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个问题在军队内部其实也很难统一,现在会议室中这么多的大佬坐着,大家的选择还是各不相同。
空军:“当然要性能,我们空军现在主要还是国土防空,有完善的地面雷达网,还可以有时间留给研发单位完善雷达的性能!你们尽管放开胆子搞研发就好,沃我们倒是想看看能够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比肩国际最先进。”
空军出于自己的作战需求,当然是选择了要性能,但海军的可就不是这样想的了,海军则有自己迫在眉睫的需求,现在只能和空军唱唱反调了!
第六百五十八章:基础不好就不能装逼
这个时候,海军和空军两个军种之间因为不同的需求,又再次爆发了矛盾,也不知道上一位面是不是出现过这中情况,反正这一位面是直接出现了问题。
当然,出现了问题之后就需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但这个问题肯定不是西南科工来解决,这种协调两大军种之间矛盾的事,至少也得要刘副主席这一级别才能办到,现在杨辉和王总师只需要好好地在一边等待着看最后的结果就好。
面对海空军之间不同的需求,就连刘副司令一时半会儿也不好解决:“你们双方说的好像都挺有道理的样子,所以我们还是先听听这两种方案的到底都是什么情况再说吧,若是连具体情况都不清楚,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里争论什么。所以,还是麻烦王总师再介绍一下两种方案的不同之处再说吧。”
两种不同的方案都要听,这的确很有必要。既然有这个要求,王总师则是义不容辞。
整理了思路之后,觉得还是先上报先进一些方案好了:“两种方案种,若是追求预警机的性能,我们就可以选择采用机载相控阵方案设计一款搜索雷达,这雷达将会从最基本的雷达工作模式上就稳稳地超过E…3预警机一代,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完全没有问题。”
使用相控阵雷达来开发预警机,这瞄准的就是上一位面的空警2000去了,其性能肯定是可以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但话又说回来,性能的确是足够的先进了,但相控阵雷达这种东西搬上预警机,貌似。。。。。。。
对于相控阵雷达,共和国还真就是一点儿也不陌生,就比如现在的二炮方面在听到相控阵雷达的时候,第一反映就是:“7101工程?那东西能够搬上预警机吗?还是说你们有另外的其它方案。”
所谓7101工程,这的确就是共和国在相控阵雷达上面的第一次尝试,不过这东西可就不是用于战区预警搜索,而是用作更加牛逼的国家级弹道导弹早期防御系统,那东西是七十年代研发出来用作测控苏联导弹的早期预警雷达,整个雷达光是天线就建造了半个小山。
而这套雷达背后的控制室也不是太大,大概。。。。。大概就是八层楼高的样子而已,雷达启动的时候一座中等城市的用电肯定是要有,硬是要比的话,差不多能耗和航空发动机的高空台运行起来差不多。
就这样的东西,肯定不是装上预警机上面就可以用的,就算是拉出了安225这样的300吨级大飞机来,也休想把这雷达装上去。更何况现在是一百吨级预警机,只能说它们除了都是相控阵体制以外,完全看不出哪里还有相同的地方。
7101作为大型弹道导弹预警雷达,整个共和国就只有一座,当然也是战功赫赫,其组网了另外的110雷达之后。首先就预警了美国的早期太空站“天空实验室”,连续跟踪了8天之后,最后预警系统根据测得的数据,对其坠落做了准确的内部预报,这和美国公布的数据对比,发现时间仅差4分钟,地点仅差经度2。9°和纬度1。3°
后面再有的东风五导弹测试任务,更是全程跟踪数据,最远跟踪距离达到15000千米,已经到了南美洲的地界儿上,这些都是共和国在七十年代建设成功的导弹防御系统,东西都是好东西,绝对是中美苏三国才能装备的起的。
同样为联合国五常另外的英法两国相比之下就弱了太多,这两国家完全就没有做这种项目的想法。
共和国在大型相控阵早期预警雷达上研制没有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国内就能够研制小型相控阵雷达。
从本质上来说,7101雷达其实就是多个大型无缘相控阵雷达排列在一起做出来的,像有源相控雷达那样的单个TR组件实现收发功能,这套由14所在七十年代自主研发的雷达并不具备。
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解释一下这两种雷达之间的区别:“不不,我们这个和7101雷达有本质的区别,并不是说国内能够研发7101雷达,就可以成功开发这次的预警机机载雷达,我们需要小型化、需要有源相控阵,这东西我们咨询过国内最有经验的14所,他们表示现在拿不出可供预警机使用的合格大功率TR组件,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连最基本的雷达元器件都没法解决!”
这一下就明白了情况,就连空军都有些懵比了:“也就是说,国内短时间是拿不出合格的大功率TR组件,而若是没有这东西,预警机上面用的机载雷达完全就没法展开基本的研制工作,对吧?”
空军开口了之后,倒是陆军方面想起了什么,又再次插话一句:“我们之前有一个373型炮位侦察校射相控阵雷达项目,那东西就是配备到正研发的PLZ…45自行火炮系统中的,同样采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体制,14所现在给出的消息说雷达的研发没有问题,而且还说TR组件已经完成了制造。”
就炮兵使用的侦查雷达,那上面用的TR组件想要用在预警机雷达,这让王总师无奈的同时,也只能耐着性子再解释一番。
“这款雷达我们也知道,不过正如刚才说的那样,这是炮兵侦查雷达,最远的距离也都不会超过50KM,这就对TR组件的功率要求不高。但我们预警机要求的是对海至少500KM,在10000米高空巡航时对大型高空目标450KM,中型目标300KM,小型低空目标260KM,这样的探测数据要求雷达TR组件功率远远超过373雷达上面的组件。”
王总师是尽量地往简单了说,这次倒是让大部分的人都能听懂,也只有听懂了情况之后,才能让这些领导们明白这次预警机走有源相控阵方案会有多困难。
明白了情况的空军方面第一时间就开始纠结了起来,这东西需要从最基本的组件开始研发,若是要等的话,最后预警机研发成功的时间都要上了两位数才有可能。
虽然空军有时间,但也不是这样的等法啊!
“好吧,我们算是明白了一些情况,就是说我们要研发比E…3更加先进的预警机,需要我们从最基础的相控阵TR组件开始研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领先美国预警机一代对吧?”
要领先美国预警机一代,这对于白手起家的共和国预警机行业来说,杨辉表示压力很大:“的确可以这样说。但我们只要能够突破预警机上面用的相控阵雷达,再采用相同的TR组件,就可以研发出战斗机机载有源相控雷达,甚至是我国海军自己的宙斯盾系统。这些雷达要求的TR组件,在功率上都差不多。”
话说完之后,王总师突然又想起来了什么,接着又给补上一句:“若是我们执意用373炮兵雷达上面的TR组件来制造预警机雷达的话,我可以举一个案例:比如日本现在正研发中的F…2战斗机,据情报表示,这款雷达的TR组件在功率上同373炮兵雷达差不多,虽然是大口径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但他们的理论探测距离,也就是常规对战斗机这类目标绝对不可能超过80KM,这样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甚至还大大的不如同口径平板缝隙雷达。”
第六百五十九章:走这条路
相控阵雷达在同口径、同重量的情况下被老一代的脉冲多普雷平板缝隙雷达打脸,这也就只有日本人才能干得出来。当然,日本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世界上第一款战斗机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桂冠被拿下来了。
知道了基础不牢强行装逼的后果之后,又扫视了周围情况,刘副主席就在第一时间持反对意见。:“若真是这样的情况,我看完全就没有必要现在强行上马有源相控阵雷达项目,预警机项目的时间脱得太长,到时候国家高层很快就会有人站出来反对,所以我们还是尽量想想其他的办法为好。”
项目拖得太久,的确在后期很容易会让投资方不耐烦,现在刘副主席这样考虑虽然不是从技术上来分析,但也确实很有理,自是引来众人的赞同声不断。
“好吧,看来我们这次是没法儿实现弯道超车了,虽然有些让人遗憾,但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我们知道了要想研发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就需要先研发出合格的TR组件,而且这小东西关系到以后很多的大型雷达项目,我觉得现在很有必要展开对新一代的大功率TR组件的研发,大家都以为如何?”
空军这些年还是学会了很多,至少这次在王总师的科普之后,是明白了新一代大功率TR组件的重要性,能够在没有具体型号牵引的情况下,提出开展研发工作,这已经是思想观念上的一个相当大的突破。
四大军种里面,其实大家都对新一代大功率表TR组件有需求,陆军稍微要小一些,一般也就是炮兵雷达、野战防空等;二炮虽然有需要,但陆基的大型相控阵早期预警雷达站也不需要大规模建造,有那么几座差不多也就够了。
所以,空军这话其实就是说给海军方面听的,你要说空军对这东西有很大的需求是没错,但仔细算起来,就会发现海军对这东西的需求绝对是四大军种中需求最多的,海军航空兵就不用说了,机载相控阵雷达肯定少不了。而真正需求大户则是以后肯定会上马的神盾舰,那东西装备的四面大盾,算起来简直就是鲸吞牛饮。
因此,海军对于这一点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这种基础性的重点科研项目的确很有必要提前开始:“有道理,我们就应该这样做,刚才不是说14所那边已经解决了小功率的TR组件研制工作吗?现在继续追加拨款,让他们想办法对TR组件的功率进行增大,他们是有这个能力的。”
这下好了,远在金陵的14所就这样,在自己都还不知情的情况下,毫不费力地拿到了一个重点项目,真可谓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一句话,有经验的就是不一样,没看到就连一直看好西南科工的海军方面连问都没有问西南科工这边吗?
这就全赖14所在相控阵雷达方面底蕴深厚,就如同光电探测系统公司在预警机项目上的优势地位一样,都是不可动摇的。
不管现在的西南科工也好、王总师也罢,大家都没有打算把TR组件的研发任务拿下来的意思,现在整个光电探测系统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两个方向:预警机和光电观瞄系统,上上下下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和14所在TR组件的研发上争夺什么。
这样,王总师在第一时间就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没错,现在的确应该让14所那边继续改进TR组件的功率,考虑到工程的延续性,只要功率上去了,采用老一代的硅双极管制造也是可以接受的。”
王总师所谓的可以接受,其实更多的是为海军方面考虑,老式硅双极管发热、耗电量巨大,用作机载雷达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