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熬鹰航空业-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自己的又一位室友唐昌红的消息,杨辉笑了,这家伙很牛啊,要在技术的路上实现飞跃。大跨步的升迁,直接坐到副总师这一级别,这可比杨辉在西南科工走行政路线升迁来的更加困哪。

    或许这家伙在西飞也做出了什么了不得的技术,不然是不可能这么快就在技术的路上大出风头。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做出了什么技术,居然这么重要,可以直接支持唐昌红坐上副总师的位置?

    搞不明白索性就不去想,只需要知道唐昌红应该是研制出了一种很不错的技术,这就是好消息,至于具体的方面也没有必要打听太多。

    搞明白这架夜航归来的战机的是什么情况,还意外的知道了唐昌红的消息。杨辉满意的回去,新的一天还有新的情况。

    。。。。

    新的一天已经是五月中旬,计划中的涡扇10发动机装上了歼七四飞机,就要进行试飞了。

    经过三年时间的巨资投入,加上技术上也不是太冒险,这款改进自涡喷13的涡扇10发动机已经完成定型,技术上基本可靠。

    这一天的跑道一旁的观礼台挤满了人群,大家都争相向前,要看看这款几乎是“全新”的多用途战斗机。

    歼七四的首飞引来了海军的高度重视,这款新的战机装备之后。海军可以在装备上和东亚、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军备处在同一水平。

    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之后,海军的作战范围将会有极大的扩大,南海的所有海空都可以飞去巡航一番,原本放弃的一些海岛或许可以考虑拿回来试试。

    一款为海军量身设计的多用途飞机。自然就没有空军的份,0611负责研发的歼七五已经早一步试飞,空军现在正在锦官城眼巴巴的望着歼七五。

    在跑道中的这架飞机源自歼教七A型,但现在又和歼教七A有了很大的不同,歼教七A的座舱是从歼七的单座座舱改进而来,但座舱高度抬升很多。

    现在又将歼教七A串列双座座舱改为单座座舱。歼七四继承歼教七A的座舱设计优点,尽管是单座设计,但和老式歼七相比,座舱要抬升很多,视野范围有了质的飞跃。

    而起落架的设计更是让人怎么看都觉得赏心悦目,单发飞机机身比较窄,本来就不适合将主起落架设计在靠近到机身处,这样容易发生侧翻。

    但F16上使用的外八字的起落架流行起来之后,才发现原来起落架这样设计也可以嘛,西南科工也学到了这一招。

    重新设计之后将起落架收入机腹,机身又不得不做了一些改进,从进气道外表面直接平稳、圆滑过渡,这就将起落架安放的位置挤了出来,不过在放机轮的地方还是有一个小突出,但不影响整体。

    单从机身的设计来看,机身中断完全就是后世的枭龙01号机的样子,前段和座舱部分则是因为军队对航程的要求,延续了歼教七A的驼背,倒是颇有些后世歼十的风范。

    因为中段机身要装起落架,也就放大了一点,为了更加符合面积率设计,不得不将后机身直径放大了一些,刚好适合涡扇10的尺寸。

    仅仅只是从外面看,觉得只是后机身放大了一些,那就大错特错,后机身的设计是由歼教七A研制时从0132借调过来的那些技术人员从新设计的。

    关于老歼七、甚至歼教七A的后舱设计,可以吐槽的实在太多,歼七在设计中有个很大的诡异之处,就是这款飞机在换发动机的时候相当奇葩。

    想要维护发动机?对不起,你需要将整个后机身全部拆掉,一直拆到主翼翼根处,然后才能看到一台发动机的真身。

    这就是相当大的一个缺点,在大多数飞机都是直接采用发动机快卸设计的时候,老歼七的这种设计简直反人类,拆掉整个后机身所需要的工时绝对不少。

    苏系发动机性能本来就不怎么样 ,维修的比较频繁,你还给设计出这样的后机身舱段,这对军队伍的战斗力绝对是相当大的损害。

    另外:战时的维修保障怎么办?飞机的出勤率怎么办?甚至往大了说,由于维修所耗的工时多一些带来的飞机全寿命使用周期成本居高不下怎么办?都绝对是毒点。

    好在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由二所和0132厂借调而来的这些技术人员一起合作,新的后机身设计横空而出。

    采用三块式结构设计的发动机仓,在取放发动机的时候只需打开舱盖就可以直接看到发动机和机身的连接处,拆装发动机速度比原来的老歼七快了至少十倍还多。

    当然在机头侧前方的可拆卸式加受油锥,则是共和国和军用飞机的第一例,这才是歼教七A战斗机以如此之小的身板做大航程飞行的秘密。

    PS:  最近状态不佳,正在调整中,大家见谅一下。

 第三百二十五章:黎明厂,你能做到吗?

    试飞员是试飞歼教七A已经有上百小时的老司机,这架歼七四虽然看起来和歼教七A有些区别,但这都不是问题,大同小异。

    坐上飞机,熟悉的感觉再次袭来,甚至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量,毕竟这款飞机所装备的涡扇10要比涡喷7强太多,在性能上已经是天攘之别。

    发动机再次启动,试飞员明显能感觉到这款发动机所积蓄澎湃的力量,毕竟是达到了7。2吨的最大推力,甚至现在听到的发动机咆哮声都要好听太多。

    带上氧气面罩,防护性能相当不错的美式抗载荷服,显得这款歼七四战机和共和国以前的战机有很大的区别,但当试飞员抬起手,翘起大拇指示意自己要起飞的时候。

    杨辉通过望远镜看到了令人大跌眼镜的东西,白色的毛线劳保手套,这东西简直是毒瘤啊,盘旋在共和国海空军航空部队几十年,破坏了整体的科技感,这实在是。。。。。。

    好吧,杨辉承认棉线织出来的军用劳保手套用起来确实手感挺舒服,比起西方国家的那些皮制手套确实要好用、灵活一些,特别是一些老飞行员在,从航校开始就习惯了这东西。

    杨辉甚至知道,在后世共和国军队也给飞行员配发了帅气的皮制手套,但很多的飞行员依然不愿意是使用,依然钟情于劳保手套。

    摇摇头,只能安慰自己:手套这种护具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护具的选择以飞行员舒适、灵活为前提,毕竟土鳖不土战斗力五,还是忍了吧。这是天朝特色,只要习惯了就好。

    继续看过去,飞机已经在不断加速滑跑,发动机喷出明亮的火焰,表示现在正稳定工作着,这次明显又可以看出飞机的滑跑距离比以前的歼教七A要短上很多。

    看着这架首飞机飞上天空。杨辉却陷入来了思考,现在这款飞机的设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发动机经过这么久的高强度测试,正常情况下也不会出状况。

    唯一让杨辉看过之后。觉得有些不太合适的则是这款涡扇10发动机的尾喷管,看起来确实有些太落后。

    在涡扇10发动机的研制中,有高温涡轮、燃烧室、连续漏气技术的攻关,风险实际上是很大了,基于这些考虑。在涡扇10发动机的尾喷管设计上,又延续涡喷七、涡喷13所采用的老式简单收敛喷管技术。

    听名字就知道这种尾喷管结构上是比较简单的,众所周知,机械设备在结构上简单了,很多时候效果就比较差,简单收敛喷管就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从本质上来说现在所使用的简单收敛喷管,是固定喷口截面,只能优化固定的飞行速度区间。而飞机在不同飞行速度中,对发动机的尾喷管截面要求又不同,而简单收敛喷管自然就没法做到随机应变。

    这种简单收敛喷管。在早期五、六十年代挺受欢迎,那个时候的飞机大多都是亚音速、低超音速,很少会飞到高超音速,自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真正要飞到两马赫、三马赫的飞机,所采用的发动机尾喷管都是引射喷管(比如米格29使用的P31发动就是引射喷管),这些尾喷管自然是可调的喷管,可以随飞机飞行速度的变化做到随机应变。

    在杨辉计划中,歼七四、歼七五都是放弃了高空高速,跟上国际主流走中低空飞行高度,在低超音速、亚音速速度区间作战。更具有攻击性的多用途战机。

    基于这种作战要求所设计的飞机,最大飞行马赫数自然就不高,超过两马赫的时候几乎没有,简单收敛喷管的使用在这上面。也算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实际上,简单收敛喷管在1。5马赫的时候,推力损失也不过就百分之十四左右,这在众多的尾喷管中,它的效率还算比较中庸。和歼七四、歼七五配合使用完全没有问题。

    杨辉现在想到的是,简单收敛喷管在较高的马赫数飞行时的推力损失问题,按照多年使用的经验分析,简单收敛喷管在飞机飞行速度超过两马赫的时候,推力损失能达到百分之三十,而到了三马赫的时候,推力损失则会高达百分之五十。

    这样大的推力损失,杨辉不想像这款发动机用在高空高速截击机的时候,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就算不在三马赫的速度范围飞行,但只要超过了两马赫,简单收敛喷管几乎就是拖油瓶,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当然,这种奇葩的设计在世界范围内找找也不是没有,比如在共和国就有这种奇葩的设计,在共和国的歼八战机中,早期型号就采用了涡喷七发动机,是典型的简单收敛喷管。

    甚至上一位面中的歼八二战机,使用的涡喷13发动机依然是简单收敛式,作为一款在八十年代设计的高空高速截击机,这样的设计简直是让人笑掉大牙。

    当然负责涡喷13研制的黎明厂,对外宣布的时候,那说的是原话可是:简单收敛式,尾喷管可调。

    听听这种前后完全不着调的说法:既然简单收敛,你还尾喷管截面可调,你当所有人都是傻子吗?

    可以看出这种仅仅是为了宣传而宣传,用来糊弄外行的手段是多么的拙劣,实在不行你就是不予介绍,大家心里都好受一些。

    现在的涡扇10发动机又再次延用了简单收敛喷管,这在不注重高速飞行的歼七四、歼七五上面,勉强使用还是没有问题。

    但涡扇10被拿到黎明厂生产,是要装到歼八二上面的。杨辉很难想像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黎明厂会不会花费些功夫,把涡扇10的尾喷管做一番改进?做到更加适合歼八的使用。

    “哎,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老大哥黎明。。。。。。”

    长长的叹息之后,这才强制自己不要多想,现在是西南科工的大喜日子,歼七四的首飞还是相当重要的。

    “于总师,这首飞要进入尾声了,看来又是一次成功的首飞。”

    杨辉高兴,于总师同样感慨万千,从83年开始,一直不断的对老歼七进行魔改,直到现在改的连它妈都不认识它,中间的坎坷艰辛,付出的努力又有多少人看见,大家为的也就是每一次成功的飞行。

    感慨到了改进过程中的艰辛,于总师也唏嘘不已:“谁说不是啊!我们投入那么多的资金,那么多的人力,期间甚至有科研人员累倒在岗位中,这飞机的首飞于情就不该出问题。。。。。”

    于总师后面的话没有说,但所有人都知道。没有任何人可以说一种复杂的机械设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