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熬鹰航空业-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让这浪泛起来的风又从何来?这就又要说到战斗机气动历史上的另外一次大发现。

 第八百二十八章:天生的隐形设计

    那么F…4和幻影3这样的气动设计能够用在战斗机上面,甚至幻影3的进气道布局一直延续到幻影2000上面,也自然是证明了这样的进气道设计用在战斗机上面还是可以的,但为何三代机时代的战斗机除了幻影2000之外,其它的又都舍弃了这种还算不错的设计?

    这首先还是要说到下单翼设计的固有缺陷,之所以F…4和幻影3会采用进气道上置于机翼之上,那是因为设计中要有效地保证飞机的机动性,作为战斗机先要做好本职的空优工作,所以为了机动性也就不得不选择下单翼设计,之后为了下单翼设计,才不得不选择进气道上置。

    到了三代机的时代,虽然一开始的战斗机黑手党一直鼓吹要把飞机专机专用,但随着战斗机的成本越来越高,多用途依旧是未来的道路,于是为了多用途作战能力,下单翼设计所导致的机翼离地太低问题始终是难以解决,导致很多地安全问题。

    也就在下单翼离地太近的问题饱受诟病之时,伟大的诺斯罗普公司在一次意外中,第一次发现了边条翼设计的作用,于是各大设计师们才开始了对边条翼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发现边条翼可以在机翼表面拉出有益涡起到和固定鸭翼同样的效果,这将能够大幅度优化飞机的大迎角机动性。

    而同时又因为边条翼可以对流经翼下的气流起到良好的预压缩作用,即便是三代机的进气道设计到边条的下方,也同样可以有非常好的进气效果,那么这时候就算是采用中单翼甚至是上单翼,其实也同样能够让飞机拥有堪比下单翼的机动性。

    下单翼的优势终于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有所淡化,那既然下单翼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那么离地高度更大一些的中单翼或者上单翼设计就迎来了曙光,又因为它们有更加优秀的对地挂载能力,这自然也是备受欢迎。

    并且与此同时,腹部进气道也在三代机时代随着F…16强势崛起,设计师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方案,下单翼设计自然就不再那么吃香。

    而到了这时候,或许就会有人开始脑洞,既然边条翼如此优秀,下单翼本身也拥有强大的空优机动能力,那要是把这两者都结合起来的话,肯定就是强强联合了,这样的战斗机在空优作战的时候肯定吊打一切啊!

    再则,虽然下单翼的设计离地高度低,但也不是不能用作多用途,F…4、幻影3、幻影2000,这三款飞机不都是拥有不错的多用途作战能力吗?挂载弹药不方便是地勤的事,稍微克服一下也就过去了,相比之下还是让飞机上天之后性能更牛逼更值得设计师用心追求。

    但实际上的情况下对于这种想法,那简直就是笑话,前面都说了下单翼加进气道上置的设计中,为了保证进气口的来流不被机翼阻挡,就已经将进气口往前移动了,现在要是再给机翼前端增加边条翼。

    想想,更加靠进前方的边条翼肯定会阻挡进气口在大迎角状态下的进气效果,更甚者,边条翼上方所拉出来的脱体涡流会直接流入进气道里面,不仅这涡流没法在主翼上表面产生增益,甚至涡流在进入进气道之后会非常不稳定,将直接造成发动机喘振。

    所以到了三代机的时代,有边条翼的飞机要不就是进气道布置在边条翼下方,要不就是直接像F…15或者苏27那样布置在飞机的腹部,其它的已经很难再看到下单翼加进气道上置的设计方案。

    。。。。。。。

    陆总师倒是前前后后用了半小时把这下单翼和进气道上置的设计方案的历史、优缺点都做了详细地介绍之后,终于在宋总师那边引起了一些连锁反应,看样子宋总师似乎是首先明白了什么,对着陆总师则是频频点头,投去了佩服的眼神之后,却又没有下文。

    看宋总师这样的动作,那就更加令人感到各种费解了,看来陆总师的设计方案真的是非常有深意啊!绝对是上一位面没有出现过的设计方案,而且恐怕这种设计也是相当优秀啊!

    紧随其后的,陆总师直接又让助手换掉了大屏幕上所投影的图片,这时候就已经不再是飞机的总体三维模型了,反而是飞机的侧视图跃然于屏幕之上,而这侧视图放出来之后,杨辉也终于看明白为什么陆总师要如此大费周章地选择进气道上置,进气口前移的设计方案,这设计实在是太巧妙了。

    这时候,杨辉就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着,都说洪都是共和国飞机设计单位中最有灵性的一家,设计中无处不充满着江南地区特有的灵秀之美,亦如同江南水乡的园林设计一般,每一处设计都看似不起眼、甚至还显得有些多余,但真的仔细品味之后,却发现它们又无不是充满着千般智慧。

    仔细地回味了这设计之后,杨辉觉得已经很难形容这里面的巧妙之处,最终所有感叹都只能化为一句:“妙!简直是妙不可言啊!”

    而后,同样各自负责了自己手中四代机方案设计的于总师和宋总师也是随着杨辉一起,点头对陆总师的方案表示叹服。

    这时候,陆总师也不做推辞,他这些年潜心研究,为的不就是打造出一款优秀的军用战斗机吗?虽然歼12最后以失败落幕,但现在的轻四方案终于还是初见曙光,能够得到同事的由衷赞美,这就够了。

    转过头,看到一旁还有些不明白其中道道的孙、吴两位新一代战斗机总设计师,转而开始解释着这里面的设计精髓。

    “你们两位没有参与到四代机的研发探索项目,对于其中的设计重点应该还不太清楚,现在我来告诉你们。首先四代机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隐身设计,而这隐身设计中又首重飞机正面隐身,在经过研究之后,我们发现飞机正面的雷达反射源中,没有遮掩的发动机风扇叶片是很大的雷达反射源,而这一点不仅仅是我们研究发现了,美国的研究同样也承认这一点。”

    这边陆总师一说到进气道和发动机的雷达反射,杨辉就知道自己猜的是没错滴,陆总师方案的最大考量还是隐身设计,而随着陆总继续深入解释下去,杨辉等人也饶有兴趣地听着。

    “为了屏蔽发动机的风扇,防止风扇被雷达照射并反射回波,我们的DSI进气道首先是不错地一个解决办法,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能更好的做到正面隐身处理,进气道的S型设计就是一个新解决方案。美国的F…22战斗机采用了这种设计,他们的进气道通过向机身中轴线弯曲,加上F…22本来也是采用了两台发动机小间距排列,所以这种S型设计是最合适他们使用的,而且S型的设计还可以为他们留出侧弹舱来搭载导弹。”

    介绍了这末多,陆总师终于要道出他的轻四设计方案之精髓了:“我们的设计与美国F…22战斗机不同,轻四的进气道天生就是S型,不仅如此,我们这样的气动设计同也是保证飞机不错的机动性,所以它绝对不是一架只会隐身的攻击机。”

    此时,孙、吴两位总师才发现,在陆总师的轻四方案中,将进气口前置到机翼前方之后,进气道由于机翼的阻挡,需要在机翼前缘处有一个往上的弯曲,从而使得进气道才能从机翼上方通过。

    而这个弯曲之处就正好是S型,然后再加上DSI进气道的部分阻挡,此时的雷达不管从哪个方向照射到进气道,最后都不可能直接照射到发动机,这也就巧妙地解决了发动机的隐身问题。

    同时,杨辉也能够通过图片看到,轻四方案为了机翼前方的进气道天然形成的S型能够弯曲的更大一些,即便飞机是下单翼的设计,机翼也稍微往上抬高了一些,使得机翼和机腹之间稍微产生一些高度差,但绝对没有F…35和F…22那么明显。

    缓上一口气之后,陆总师继续着:“说了这进气道的设计之后,我们就来说说隐形战斗机另外的一大要求:内置弹仓,现在大家可以来仔细看看,我带来的方案中其实只有左右两个弹舱。方案并没有布置单独的侧弹舱,或者更直接地说,由于我们机翼和机腹的高度差不大,所以侧弹舱和机腹弹舱被合并到了一起,侧弹舱是一片舱门,加上机腹弹舱的舱门,两片舱门的闭合处就是机腹和侧机身的折线过渡处。”

    这时候的杨辉定眼一看,才发现这弹舱的设计还真是只有两个,但是由于侧弹舱和机腹弹舱之间的打通,这弹舱的尺寸就绝对不小,就算是比起专门的攻击机F…35的弹舱,轻四的弹舱也绝对不会小,虽然前后只有两弹舱设计,不过肚量肯定不会小。

    而且,就杨辉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只需要定眼一看就能明白,虽然侧弹舱和主弹舱合并到了一起,但是侧面的舱门打开之后,若是设计的足够合理的话,这完全可以做到和F…35一样,在舱盖上安装红外格斗弹,这样能够算是有一个侧弹舱了。

 第八百二十九章:这设计有意思了

    轻四方案的弹舱布局倒是没有什么好值得多说的,首先作为一款轻型四代机的定位,设计师能够设计出两个大型弹舱本来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强入F…35肥电的弹舱设计方案中,不也是放弃了很多方面之后才获得了两个大型弹舱加侧弹舱嘛!

    甚至俄罗斯设计的T…50根本就没侧弹舱设计,共和国上一位面东北那边拿出的四代机方案,最后不同样也没有侧弹舱设计吗,相比之下倒是现在陆总师带来的轻四设计方案中,能够掏出两个大型弹舱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而且现在最主要的一点,杨辉是一眼就看清楚了这次轻四方案中的弹舱设计方案明显还有一些继续挖掘的空间,若是设计能够足够合理的话,机腹的中轴线再掏出一个弹舱也还是很有可能的,到时候三个大型弹舱的设计方案就已经足够使用了。

    想到后续还可以再优化弹舱设计方案,倒是趁着陆总师歇口气的档口插上一句:“陆总师带来的设计确实很不错,至于弹舱的问题,我们后续还可以再优化,这方面可以先暂时不用太过于关注,我看还是继续说说这飞机的气动设计吧!”

    明显这次轻四的气动设计还没有全部说完,轻四气动设计中的亮点绝对不仅仅是进气道和机翼之间的巧妙配合,至少杨辉这时候就看出了进气口处的另外一点巧妙设计。

    陆总师一听到杨辉说这弹舱设计还有优化的空间,这时候倒也算明白情况,肯定是杨辉有什么新的想法,碍于一些特殊情况不好在这个时候直接说出来,因而只是提议暂时跳过弹舱设计,如此,陆总也就乐得把话题继续在气动设计上面。

    “关于气动的设计方案,这次确实还有一些新的设计被运用到进气道的设计当中,而这主要还是从美国的F…22战斗机设计中得到灵感,现在大家可以仔细看看这进气口外侧,在这里我设计了一处折线,大家可是猜到了它的作用?”

    进气道外侧的折线设计,这是隐形战斗机必不可少的设计,从F…22的加莱特进气道时代开始,最开始这折线的作用只是基于隐身方面的考虑,起的作用和隐身战斗机机头设计中的折线一样。

    而这早就已经是所有隐身战斗机设计师们的共识,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