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动机滞后于飞机。
“可以,这次你们回去就先把项目材料报上来,现在是总公司制度,我们还是要走正规流程,不能够再像以前那样了。不过你们放心,最多三个月时间,总公司就能够给你们的项目内部立项,到时候刚好是92年,正好那边MS…4发动机也快要完成的差不多了,你们就可以开始投入到新涡轴的研发之中。”
这一次,杨辉算是下了血本,新的涡轴发动机只要能够在性能上满足使用需求,那就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至于说608那边没有开发过完整的涡轴发动机的问题,这个就好办。
首先,这次的新涡轴发动机是在共和国完全自主开发的核心机上面发展起来,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对这款核心机是知根知底,并且这台核心机各方面都在MS…4的研发过程中经历了考验,也没有暴露出过严重的设计问题,就算有一些小麻烦,那也都在MS…4的研发过程中解决了。
而最重要的一点,开发MS…4发动机队伍中,那可是有着大量的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技术人员,而这些设计人员真的只会做涡扇、涡喷发动机吗?
第七百零八章:还要继续挖墙角
这当然不是,人家伊夫琴科设计局完全可以算是啥航空发动机都做过,而既然是在乌克兰安家,自然就要和安东诺夫设计局那边有这各种渊源,早期的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安12(运8)、安24(运7)的时候,伊夫琴科设计局是全程配套了这两款飞机使用的涡浆发动机:AN…20、AN…24。
而这两款发动机到了共和国,就成了331厂正在生产的涡浆6系列发动机,以及331厂之前转给东安动力那边的涡浆5发动机。所以共和国的涡轴发动机,完全就是走的伊夫琴科设计局路线。
掐指算算,再有两天的时间,就要到12月25号了,这一天就是苏联解体的日子。布局了多年的伊夫琴科设计局那边差不多也可以动手了,到时候把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涡浆发动机设计队伍直接拉到608所这边来,继续在涡浆6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进设计,反正涡浆6也是仿制他们的AN…20发动机,可以很快就上手。
说这么多的涡浆发动机,看起来好像和涡轴发动机没有关系,但是必须要知道早期人们的认知中,涡轴发动机就是涡浆发动机的一种,他们没有多大的区别,也都是到了直升机大发展时代之后,人们才把涡轴发动机单独算成一种涡轮燃气发动机。
况且,人家伊夫琴科设计局又不是没有设计过涡轴发动机,并且经验还是异常的丰富,设计的涡轴发动机也算是世界之最。
D…136涡轴发动总算是够牛逼吧,这就是伊夫琴科设计局在D…36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基础上改进出来的涡轴发动机,装机对象则是直升机行业中的超级巨人:米26光环重型直升机。
没错,既然伊夫琴科设计局能够设计出这么牛逼D…136涡轴发动级来,这就证明了伊夫琴科设计局那边在技术上是绝对的过硬,在经验上肯定也是相当的丰富,既然如此,搬运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时候,把那边开发涡轴发动机的设计人员拉过来就行了。
D…136发动机是世界之最,拥有无可匹敌的10000马力的输出功率,这东西已经可以算做是非常敏感的技术了。
那好,我们又不要这款发动机,反正共和国也没有打算开发一款米26这样的超重型直升机,国內虽然对那东西有需求、也有市场,但市场其实并不是太大,也就是一些特种领域才会用到这样的飞机,前面有了米26这样的大家伙把全世界范围之內为数不多的市场都占领了,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开发一款同样等级的直升飞机来。
相反的,到时候把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涡轴发动机设计队伍拉过来,协助共和国这边完成新涡轴的设计,到时候新涡轴发动机达到2500马力都是有可能的,也只有那样的输出功率才能配得上1。5米的发动机长度。
好家伙,这里的新涡轴原本是预计给10吨级通用直升机使用的涡轴发动机,为了考虑高原起降,所以才计划了2200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那若是在平原或者干脆就是海军那边使用,那就已经是妥妥的可以让新通用直升机到达12吨的最大起飞重量,要想超过黑鹰也不是梦想啊!
要是真的在有伊夫琴科设计局的帮助下,把发动机功率设计到2500马力,这就已经到达了美国早期的CH…47支奴干直升机的动力级别,这样的动力输出实在是太富裕了,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这次的新涡轴一定要把功率控制在2200马力的位置上,大不了就是发动机的功重比低一些,但衡量一台发动机好坏的指标也不一定就是功重比,其它的诸如可靠性、寿命、可维护性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引入伊夫琴科设计局之后,如果可以把发动机的功率设计到2500马力,那么杨辉更愿意牺牲这300马力,来换取发动机更长的使用寿命、维护性、以及最重要的可靠性。
“既然定下来了这款发动机作为我们未来的通用直升机动力系统,现在回去之后可以对这个预研型号展开进一设计了,你们不是还有和法国合作的涡轴8发动机吗?法国的涡轴发动机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在可靠性、寿命、可维护性上面都很独到,好好地消化吸收法国技术,以后把新涡轴的综合性能提上去就更好了。”
新时代的航空发动机,已经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功率这一个指标,只有综合性能优秀的发动机才能够全面胜出,这才是新一代直升机所需要的优秀动力系统,到时候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这样的发动机都能够有不错的表现。
“我们也是这样打算的,现在国内在生产的涡轴发动机都是法国血统,我们现在正重点消化吸收法国那边提供的软件方面,学会了这些才是最有用处的,相信这次的新涡轴发动机一定能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
既然是新的涡轴发动机,并且要公司内部立项研发,新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这发动机又该叫啥名字,因为还没有军队的立项,涡轴x的代号肯定是没有的,思来想去都感觉只有一个名字适合现在使用。
“新的涡轴发动机,虽然没有国家立项,但依旧要有一个编号。我看就叫做:MZ…2200发动机吧,现在总公司内部立项,那就给它一个民用代号先用上,寓意:民用涡轴发动机,功率为2200匹马力。”
这样的编号就不错了,和之前MS…4发动机的命名遵循同样的原则,以后也有利于发展。最主要的是这样给发动机编号,其他的人是完全不会有异议的,反正都是按照以往的老规矩来的,谁也不能多说什么。
至于说,要不给608和331那边说一下伊夫琴科设计局的问题,这就简单了,肯定是必须的啊。
“对了,这次的MZ…2200发动机项目,光你们现在技术队伍以及研发经验肯定还有些不足,正好你们那里不是有伊夫琴科设计局人员在帮着做MS…4发动机嘛!到时你们回去就给说一下,就说我们需要招聘涡轴发动机设计人员,让他们给乌克兰那边联系,看能不能把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涡轴发动机设计人员招揽过来一些。”
虽然杨辉是准备好了要直接把伊夫琴科设计局一锅端,但光有这边硬着去挖墙脚肯定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之前从伊夫琴科设计局走出来的那些技术人员发回去的信息,陈述一下这边的情况才行,真正在两相对比之后,才能够更加有成功的可能。
老祖宗都说了,要攻心为上!
第七百零九章:或许这也可以
杨辉暂时不会说出来的是,这次公司内部立项这台涡轴发动机的另外一层意思:实在是这款核心机确实很不错,就现在的设计基础,完全就有可能达到3000马力往上的最大输出功率,这就更不用说以后国内还有一项技术,可以对这台发动机进行大幅度的增加功率,使其真正的达到一款重型直升机所需要的标准。
放下了茶杯,又再次看看会议室挂着的石英钟,原来一天的时间又这样悄悄地过去了。
“散会吧!这次的你们回去再好好地对这款涡轴发动机进行合计一下,一定想各种办法把项目做出来,总公司现在提供了能够做到的最大支援,但是到了最后还是要看你们自己的决心,能不能像昌飞那有魄力一回,有的时候也是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没有国家立项,你们就更要坚定信心,把它走下去。”
同样是总公司旗下,同样是在直升机领域做项目的单位,对于昌飞的破釜沉舟之举,不管是608还是331,无不是佩服的紧,现在杨辉把昌飞作为典型案列,用来作为一个榜样激励自己这边,那就必须要做出些什么表示、成果出来。
“杨总,我们现在还不需要像昌飞那样的破釜沉舟,但真的到了那么一天,我们绝对不会做的比昌飞差。这是我们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完全自主研发的涡轴发动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坚持下去,没有国家立项也正好,我们就不用受军队那帮管装备的家伙们朝三暮四的鸟气,不用把设计指标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
听到了这里,杨辉还真就有些纳闷了,这军队那边管装备研发的家伙们到底之前是得要多么的让人咬牙切齿,才能够在这个时候让人说出来还感觉到庆幸,这或许是需要军队那边好好深思一番了。
不过现在好了,也的确是正如刚才说的那样,公司内部立项的发动机科研项目,至少这就不需要再受那些鸟气了,在发动机最关键的前期研发中可以是定下了指标之后,就一条道走到黑,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在帝都有自己公司的办事处还是有些好处的,至少在会议开到晚上10点之后,不用再拖着疲惫的身体慢慢回到招待所去,现在是办事处这里就有招待所,想想还是挺不错的。
真到了躺下来休息的时候,杨辉却依旧是怎么也睡不着,想到之前西南科工能够快速崛起的原因。
除了那些要比国内其它单位要多一点儿的有限地资金以外,更加重要的恐怕就要数以前西南科工在前沿技术研发领域的敏锐感,或者说是杨辉本人大开金手指,在无边的黑暗中,也还能够准确地摸索到最合适、正确的技术道路,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重复。
正因为早期认准了双技术,这才有歼教七、歼七四、歼七五这三款战斗机的优秀气动性能;因为认准了漏气涡喷技术,这才有了涡扇10发动机的诞生;后期的齿轮传动技术、大边条翼技术之类的。
哪一个不是杨辉大开金手指之后,认准了这条道就大笔砸钱研发,最后出了成果才能很快地惠及到在西南科工时代的多个重点项目,最终促进了公司的大发展。
现在,虽然西南科工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中航西南的历史才刚刚拉开大幕,以前在西南科工时代研究的那些技术全部都用掉了,新的中航西南想要有之前西南科工那样的快速发展,那么就是时候开展新一轮的前沿航空技术的研究了。
90年代的国家资金投入上面,同样也不比八十年代好上多少,甚至因为80年代末的那一档子事,再想要走从西方国家引进一些技术的路子也是行不通了,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是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