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在各种同温总师详谈了几天之后,来自624所的核心机数据资料已经整理完毕,运来的一台核心机没有进行点火运转,只是进行了一次冷启动,但这种感觉也让杨辉非常的兴奋。
而后又在杨辉的催促之下,MTU公司方面的消息到了,各个冷端部件研制进度也是非常的有效率,不得不说MTU能成为联邦德国唯一一家二战后存活下来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这也不是没有道理。
至少MTU在子系统技术研制进度上总是那么让人放心。低压涡轮、尾喷管、大直径的风扇叶片这些项目都在MTU的科研团队攻关之下一个个攻破。
直到现在,杨辉接到这个消息之后依然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没想到MTU公司的速度能有这么快,就是不知道质量到底怎么样。
杨辉在担心MTU公司负责的项目质量问题的时候,MTU公司的一支庞大商业代表队已经抵达共和国,作为共和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伸出橄榄枝的国家,德国在工业产品领域一直在共和国占有很大的比例。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年代的联邦德国在共和国也是很有影响力的,这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在共和国高层的力量中亲德派也很有市场。
得知了MTU公司这次是前来参与到MPC…75项目发动机招标,共和国高层的这些家伙很自然的当了一回带路党,当然,这德系带路党肯定又要比美系带路的带路党要好太多。
一番各种折腾之后。不仅仅是MTU公司在共和国高层中进行了活动,同样还有通用也在共和国高层各种活动,这时候的通用在共和国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也是占有了很大的比例,人家在非共和国也投入了很多的‘资源’。
至于罗罗公司方面,作为共和国民航事业的老朋友英国,人家也不会不知道该怎么办。该有的都会有。
就这样,在共和国中枢神经帝都的各个与航空相关的部委前前后后接到了三波电话,而这电话却是一个也不好得罪的存在,最后无奈之下只能默默地站在一边什么也不动。
诡异的气氛并没有在帝都凝聚太久,随着距离西飞指定的招标大会日子越来越近,各方人马也开始撤离帝都,又浩浩荡荡地杀向更加古老的帝都长安。
在这里,三方人马将第一次展开厮杀,最后再角逐出优秀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然而,最后的赢家又会是谁呢?
在长安的西飞招待所住下之后,杨辉见到了MTU公司这次来参与到竞标会的队伍,在这种与国际资本巨头角逐资本主义国家采购项目常见的竞标中,西南科工的经验积累始终还是有些不够看,正好MTU这样的国际性大公司的竞标经验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虽然MTU公司没有参与过这种成品航空发动机竞标,但人家参与的其他工业设备竞标丝毫不会比通用、罗罗两家少,这种经验最宝贵。
“你好,杨总经理,我们又再次见面了,看来你也对MPC…75客机的发动机配套很上心,这就让我放心了,我们合作的这款发动机实在太年轻了,技术底蕴上没法和另外两家相比,现在只能是我们两公司总裁亲自前来,以证明我们的诚意。”
杨辉听到了这德国人居然会说出这种话,心里面那叫一个惊讶啊,德国人也知道在技术硬实力之外出盘外招了,虽然这并不能算盘外招。
“劳斯,你都亲自从地球另一面飞来了,我作为发动机项目合作方,也是东道主,自然不能还在我西南科工闷头搞自己的事,这次的竞标项目是我们之间共同面对的大事,它需要MTU公司的努力,同样也需要西南科工的鼎力支持。”
既然人家MTU公司都这么客气,杨辉自然也是陪着打哈哈,一番简单的闲聊之后,终于进入了正题,由劳斯首先提出问题。
“杨总经理,我们这次一起合作额这款发动机,MTU公司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进度,不知道你们这边的核心机研制进度到底是怎么样?”
边说着,劳斯心里还有些忐忑,对于这个工业化并不久的国家研制这样一款复杂的工业设备,说实话,劳斯是觉得非常不靠谱。
要说核心机研制任务,杨辉在来之前倒的确是和劳斯沟通过,但电话中说的始终不如实打实见面来的清楚,鉴于这一点,杨辉干脆一步到位。
“这样吧,我们到旁边的房间去看看我们带来的核心机成品,相信看到成品之后你什么都明白了,我们的进度同样也是一点都不慢。”
第四百三十八章:绝不仔细解释
在杨辉同劳斯见面的当天,杨辉带着劳斯一行人看了从624所运过来的核心机实体,那高温炙烤过后的金属色泽是不可能造假的,随着核心机一起的还有这台核心机的在624所的履历,详细的列出了这台核心机用作了那些测试、测试时间多久、以及最后还剩下多久的使用寿命等数据。
现在看到的这些,就是西南科工可以对MTU公开的资料,MTU终于对西南科工这边的技术能力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也算是可以将心里的担心放下。
既然西南科工都带着MTU方面看了这台关键的核心机设备,在劳斯的邀请之下,西南科工自然也要去看看MTU这个联邦德国动力巨头负责研发的部分。
不同于西南科工的核心机是一台整体性的设备,MTU负责研制的这些冷端部件都是需要和核心机装配到一起成为完整的发动机之后才能看出整体效果,现在MTU带来的这些部件都是散装状态。
“杨,现在你所看到的就是MTU公司近三年以来潜心研制的各种配套零部件,在大直径低压风扇设计技术上,我们同世界著名的西门子公司燃气轮机分公司合作,西门子公司有设计、制造大功率燃气轮机的经验,设计这种风扇他们也有些独到的经验。
说着,劳斯就把杨辉带到了这具装配成整体的风扇旁,虽然这包装箱很大,但依然掩盖不住这风扇叶片的耀眼光芒。
伸出手,拿起放在风扇一片散装的叶片,又仔细观摩着叶片的不同之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到是让杨辉有些不解。
“这叶片应该是使用钛合金制造的,不过看这重量似乎使用的是实心设计,这种设计和现在国际主流的空心设计是不是有些脱节?”
杨辉这话问题的是非常有水平,在国际的先进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喷气式航空发动机制造中,风扇叶片大都是在使用更加先进的空心叶片、或者探索复合材料叶片。这种设计的好处是非常之多。
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的重量,增加一点推重比,虽然这风扇叶片是使用钛合金制造。但即便是空心制造的叶片,最终也节约不了多少重量,但好在是聊胜于无。
然而这种空心叶片的制造、维护成本所带来资金压力,实际上是远远高于使用了这种空心叶片所带来那么一点点减重优势。
真正让大涵道比涡轮风扇的发动机的风扇在制造中使用了这种空心设计的原因,这又不得不再次说到罗罗当年研制RB211发动机。
要说罗罗研制的这款经典之作。所采用的众多先进技术之中不仅仅有到了两千年之后依然让人流口水的三转子设计,这款发动机还是大涵道风扇设计的有力践行者。
而要说使用到这先进的大涵道比风扇设计,原因还是因为在高达二十吨的推力要求之下,就要求发动机要做得更大,发动机做得更大的同时,风扇自然就要做到更大。
那就好了,当年困扰罗罗公司的有一大拦路虎出来了,而这一技术难题丝毫不亚于三转子这一尖端技术,当年把罗罗公司拖垮的那些技术难题中就有这大直径风扇制造技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难?这风扇叶片再大也不过就是两米的直径,以当时的英国机械加工制造技术应付这种问题简直是小菜一碟。
话是这样说。但这风扇叶片按照传统的实心钛合金制造出来之后,很不幸的只能说一句:对不起,这东西没法使用。
为什么原本在第一代涡扇发动机机上使用好好的方法,放在第二代涡扇发动机上使用就不行了?
这原因就在于第一代和第二代民用涡扇发动机之间的涵道比差距实在太大,第一代涡扇发动机的涵道比其实是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呢?
第一代民用涡扇发动机的涵道比一般都在1左右的,这一时期的民用涡扇发动机中的斯贝512涵道比只有0。7,所以没有做太大的手术直接装上加力燃烧室,人家就可以当战机的发动机使用,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斯贝202发动机(涡扇9)。
而在这一时期。还有一款更加牛逼但声名不显的民用涡扇发动机改军用,这就是瑞典人的萨博37雷式战机的动力RM8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就是从大名鼎鼎的普惠JT8D民用涡扇发动机改进而来。
同样没有动风扇的设计,直接就装上加力燃烧室。这样做了一番改进之后,这款发动机的涵道比有1。05,但同样可以用于瑞典的萨博37战机使用,如此一来才造就了这款加力推力达到12。7吨的涡扇发动机。
举了这些有些偏离主题的事列,单要说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早期第一代涡扇发动机的涵道比普遍都比较小。比起军用的涡扇发动机涵道比甚至都大不了多少。
这种情况下设计的风扇自然也就不需要有多大的直径,这一时代的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直径都比较小。
小直径的风扇在告诉运转中虽然要承受离心力,但由于叶尖距离页盘中心都比较近,风扇直径都不用会超过1。5米,就算在转动起来之后的叶片本身的重量加上离心力,叶片的机械强度还可以承受这加在上面的载荷。
但是,到了第二代民用涡扇发动机的时候一切就不一样了,这时候要求发动机的大涵道比,加上这一时期的飞机都在往大的做,发动机自然也都集中在研制二十吨级别的大家伙。
一方面为了节约油耗,一方面又是为了更大的推力,这就导致了罗罗公司孤注一掷地选用了更大涵道比的设计风扇设计,涵道比的确是增大了,都直接做到了5的涵道比设计。
大的涵道比设计肯定是能是增加风扇的进气量,因为增加风扇进气量最合适的方法自然是增加风扇直径,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人们乘坐民航飞机的时候看到的飞机发动机如此短粗的原因。
RB211作为大涵道比二十吨级涡扇发动机的先驱,风扇直径也不可避免的增加到了2米,这个时候再使用实心风扇叶片那就不行了。
实心风扇叶片的叶片重量加上离心力,会超过钛合金叶片的机械强度极限,若是执意使用实心叶片,就会导致风扇在运转中受到强大的离心力作用而断裂,这将是一起重大的发动机设计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罗罗就不得不选择把叶片做成空心蜂窝结构,然后再加上一层薄薄蒙皮。这种结构就大大的降低了叶片的重量,但这降低叶片的重量主要原因可不是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而是为了能够减小风扇运转时作用在叶片上的离心力。
当然,在使用了这种空心设计之后,罗罗又在风扇的叶片形状上进行了一些改进,从而有让这叶片的抗外物冲击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