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暗某适牵骸ㄔ存弊湘毯炜椋普獍愣几队攵暇腔浮āT谄呤富厣弦丫鱿至舜笙媒愕奈兜溃姓魑O词简直就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号召女人进行抗战的味道,而杜撰芙蓉诔就是提前为女人殉身的祭辞了。在这里说的黄巾、赤眉只是借用历史名词而已,是说明天下大乱的意思,而说发生在青州,是否是作者借用了〃清〃的谐音?不能完全否认有这方面的意思。
5、从人物的名字看作者眼中的世界以及关于〃实录〃的质疑红楼梦写的异彩纷呈,就连人物的名字作者也颇费一番心思,是完全根据需要进行的有意义的杜撰。象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等是美丽尊贵的字眼;而一些丫头人物象雪雁、鹦哥、晴雯、香菱、麝月、秋纹、碧痕、紫鹃、翠缕、彩霞、秋桐、银蝶等等都是如花似锦的名字,对于女人的这些叫法,正符合作者对女人的认识:〃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单从名字上也能给你一个〃千红〃〃万艳〃的感觉,与后面〃落红成阵〃形成明显的反差,让人可叹可惜!四春有的解做〃原应叹惜〃,从正面来讲是一个时间段(春)的到来和结束,〃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是〃树倒猢狲散〃的大结局。前面已经说过,八公(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宁国公、荣国公)的称呼上是一些相近的词语,四王(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的命名上也是如此,不过是说明代表俱全的意思。宝玉的几位小厮:茗烟、锄药、扫红、墨雨,名字起的相当妙,各含着一种差事,在作者的眼中应该是勤勉尽职的,而李贵、王荣名字起的就好比是张三、李四一样。在贾府的后勤人物中有周瑞家的、吴兴家的、郑华家的、王善保家的、林之孝家的、赖大家的、鲍二家的、来旺家的、来喜家的,前三位的瑞、兴、华是相近的词,是表示旺主的善良人家,前四个姓正是百家姓的第二句;而四五两家名字也是相近的,说明是恭敬孝顺之人;后两位一〃大〃一〃二〃,前者名字可能表示族上的原因谋的差事,后者就有龌龊畏缩的意思;后面两个也是两个并联词。象56回中探春按排的几个老妈:祝妈管理竹子;田妈种庄稼;叶妈分管将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用的也是谐音。
贾府的一些清客正代表了作者眼中的一些政客形象,作者对政客的看法在书中有一段宝玉的对话:〃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 所以这皆非正死。〃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宝玉道: 〃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こ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所以贾府的清客名字就起的比较直接了,象詹光就是〃沾光〃、单聘人就是〃善骗人〃、卜固修就是〃不顾羞〃、而卜世仁简直就是〃不是人〃,再贾府的买办钱华就是〃花钱〃,银库的领头吴新登是一位钻营的新任官员。皇上有皇粮庄头,贾家也有粮庄头乌进孝,庄头一下子进贡了那么多东西,仍然说他〃没有进孝〃,说明也是一位刁钻污吏。
从起的名字上我们看出作者谴词造句的功底,从情节的描写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造诣,决不是实录描写,如果是流水帐式的描写是没有一点吸引力的,这不排除有作者大量生活的影子。一幅幅大场景的描写没有一点重复,非常恰当的适合了作品的需要,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结果。象〃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向人透露真、假的玄机;〃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交代出整个贾府;〃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预示贾府的结局;〃刘姥姥进荣国府〃对比出贾府的豪华;〃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也是别具用心的写出书的本意;另外象出丧、省亲等等是作者对贾府奢侈糜烂的衬托描写;对尤氏姐妹的描写则是为说明贾府的淫乱;〃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老学士闲征危画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则是为迎合前面预示的大结局,其它的夜宴、吟诗、赏雪、祭祖等等都不落俗套,完全是根据艺术需要的生活塑造,〃实录其事〃是避人耳目的掩饰词。写出的贾家是富贵之极(当然不敢说是权贵之极),是京城中〃别人家断不能有的〃,是书中各家族的中枢机关(当然表面描写上还有一个皇上),这才是作者所要达到的结果。
6、关于有无底本的问题
目前对红楼们有无底本的问题是当前讨论比较多的另一个问题,有的说是洪升创作的原本,原因是洪升的〃长生殿〃与红楼梦相似,都是描写的爱情故事;有的说现在发现的〃金玉缘〃与红楼梦相近等等,当然我们不能一概拒绝这种说法。即使有底本也罢,那底本也不过是一部单纯描写人物情缘的佳话,作者也只是借用了一些故事素材,在整个红楼梦中是没有多大分量的,这也可能与红楼梦自己所说的是借用了石头的记述相一致的。不管怎样真正将小说创作到如此高度的,正是曹雪芹自己。能将自己的部分家事、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厚的造诣融汇在整个小说中,达到一种劝世讥人,让社会各色人物读之动容的非芹莫属。红楼梦与其它一些言情小说根本就不是在一个档次上。创作的目的不同,效果自然是不同的,为达到这种效果,作者历尽十年之苦,根本就不是为言情而言情,为追忆自己的往事而写红楼梦。我们应该发掘作者思想深处的东西,从整个部头上端正研究的方向,大方向对了,其它的研究才显的有意义。在这种思想下研究底本,了解作者加上的内容,从另一个方面也使我们能够了解作者的真实思想。
六、红楼梦为何神龙无尾……理应如此、正该如此红楼梦在早期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的,抄本的形式繁多,在正文、回目标题、辞诗以及一些情节上都存在着差异,这也正反映了作者多次修改增删的一些面貌。作者在书中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在早期的抄本中竟然没有一本完整的红楼梦,这就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疑惑。按照常理讲作品既然到了修改的步骤,应该作品是已经完成了,但有些东西只按常理就可能是不对的。如果曹雪芹曾经完成过一个完整的红楼梦,依当时手抄流传的势头,社会上应该能够有些蛛丝马迹,可见后半部根本就没有完成,或者写了而没有写成功。
直到乾隆五十六年,由程伟高和高鹗两人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补续的后四十回整理成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印行问世。翻印本的大量出现,使比较接近曹雪芹原貌的〃脂评本〃风流云散,日渐淹没。虽然红楼梦的印行是一大幸事,完整的红楼梦也多少减少了人们的遗憾,然而从红楼梦的后半部分看,却与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大相径庭,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折。后人已经明确的知道这是高鹗等人的伪作。
前面已经说过,红楼梦是一部骂书,是通过故事来影射皇家的腐朽没落,预示满王朝的即将灭亡。在当时封建统治尚且比较牢固的情况下,小说怎样写下去确实是一个难题。在书的前面已经说了贾家是〃死而不僵〃、是〃运数已尽〃、〃大厦将倾〃,这只是一个预示,而非结果。甄家的败落是由于被抄家、是皇帝治罪的结果,用〃假语村风〃降级描写的贾家怎样处理?贾家的消亡应该是一个大场面,只有这样才能与前面衬托的大场面相统一,况且前面已经说了贾家灭亡是由于内乱、是由于宁府的原因造成的,怎样发展下去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写这个至大至富家族的灭亡同样是皇上治罪的话,既不符合书的原意,也减弱了前面书中所表达的那种效果。毕竟作者费了好大的劲,真真假假才让读者意会到的东西也就全没有了,锋芒没有了,真假也就分明了……………〃假〃也就彻底假到底了,〃真〃呢就是骂到自己头上了。如果写这个家族的灭亡是由于天下大乱、盗贼横生、造反暴动那就写的太白了,是有大碍的。前面尚且小心翼翼,藏头露尾,表面提到皇上都是说〃至孝纯仁、体天格物〃,通篇都是真真假假,如何将这真真假假继续写下去,写出悲惨的大结局是颇费心思的。这很可能就是红楼梦的后面部分,无论作者如何修改都难满意,因而也不感付之流传的根本原因。
现在有的同志已经讲,书的前半部分既然隐藏了后面的结局,书就已经自成体系,不需要再写下去,已经是一部完整的书。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我来做一个比喻,就象一面未打开的屏风,折叠在一起,其实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作者将小说写到贾家即将出现大动乱的地方,嘠然而止,既有迫不得已的一面,也是作者到最后关头的明智选择。当然如果作者能有大智慧,能有更多时间,可能在思想性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将书按照原来的思路写出来。那自然是一个完美的结果,要不曹雪芹也不会〃泪尽而逝〃了。
从另一个方面讲,既然是一部骂朝廷的书,自然要有骂的效果,就要骂的你心惊肉跳。比如是骂人〃断子绝孙〃,对一个现在好好的家庭来说才有分量,对一个本来就断子绝孙的人来说就毫无力量了。在红楼梦出现的年代,虽说社会有些矛盾,也有一些没落的迹象,但封建统治依然牢固,即使到乾隆后期社会仍然有着繁荣的假像。作者用红楼梦来骂朝廷也是这个道理,作者是通过将朝廷比做〃百尺大虫,死而不僵〃;是通过预示〃大厦将倾〃;是通过预示落个〃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如果将小说写完,搞不好就回让人体会不到这种味道(不排除作者有可行的思路)。现实中皇上继续当政,小说也就写到这个份上,那就是一起走着瞧,小说的影射效果才更有现实意义。
可悲的是作者在当时文字狱盛行的年代只能用这种真真假假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喜的是在这种背景下造就了伟大的红楼梦。真真假假多多少少掩去了作者的思想锋芒,在当时的知情者应清楚,当局者应清楚,意会者应清楚,也可能有一些震动作用,可时间一久,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对这些理解的就少了,书也就成了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由于作者非为文学创作而创作,运用了高超的写作手法,下了巨大功夫,而且作品的本身神龙无尾,红楼梦也就自然成了一部奇书。这部奇书有时让人猜的神乎其神,不着边际也就太离谱了。
我们不妨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红楼梦小说本意的思想性。红楼梦在早期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时,传播是极快的,程伟元在程甲本问世时写的序言中就说:〃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