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盖。母方圣。尝梦大神持鉴。因时有娠。凡七日而诞。肌体莹如琉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闲静。语非常童。持鉴出游。遇难提尊者度。领徒至大月氏国。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祖将入彼舍。舍主鸠摩罗多问曰。是何徒众。曰是佛弟子。彼闻佛号心神竦然。即时闭户。祖良久自扣其门。罗多曰。此舍无人。祖曰。答无者谁。罗多闻语知是异人。遽开关延接。尊者曰。昔世尊记曰。吾灭后一千年。有大士出现于月氏国。绍隆玄化。今汝值吾。应斯嘉运。于是鸠摩罗多发宿命智。  投诚出家。受具讫付法。偈曰。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付法已。踊身虚空现十八变化。火光三昧自焚其身。众以舍利起塔。当前汉成帝二十年戊申岁也。  (己酉)改元延(癸丑)改绥和(都水使者刘向集列仙传。检藏得梵本佛经六十余卷。编入仙传。则知自周以来自之人未议尔)
  (乙卯)哀帝欣改建平(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十九即位。六年庚申六月崩未央宫。葬义陵。寿二十五)在位六年(己未)改元寿(景宪使西域大月氏王。令木子口投献浮图经)
  (辛酉)平帝衍改元始(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兴之子。三岁封为王。元寿二年九月即位。时方九岁。王莽秉政。已丑崩未央宫。葬康陵。寿十四)
  治五年(加王莽为大司马。又升为太傅。号安汉公)
  (甲子四五)立莽女为后○莽加宰衡(丙寅)孺子婴(宣帝玄孙。广戚侯显之子。莽既鸩平帝。婴在襁褓。年二岁即位。莽初行周公故事。一如天子。吏民称臣。帝至戊辰而崩矣)治三年(二十戊辰)改初始(王莽以伪符瑞遂即位矣)
  新室(姓王氏都长安。以十二月建平)雷氏曰(莽玄盆子合十八年)
  (己巳)莽字巨君(王皇后弟。成帝之舅。王曼之子。元城人。初封新都侯。以女为正帝后。后纂夺即位。国号大新。至地皇四年。为汉光武军师杀之)
  在位十五年改元建国(甲戌)改天凤(庚辰)改地皇(二十一壬午)第十九祖鸠摩罗多者。大月氏国婆罗门之子也。昔为自在天人(欲界第六天)见菩萨璎珞忽起爱心堕生忉利(欲界第二天)闻憍尸迦说般若波罗蜜多。以法胜故升于梵天(色界)以根利故善说法要。诸天尊为导师以继。  祖时至遂降月氏。后至中天竺国。有大士阇夜多。问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宝。而尝萦疾瘵。凡所营作皆不如意。而我邻家久为旃陀罗行。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
  彼何幸而我何辜。尊者曰。何足疑乎。且善恶之报有三时焉。凡人但见仁夭暴寿逆吉义凶。便谓亡因果虚罪福。殊不知影响相随毫厘靡忒。纵经百千万劫亦不磨灭。时阇夜多闻是语已。顿释所疑。祖曰。汝虽已信三业。而未明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阇夜多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既受具。尊者告曰。吾今寂灭时至。汝当绍行化迹。乃付法眼。偈曰。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
  祖曰。此是妙音如来见性清净之句。汝宜传布后学。言讫既于坐上以指爪^5□面如红莲开。出大光明照耀四众而入寂灭。阇夜多起塔。当新室十四年壬午岁也。
  (癸未)淮阳刘玄(字圣公。景帝七代孙。光武族兄。景帝生长沙王发。舂陵侯买。戴侯熊渠。苍梧太守利子张生圣公为王素懦弱羞愧汗流举手不能言二年因。牧马于郊下因。缢杀之光。武使邓禹葬于霸陵)治二年改元更始(甲申)刘盆子(太山式人。阳城王章之后。宪武侯萌之子。初与樊崇起莒皆朱眉破莽。建武三年降于光武。遂封赵王)治一年(二十二)东汉(都洛阳姓刘氏王火德)雷氏云(光明章和殇安北乡顺冲质桓灵献遭殃。合十三主百九十五)
  (乙酉)世祖光武帝秀(字文叔南蔡人。高祖九世孙。景帝子。长沙王发生舂陵侯买。郁林太守外钜鹿都尉回。南顿令钦之子生。有赤光照室。既长用严子陵策。复兴汉室。遂即位于鄗南。后移都洛。丁已二月崩于南宫前殿。寿六十二。葬原陵)治三十三年。改元建武。
  (戊戌)封孔子为褒城侯(辛亥)世尊示灭一千年(此后护法诸大菩萨等相次出世造论矣)
  (丙辰)改中元○京师有醴泉出饮者疾愈矣(戊午)明帝庄(光武第四子。十岁通春秋。三十即位。大兴儒学。乙亥崩于东宫前殿。寿四十八。葬显节陵)
  治十八年。改元永平(二十三辛酉)帝梦金人身长丈六。项佩日轮飞至殿庭。旦集群臣令占所梦。通人傅毅奏曰。臣按周书异记。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平旦之时。暴风忽起宫殿人舍咸悉震动。夜有五色光气入贯太微。遍于四方尽作青红色。王问太史苏由曰。是何祥也。对曰。西方有大圣人生也。王曰。于天下何如。对曰。  此时无他。后一千年声教被及此土。王使鑴石记之。埋在南郊天祠前。以年计之。至今辛酉一千一十年也。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信以为然。即遣中郎将蔡愔博土王遵秦憬等十有八人。西访其道至。大月氏国果遇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三藏。
  持优填王第四造白□像并四十二章经。愔等奉迎而归于洛矣。
  (甲子四六)
  (二十四戊辰)教流此土。十二月三十日。愔等迎二沙门。至于洛阳。帝令模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并洛京西门以示万姓。梵汉二经。安兰台石室。
  (二十五己巳)诏以释迦宝像奉安显节陵及清凉台供养。帝于城西雍门外立寺。与腾兰居之。以白马驼经而来。遂名白马寺。腾兰初译四十二章经。帝幸其寺。腾兰进曰。寺东何馆。帝曰。昔有阜无因而起。夷之复然。夜有光怪。民呼为圣蒙。因祀之。疑洛阳神也。腾曰。按天竺金藏诠所志。阿育王藏如来舍利。  于天下凡八万四千所。今支那震旦境中十有九处。此其一也。帝大惊。即日驾幸圣蒙。而腾兰随往拜起。忽有圆光现蒙上。三身现光中。侍卫呼万岁。帝喜曰。
  不遇二大士安。知上圣遗佑诏。塔于上受。制度于腾兰塔。成九层高。二百尺明。年光又现有。金色手出塔顶尺许。如琉璃中见。天香郁然。帝驾幸拜瞻。光随步武旋绕。自午及申而灭矣。
  (庚午)法兰出十地断结经(辛丑)(楚王英皇弟也。学黄老与佛。作图谶以谋反。废徙丹阳自杀。累及千余人)
  (二十六壬申)释道比较焚经。是年正月一日。五岳诸山道士褚善信等上表欲相比较。时南岳道士褚善信等。西岳道士刘正念等。北岳道士桓文度等。东岳道士焦德心等。嵩岳道士吕惠通等。诸山道士费叔才祁文信等。一千三百一十人。表以奏闻。敕纳表。遣尚书令宋庠引入长乐宫。以今月十五日可集白马寺筑坛火验。时道士等将真元五诀符录等五百九卷。茅成子等二十七家二百三十五卷。通计七百四十八卷。置之坛上。褚费之徒焚香咒已。遂使火之。诸子道书皆灭灰烬。褚费二人自感而死。次将梵本火然赫奕。宛如鼎新更增光洁。时摩腾法师神变凌空冷然偈曰。狐非师子类。灯非日月明。池无巨海纳。丘无山岳嵘。法云垂世界。善种得开萌。显通希有法。处处化群生。乃至弘宣法戒藏等神通胜事惊心。士庶投诚出家者众。时有司空阳城侯刘善峻等一千余人。出家慕道。四岳道士吕惠通等六百二十八人。抽簪落发。夫人王婕妤等与宫媛二百三十余人。厌俗归真。南岳道士葬褚善信不蒙披剃。既而明帝设斋。亲与下发广施衣钵。大启玄宗广度僧尼。高崇十寺。城外七寺安僧。城内三寺安尼。寺之得名自斯而始。
  备如佛道论。
  石室论云。昔西域圣人之教。即非衰周暴秦之君能致。然西汉二三英主有可致之德。而圣教亦不致独现梦于显宗。凡近古高僧皆推圣人。去世登千载而后教至。曾未有考着显宗之德。有必感圣人之理。此予通论所以作也。夫两汉有天下。传一十四世。有君德者二祖四宗而已。二祖盖立极之主。固无可议。若三宗各有其美而不能亡其弊。唯显宗为至焉。有太宗恭俭之美。而文雅威重过之。有世宗经略四夷之勋。而无世宗淫侈之弊。有中宗政治之明。而崇儒尚德过之。斯盖兼有三宗之长。而无三宗之短。是以班固傅毅颂其勋德。于汉为最盛。然世之学者不以班傅为信。徒见钟离意傅谓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遂以此为显宗实录。鸣呼岂笃论哉。昔仲尼平章讨论五帝三王治具以贻后世。迨其殁。遭暴秦燔毁之余。世宗仅能举之而已。至显宗乃始躬行儒术尊养三老五更飨社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是时冠带缙绅之士。圜桥门而观听者。亿万计。济济乎洋洋乎。由三代以来儒风之盛。莫甚于永平时也。及章和之后。诸儒开馆授道着籍者。动逾千数。盖永平之化行。犹周南麟迹之应也。初虽狱讼繁剧。帝临政刻意裁断精严。盖善善恶恶之实。犹孔子为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暂临夹谷而尽诛优倡。此诚不可以少假仁恕也。谓之褊察则过矣。予谓使孔子复生。必曰显宗吾无间然矣。由显宗包举西汉三宗之美。躬行古帝王之道。此所以精爽与吾佛感通。而圣教因之被于中夏。与儒相表里而广天下以善也。夫岂偶尔哉。
  (二十七甲戌)第二十祖阇夜多者。北天竺国人也。智慧渊冲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