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这两个身高还没有自己肩高的家伙还想要靠人力,吃屎去吧。想到这里,也不打算继续再去干活了,就要看看这来那个人要怎么做。
至于要怎么办杨辉自然有自己的办法,这个1:1的全尺寸模型,是杨辉在基地的时候亲自督造的,对这个模型的重量和结构是一清二楚。
谢连发对这个模型不懂,但是不妨碍他对杨辉的信任,既然杨辉说有办法。那就按照杨辉的办法做就好了。
“看好了,今天就让你看看‘共和国的速度’,希望你说话算话。”
说完,杨辉就把随着这批货物一起到来的工具箱打开,里面有所有在航展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齐全的装备可以有备无患。
拿出公文包里面的模型装配图纸,这些是杨辉敢于两个人把1:1航模运到展台的底气所在。这个模型在制造中就是一个个小模块拼装的,模型又不是真机,在结构上,重量上都没有严格的要求。
在这些英国人的惊讶之中。杨辉比照着图纸开始将机体拆开,这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个机体并不是一个整体,这样一来要把这个机体拆开运到展馆里面安装岂不是真的就有可能。
模型机体看起来是严丝合缝要拆开很困难,在装上了蒙皮之后就更是如此。不过杨辉并不这样认为。拿起工具就开始行动。蒙皮打了铆钉怎么办?拆开就是了,英国的航模售后维修处有的是备用的蒙皮、铆钉。
就这样,杨辉和谢连发在这些英国的大老爷的注视之下,将机体再次拆开,成了八个大段。
模型本来就轻巧一些,拆成几个分段之后。杨辉和谢连发试探着重量,感觉没有问题。
“看好了,今天就让你们看看东亚病夫是怎么将这个模型搬进去安装到位,不是所有人脑袋里面都长的是肌肉。”
杨辉、谢连发两人抬着拆小的舱段,一步一步的往展馆里面走,虽然这个舱段依然挺重,但是两个人抬起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抬着一个巨大的舱段,一步一步的经过英国公司的展台,在一众惊讶的目光中,靠着人力将这些部件抬进展位。
当最后一个部件抬进展位之后,英国的老爷们终于相信这些人的能力。黑着脸,最后只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是我们错了,你们不是东亚病夫,我这就离开。”
灰溜溜的离开,至于这些老爷会不会再出现,杨辉就管不到。想来这两人离开了也不过是走了两个个老爷,过几天会又来了另外两个老爷而已,英国的工人老爷也就是这样了。
看到这事经过的同样还有在展馆的其他公司,对于这些皆是唏嘘不已,英国老爷工人的行为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最让人感慨的还是杨辉、谢连发两人的行为,能够自己将这模型运到展馆,需要的不仅是坚持,更多的是需要优秀的设计思想。
在模型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运输,就是你再怎么想办法,也还是只能干瞪眼。虽然这次只是模型的设计,但也能管窥出对真正的飞机设计态度。
“这家来自东方共和国的公司很有意思,他们的设计非常优秀,能在模型的设计中就有这样思想,想来他们在这次航展中会有一些令人惊讶之处。”
“对,他们参加这次航展也不知道是福是祸,听说他们这次带来了好几款新机型,也不知道会抢了哪些飞机的市场,不知道是福是祸啊。”
摇摇头不管这些,继续回到自己公司的展台,最主要的还是要做好自己展台,自己的展台才是该正经的。
杨辉将这些飞机重新装配好,蒙皮重新上漆,一架飞机装配完毕,放在展台上面还是挺有感觉。重新盖上幕布,最大的一个项目就算是搞定。
离开展馆,一路走出来各大公司的展台已经快要布置完毕。现在距离开幕不过三天时间,很快就能和这些国际大公司同台竞技,仔细一想都觉得好令人期待。
回到小旅馆,杨辉准备着迎接国内的队伍,已经拿到了这次来参加航展的人员名单,想到这个庞大的代表团,杨辉倒是有些越发的期待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航展开幕
在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屿上,伦敦市郊区的范保罗镇,再次经历了两年的蛰伏之后,本来平静安详的小镇突然转为鼎沸之势。
范保罗航展在人们的期待中再次开幕,航展嘛,自然是航空器展示为大头,各型的航空器汇聚一堂,从古老的双翼机再到单翼机,从螺旋浆到喷气式,低速飞机到高速飞机,从地面遥控飞行的超轻型航模,到能够搭载上百人跨洲际飞行的大型客机,在这里应有尽有。
当然这些在以前历届航展都是出现过的,不过好在每一次航展总还是有那么一些新丁加入,他们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只能在航空史中像流星一样滑过,而有的却是在航展中一举成名。
这一届的范保罗航展中就有这样的的一些新的元素,细心的人们在展区分布图中就看出了这次航展的一大亮点,似乎在这次航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面孔。
新面孔不是说那个国家又成立了一家新的航空制造企业,而是在这次航展中出现了神秘的共和国航空工业参展公司,这个可比柏林墙另一边的航空制造企业出现在航展上还要稀有。
在共和国和西方关系还算可以的民国时代,那时候共和国航空制造业完全拿不上台面,进入共和国时代之后,航空工业算是有了进步,但是外交关系并不怎么样,使得共和国的航空工业从未亮相过范保罗这样的国际航展,现在就不一样了。
“肖恩,快看这个展位好有意思,似乎这家公司是来自东方那个红色共和国,这应该是他们第一次来参展对吧?”
肖恩是一家英国航空工业制造商的基层管理人员,今天他带着自己的好友莱恩斯一起来参加航展,两年一次的航展是他们最兴奋的时候。在航展中作为一个比较专业的人士,他们总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比如这次罗恩斯发现的红色共和国航空制造企业,这个肖恩早就打听到了。甚至肖恩还通过自己的一个在《简氏防务周刊》的朋友得知了,这个共和国的航空制造商还有一次新闻发布会,真是有些令人期待。
《简氏防务周刊》在84年创刊,现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流量刊物。不过谁有知道在几十年后,现在的小刊物会发展成多么庞大的怪物,说它是航空界权威一点也不过。
想到这里肖恩便越发的期待起来,虽然新闻发布会现成是去不成了,不过还是可以到他们的展台去看看稀奇。
“莱恩斯。你说的没错,这就是来自红色共和国的航空制造企业,他们这次参展据说和马可尼公司有很深的关系,你再仔细看看他们的展位在哪里。”
这时候莱恩斯才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问题,实在是不可思议,这真是颠覆了传统。
“哦,他们居然能在一号展馆展出,这个展馆从来没有出现过非英国背景的公司吧,他们这次不管怎么样都算是出名了。”
越发对这个来自共和国的航空公司好奇起来,现在也没有心思观看天上正在卖力表演的飞行表演队。他们两人只想一个劲的往一号展馆里面去看看究竟。
当然细心的人肯定不只是莱恩斯和肖恩两人,同样发现了这个有趣的公司的人很多,这就导致了西南联合科工公司的展台前人声鼎沸,至少旁边的马可尼公司的人流量就完全比不上。
尽管拉了警戒区,但是展位的空间还是被不断压缩。
直到航展现场的安保力量介入,这才稳定了局势,这些平时以绅士自居的英国人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有失绅士风格了。
掸掸衣服,在里层的才得以看到这家神秘的航空公司的产品,不过仔细看了之后这就要气得吐血三升。这个展位的几个静态模型居然是用红色的布料盖住了。
真是太晦气了,居然是红色的布料盖住的,在西方人的传统中对于红色的感觉和东方对于红色的看法极为相反,那是不详和邪恶的象征。
不过令人惊喜的似乎这里的工作人员在准备播放宣传片。这也不错,先看看宣传片好了。
现场灯光突然一暗,在幕布上就有了三个高速飞行的三角型,高速掠过屏幕中间,最后转弯在最中间的屏幕上定格成一个标志。
看到三个锐角三角形顶点顶在一起的标志,倒是感觉还挺不错。至少能反映出作为飞行器制造商的性质,随后才是飞入屏幕的中英文双语公司名字。
“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司,名字挺一般的,看样子应该是一个联合公司,不知道后面会有什么好看的。”
肖恩话音刚落,屏幕上面就进入正题,英文字幕也出现在屏幕下方,现在正在播放的就是和沙特、巴基斯坦正式签订合同的影像。
虽然这个时候的影音设备相比后世比较落后,但是有一手的影视资料还是挺不容易。
“合作愉快,希望我们的新飞机能够早日走出图纸,飞行天空、飞向部队。”
屏幕中的苏尔坦亲王和马达德典型的中东人打扮,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看到大胡子们坐在桌子前面,潇洒的在合同上签订上自己的名字,这些就够了,这绝对是第一手资料啊。
“莱恩斯,看到没有,我就说这家公司不简单,果然如此。我有种预感早那张红布下面的飞机就和这些中东人有关,不知道这些中东暴发户怎么和东方的共和国勾搭上了,这架飞机肯定不一般。”
说话中在屏幕上就打出一段英文,一个个英文字母出现在屏幕上,组合在一起形成单词、语句,最后才是一段话:
1983年7月,共和国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与沙特、巴基斯坦正式签订新机研制合同,标志着超级歼教七的研制正式开始。这是共和国在军工研制领域第一次和国外联合研制,开创了新的模式,以此在共和国西南,便大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研发工作。
画面一黑,文字信息消失,开始出现影像信息,第一个镜头就是在办公组忙碌的科研人员,各种工具摆在桌上,图纸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的满满的。
这时候镜头一转,由原来的全人工设计,开始出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就是杨月坐在计算机前面熟练的敲击键盘。这才是最纯正的命令流,各种命令全都是由键盘操作完成,这实际上比图形操作界面要有效率好多。
随着计算机不断执行命令,终于在显示器上面显示一架飞机全部气动外形,镜头拉近终于揭开了这款新飞机的神秘面纱,当然这只是一瞬间的事,在屏幕上停留了两秒之后,镜头拉开了。
虽然影像并不是多清晰,时间也不是多久,但是新机的大概外形已经能大概看清清楚,这绝对是一款不同于这个东方共和国以往苏联风格战机,硕大的机头雷达罩,突出座舱很多的外向视野,绝对在苏联的战机设计中看不到。
莱恩斯激动的拉着肖恩,激动的问道:“肖恩,你看清楚了没有,这绝对是一款全新的飞机,在气动设计上,应该摒弃了他们的苏联传统,开始向我们皿煮国家靠拢,我现在恨不得马上冲进去把那张该死的红色布料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