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师垂诫门人。言讫合掌而逝。帝辍朝三日。
素服哭之。葬志公塔之左方。尝从约授戒者四万八千人。皆服缌麻哭送至塔。约尝所乘青牛垂泪悲鸣。及双鹤绕塔哀唳。弥月而去。
(丙辰)作皇基寺○陶弘景号山中宰相。
(二十七丁巳)东魏定州孙敬德。虔事观音。为贼横引坐罪。临刑念救苦观音。刀三斫不伤。三换刀俱折。有司以闻高欢。欢为表请免死。敬德还家。事像项有三痕。今世谓高王经出此也。 (戊午)李胤之得佛舍利遂大赦○东魏改元象东魏元象元年。有使西域。回至葱岭。见达磨只履单己而西还。门徒启圹礼之唯存只履。 (己未)东魏改兴和。
(二十八庚申)佛祖传法偈。按禹门太守杨炫之铭系记云。东魏静帝兴和二年庚申。西魏文帝大统六年。梁武大同六年。高僧云启往西域求法。至龟兹国。
遇天竺三藏那连耶舍欲来东土传法。云启曰。佛法未兴且同止此。遂将梵本译为华言。云启去游印土。那连亲将至西魏。值时多故乃入高齐。以宣帝礼遇甚厚廷居石窟寺。以齐方受禅。未暇翻译别经。乃将龟兹与之合所译祖偈因缘。传居士万天懿。乃殷勤扣问深悟玄旨。遂将校勘昭玄沙门昙曜同天竺三藏吉迦夜所译付法藏。失于次序兼无偈谶。写本进去魏朝证其差谬付法藏传乃魏武真君年中。崔浩寇谦之邪说毁灭佛法。至文成帝和平中重兴故缺。梁简文帝闻魏有本。遣使刘玄运往彼传写。归建康流布江表。唐贞元中金陵沙门惠炬将此祖偈往曹溪。同西天胜持三藏。重共参校。并唐初以来传法宗师机缘集成宝林传。光化中华狱玄伟禅师集贞元以来出世宗师机缘。将此祖偈作其基绪。编为圣胄集。开平南岳三生藏惟劲头陀又录光化以后出世宗匠机缘。亦以祖偈为由。集成续宝林传。宋景德中吴僧道原集传灯录进于真宗。敕翰林学士杨亿工部员外李淮太常丞王曙同议校勘具奏。诏作序编入大藏颁行。天圣中附马都尉李遵勖参石门聪禅师发明因缘。
聚禅学僧列此祖偈世系事缘。成广灯录上仁宗。御制序文。敕入大藏流通。建中靖国元年沙门惟白将此祖偈以为标本。成续灯录进上(云云)。他宗不知其原。
谓七佛偈无译。寡闻浅识一至妄谬。良可笑也。
(二十九)时隐士阮孝绪。陈留人也。家世仕宦。父彦大尉从事中郎。孝绪年十三通五经大旨。十六丁家难。终丧入钟山。听讲久之。母有疾。绪在席心惊而归。合药须生人参。躬入钟山采求未获。忽一鹿在前。心异之至鹿息处。果得人参。药成母疾得愈。齐尚书令王晏来候之。绪恶其人穿篱而遁。及晏被诛以非党获免。尝以鹿林为精舍。环以林池杜绝交游。世罕得而见之。御史中丞任昉欲访焉而不敢进。乃指鹿林谓其兄曰。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繇是朝贵绝于造请。
唯与裴子野交好。天监末累召不赴。天子以为茍立虚名以要显誉。故二何孝绪并得遂其高焉。南平元襄谓曰。昔君大父举不以来游取累。吾弟独执其志何也。绪曰。若麇^2□尽可参驭。何以异乎騄骥哉。鄱阳忠烈王其姊夫也。岁时之馈。一无所受。与刘著作同年。刘卒。绪曰。吾其几何。即辨后事数日而亡。寿五十八。孝绪博极群书。无一不善。精力强记为学者所宗。既卒。门人谥曰文贞处士。初汉刘歆着七略。齐王俭着七志。孝绪普通四年着七录。前五曰内篇。六曰佛法录七曰仙道录。谓之外篇。刘歆七略则以道家为诸子。以神仙为方技。王俭七志则先道而后佛。孝绪七录则先佛而后道。盖所宗有不同。亦由其教有浅深也。
(三十)七录内外图书。总四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卷。凡天下之遗书秘记尽于此矣。内佛法录经律论等五部。凡五千四百卷。至隋文帝仁寿间。嘉则殿书凡三十七万卷。及唐开元中秘府以甲乙丙丁四部为次。列经史集四库。并唐之学者所着之书。共八万二千三百七十四卷。今唐书艺文志。四部著录者。凡五万二千一百卷。不著录者二万七千六百三十卷。共七万九千八百三十卷。其间释部特载僧俗二十五家所着之书。凡三百九十五卷而已。此古今书籍之数也。 (癸亥)东魏改武定沙门尚圆为武陵王。遣宫中鬼怪。一称南无佛陀。鬼皆失所。自尔安静○是年黄门侍郎顾野王玉篇成。
(甲子)(五四)上自天监以来事佛长斋。日止一食。惟菜羹粝饭。
(丙寅)改中大同。
(丁卯)改太清。
(三十一己巳)太清三年夏四月。逆贼侯景陷台城。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拜讫。帝神色自若。使引向三公坐榻。谓曰。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景惶惧不能对。出谓左右曰。吾每据鞍临敌。矢石交下了无所怖。今见萧公使人畏慑。岂非天威难犯。吾不复见之矣。乃景自称大丞相而徵求无已。帝愤之。遂寝疾。然斋戒不衰。日夕念佛不绝于口。独皇子侍侧。五月丙辰大测。不能进膳。
久而口苦。索蜜未至。而举手曰荷荷。遂崩于净居殿。年八十有六。帝日角龙颜舌文八字。项有浮光身映日无影。右手文成武字。幼尝蹈空而行。所居之室常若云气。人或遇者体辄肃栗。前后受命符端凡六十余事。及即位太极殿常有六龙。
各守一柱。其神奇异瑞自书契以来人君皆所未有。幼而好学。六艺备闲棋登逸品。至于阴阳纬候卜筮占决草隶尺牍骑射。并洞精微。虽登大位万机多务。犹手不释卷。然烛测光常至戊夜。撰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经义注讲疏等合二百余卷。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诸文凡一百二十卷。晚奉佛道日止一食。膳无鲜腴唯豆羹粝饭而已。或遇事拥不暇就食日才过中。便嗽口而坐。制涅槃大品净名三惠诸经义记数百卷。听览余暇即于重云殿同泰寺讲说。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余。
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自五十外便断房室不饮酒不取音乐。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举乐。勤于政事。每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
执笔独寒手为皴裂。然仁爱不断。亲亲及所近幸愆犯多纵舍。坐是政刑珥紊。每决死罪常矜哀流涕然后可奏。性方正为居小殿暗室常理衣冠小坐。暑月未尝褰袒。虽见内竖小臣如遇严宾焉。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出南史)(三十二)史官魏徵曰。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爰自诸生不羁之度。属昏凶肆虐天伦及祸。纠合义旅将雪家冤。曰纣可伐。不期而会。龙跃樊汉电击湘郢。剪离德如振槁。取独夫如拾遗。其雄才大略固不可得而称矣。既县白旗之首。方应皇天之眷。而布泽施仁悦近来远。开荡荡之王道。革靡靡之商俗。大修文学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介胃仁义折冲樽俎。声振寰区泽周遐裔。干戈载战凡数十年。济济焉洋洋焉。魏晋以来未有若斯之盛也。
然不能息末敦本斲雕为朴。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孔墨流连释老。或终夜不寐。或日旰不食。非弘道以利物。唯饰智以惊愚。且心未遗荣。虚厕苍头之位。
高谈脱屣。终恋黄屋之尊。夫人之大欲在乎饮食男女。至于轩冕殿堂。非有切身之慈。高祖屏除嗜欲眷恋轩冕。得其所难而滞其所易。可谓神有所不达。智有所不通矣。
论曰魏郑公论梁武帝。可谓天下仁人之言也。而新唐史萧瑀传赞。亦曰。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已。故余祉及其后裔。以此验郑公之论。益可详矣。然韩退之尝曰。梁武饿死台城。盖谓其屏嗜欲绝午后食至临终斋戒不衰。在恣情丰美享用者视之。近乎饿死耳。犹孔子称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其微意乃所以成其美焉。岂谓不得食而饿死哉。凡谓得失成败。如魏郑公之言。乃春秋责备贤者之旨。得不为万世之公道哉。
(三十二庚午)简文纲改大安(字世赞。小字六通。武帝第三子。侯景破台城立帝。大安二年景又废之) 右东魏十六年(而高洋篡之)
北齐(姓高氏五主都于邺)雷氏曰(神武文襄文宣孝昭武成后主。北齐五帝。二十九年)
高祖神武帝欢(字贺六。浑渤海蓨人。崩于晋阳。葬漳水矣) 文襄帝澄(字子惠。高祖长子。为梁将所害。寿二十九岁也)
文宣帝洋(字子进。高祖次子。承父相位。朝臣使受禅。使中张亮谓孝静曰。五行递运有始有终。愿陛下远法尧舜。孝静敛容避逊而出。齐王洋入即位。
降封孝静为中山王。洋恶过桀纣。复鸩静帝在位十年。改元天保。寿三十一)
(三十四)沙门慧文禅师。当齐高之世独步河淮。法门非世所知。履地戴天莫知高厚。阅中论发明。论是龙树所说。故遥禀焉。是为台宗二祖北齐尊者(九祖传)。
(辛未)侯景(怀朔镇人。初仕高欢为将。拥兵十万专制河南十三州。欢死降梁祖。后反改梁祖立简。是年弑简自立称汉。改年太始。登太极殿御床脚陷。
借立百日。陈霸先杀之)
(三十五壬申)元帝绎改承圣(字世诚。小字七符。武帝第七子。初父梦僧眇一目执香炉云。托生王宫。已而母梦月坠怀中。后生帝也。首封湘东王。统义兵于江陵。既台城失守。即位于江陵。复命陈霸先王僧辨破侯景。又为诗四绝。
西魏进士襄弑之。寿四十七。在位三年) 西魏废帝钦(受帝太子。字文泰立之。虽在位而制由泰。帝不胜愤。欲除之。泰觉遂废帝立恭帝即位。二年不改号) (三十六)世尊示灭一千五百年矣。
承圣元年。三藏真谛将归天竺。至广州。刺史欧阳颜延之。制止寺沙门东恺等请译起信俱舍等论。谛有气宇风神爽迈。颜之子纥居别墅。在河渚间。谛每访纥。以坐具敷水面跏趺其上飘然往还。坐具略不沾润。或不敷具。即折荷叶而济。时好事多图画而奉祀之。 (三十七)荆山居士陆法和。少隐江陵清溪山。服勤沙门执弟子礼。及长出游。语音巴楚。容色异常。以操行绝等为梁湘东王所重。即以间散甚为诸公钦敬。初侯景始降。法和知其必叛。以语朱元英。元英不了其意。未久景围京城。
元英求策。和曰。取果宜待熟。景遣将任约击湘东王。法和就乞军御之。对垒赤沙湖。贼因风纵火烧庐。法和以白羽挥风。风即返。约军大溃。士卒求约不获。
法和曰。洲际有水刹。约在其下也。可往擒之。果得约。抱刹仰头出鼻。法和舍之。谓王曰。他日当得力。约后果立效。法和所至江湖必立放生池。切戒杀生。
湘东王即位。是为元帝。以法和为郢州刺史。始法和欲大举定魏。帝不许。法和笑曰。吾尝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窥人王位耶。但于空王佛所与王有因缘。如不能用则奈业何。帝败归齐。齐宣帝喜其来。封太尉赐甲第。法和乞为佛寺。身居偏室。日手持香炉行道体佛烧香凝坐预期死日。时至坐去。尸缩三尺许。题壁曰。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递代坐。叉曰二母生三天。两天共五年。指娄太后也。人惧涂削之。终不能去。其神异如此。
(三十八)承圣二年。北齐高帝。诏僧稠禅师。稠将启行。而峰峦振响飞走悲鸣。如是者三日而止。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