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虑,起的作用和隐身战斗机机头设计中的折线一样。
而这早就已经是所有隐身战斗机设计师们的共识,特别是之前已经对隐身设计有很多研究的于、宋两位总设计师,他们对这一设计是非常清楚,特别是于总师,在他的重四方案中也有同样的设计,不过碍于各种原因的考量,却没有陆总师的方案来的精巧。
因而,于总师在看到陆总师方案的外侧进气道折线之时,也就免不了一番感慨:“陆总师的设计方案确实精巧,特别是在气动上的设计绝对是轻型四代机中的经典,地位恐怕是堪比三代机中的F…16啊!”
能够用三代机中的F…16来形容轻四在四代机中的地位,看起来似乎是有些武断了,不过在杨辉听来却是非常有道理的,未来的四代机设计中已经很难再有三代机时代的那种多方撕逼大战,四代机时代主要还是中美两方来挑起大梁,而轻型四代机王者不外乎就是轻四和F…35之间进行角逐。
而要说F…35项目,杨辉当然知道这是个什么坑比的项目,要用F…35和轻四来进行对比,杨辉首先在气动设计上就要给轻四判上一个完胜,要是以后的空战中两者相遇了,同样的情况下绝对是轻四胜过F…35。
至少不管如何,F…35项目是联合攻击战斗机,为什么“攻击”会在“战斗”的前面,这明显就表明在早期的设计要求中,F…35是更加侧重攻击,不管后期美国盟友们的各种要求F…35强化空优,但飞机的身板设计在那里摆着,这F…35的气动根本就不是做空优机的料。
但这时候参加会议的众人自然是不清楚F…35项目,至少这时候的JSF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还没有开始,似乎上一位面的该项目也都是到了96年的时候才启动,甚至直到2001年才决定出最后选择哪一家的方案。
虽然美国的军事装备研制很多时候公开度比较高,现在压根儿都还没有影子的项目,你怎么公开?
倒是话音刚落的时候,陆总那边也是接着揭开谜底:“这DSI进气道外侧的折线设计,它不仅仅是为了隐身设计的需要而存在的,当时我们在对F…22的气动进行风洞研究的时候就已经发现,F…22进气道的折线不仅仅是能够起到隐身作用,甚至我们还发现了它可以起到类似边条翼的作用,飞机大迎角飞行状态下还能够拉出有益的脱体涡流。”
说到边条翼的时候,孙、吴两位新生代总设计师当然就能比较清楚了,仔细对这折线研究上一番之后,也就发现了这折线确实能实现一些边条翼的作用,折线能够拉出有益的脱体涡流,涡流在流过主翼上表面的时候可以实现很大的气动增益。
孙总师前前后后搞清楚了这折线的作用之后,那也是各种佩服得紧:“这设计实在是太精妙了,真可谓是化繁为简啊!边条翼的设计从早期F…5的小边条开始,之后是F…18的S型边条,再到后来便是我们YZ…1验证机上面的大边条,本以为大边条已经是边条翼设计的终极,却没有想到陆总师对边条翼的设计才是真的大师啊!之前0111所对边条翼的研究可以自称国内最前沿,现在轻四方案一出,确实让晚辈佩服。”
见到孙总师有如此表现,杨辉倒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要说这DSI进气道外的侧折线设计,其实外形看起来和F…35的进气道外侧折线设计几乎有80%的相似度。
但考虑到这时候的F…35战斗机还属于蛋白质的阶段,洛马公司甚至连JSF项目的设计招标书都还没有拿到,所以轻四是绝对是不存在任何的抄袭,这只能说是大道三千而殊途同归,只要大家往四代机方向进行设计,那么有一些设计中的巧合也就不奇怪。
就在众人感慨陆总师的进气道外侧折线设计之奇妙的时候,唯有杨辉和宋总师没有动作,特别是宋总师那边更是紧锁眉头,因为他已经看出这折线在设计中的奇怪之处,这折线虽然起到了和边条翼大致相同的作用,但却绝对不是同一种东西。
越想越觉得哪里不对,宋总师却是来了兴趣,现在这设计倒是挺有意思了。。。。。。。。。。
第八百三十章:原来如此
对于轻四方案的进气道外侧折线设计,它似乎并不能算是边条翼的变种,毕竟不管边条翼的设计会如何五花八门的变样子,但终归有一点是肯定不会有所改变,即边条翼的边条是从主翼前缘延伸出去,那么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边条和主翼必须要处于同一高度。
显然,现在轻四方案的进气道外侧折线和主翼并没有处于同一高度,既然边条和主翼没有在同一高度上,那么这肯定就不能算是边条翼的设计,或许这种设计更应该算成是。。。。。。
“不对,我说老陆你这设计也并非是什么所谓的边条翼吧,这折线并没有和主翼处于同一水平面之上,所以这设计就已经超出了边条翼的范围,不过奇怪的却是,两者即便没有在同一水平面之上,但折线所拉出的脱体涡流同样也能够起到类似边条翼的设计作用,对吧?”
随着宋总师在众人都对陆总神来之笔各种感慨的时候说出此话,一时间小小的会议室也猛地安静下来,并且马上就有明白人按照宋总师说的去研究对照大屏幕上给出轻四方案的侧视图,这一看,没想到却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唯有陆总师这时候各种苦笑中,但最终还是对宋总师摇摇头,实在是最后依旧还是没能逃过611这宋老头的毒辣眼光。
要说这次的进气道折线设计,实际上最开始在对这方面研究的时候,陆总师确实是根据F…22进气道折线的设计思路走的,后来才发现F…22的折线和机翼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之上,所以确实可以算成是边条翼的一种隐身修型设计。
但同样的设计放在不同的飞机上,却又因为轻四采用的是下单翼设计,机翼的高度和进气道外侧的折线并不处于同一高度,所有自然就不能算是边条翼的改型设计,但飞机出于隐身的需要,最后又必须要留下这折线设计,于是陆总师只能在设计中任然保留折线,然后才有了后来的惊人发现。
“好了,我就知道逃不过你611宋大所长的眼睛,现在我承认这折线在气动上发挥作用的原理确实和边条翼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涡流发生的原理上其实更加像是被固定的鸭翼。”
此言一出,在整个会议室引起的轰动效应绝对是不同凡响,毕竟刚才众人都还以为这折线是从边条翼进化过来,并且都在佩服陆总师在战斗机气动设计上的出神入化之造诣,但你现在却突然说这不是边条翼的变种,简直是各种打脸啊!
但好在这时候的小会议室里面参加会议的只有十人不到,大家都是懂行懂技术的公司高层,况且这打脸打的都是大家的脸,因而也就没有谁恼羞成怒,最终也只能是纷纷苦笑自己这一回是打眼了,而于总师首先反应过来,然然却是默然不语。
宋总师在这时候算是印证了自己的想法,也就转而谦虚了两句:“是啊!你陆总师这一手倒是玩儿好啊,首先一开始就说你这进气道折线设计的思路是从F…22上面得来,而我们根据之前对F…22的气动研究了之后也确实得出结论:它算是边条翼的一种。然后,我们这一大波人都被你带了节奏,要不是我反应的还算快一点,还真就让你给骗了。”
一边说着,宋总师还各种没好气的把头转向一边,看起来是对陆总师之前的行为表示不满。
不管其它人是怎么反应,陆总师这时候倒是继续解释着关于这机头折线的问题:“关于这折线为什么在拉涡的作用原理上更加和鸭翼相似而非是边条翼,这个很简单,大家再仔细看一看我们通过风洞测试所提供的高速照相机所拍到气流分布就知道了。”
随着大屏幕上的图片再一次变化,这时候就不是三维CAD模型的侧视图了,新的图片是在风洞中进行拍照所得到,银色的整机气动缩比模型被一根钢管从机尾发动机处插进去并固定住,之后的钢管则弯曲到下方的地面万向控制台,在万向控制下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做俯仰、偏航、滚转机动。
被拍到的照片中飞机是处于仰角飞行的状态中,而且明显可以看到进气道折线狠狠地拉出了一片白色的涡流,而这涡流却又直接作用到了机之上方。
这里会议室坐着的人要不是对边条翼有着深入地研究,要不就是对鸭翼有深入研究,因而肯定是在第一时间就看出这涡流作用到机翼上的不同之处。而于总师刚才打眼了一次,这时候则是又一次站出来,他要说说自己新的见解。
“果然啊!这涡流在原理上是更加和鸭式气动的涡流相似,如此倒是和边条翼没有什么关系了。但是你这进气道折线肯定是不可动的设计,这肯定就不能和可动鸭翼的强大作用相媲美,再加上这折线首先是为了保证隐身的需要,所以也并没有像固定的鸭翼那样突来,所以我肯定这折线在拉涡流的效果上,应该类似于幻影3C战斗机的进气道外侧扰流片。”
没错,现在又一次提到了幻影3战斗机,这却是一个让人尴尬无比的情况,轻四的进气道流经路线、下单翼设计、甚至是进气道折线的作用都是和幻影3的扰流片各种相似。
因而这时候若是把轻四的机身中段设计看做是对幻影3的超级隐身魔改,这似乎也还是能够说的过去,但轻四和幻影3不用的则是在于轻四采用了常规气动布局。
由于轻四的定位是需要对外销售的,而小国使用轻四肯定要执行空优作战,这是杨辉之前在轻四项目开始的时候,根据F…35一票国外用户的要求所归纳出来的外销型轻四硬性指标。
因而在基于各种考虑之下,轻四的机翼倒是直接把F…22的机翼进行缩放之后就装了上去,甚至连飞机的尾翼都一样也是直接抄袭F…22,这一点陆总师倒是挺光棍,直接表示F…22的机翼翼形设计在常规气动布局中,应该是最适合空战的隐身设计,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也直接就用了上去。
而轻四的外倾双垂尾设计倒是没有照搬F…22,杨辉一看就知道这是歼18双垂尾的一种变种方案,垂尾面积也并没有F…22那么大,但因为要照顾到飞机的超巡需要,垂尾前缘后掠的角度同样也不小,整体上来看倒是和上一位面东北那边的31方案的2。0版机翼设计相似,用在轻四这里也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设计。
第八百三十一章:原则上没问题
轻四方案确实属于一型充分借鉴了国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之后,坚持以我为主,并且进行了大量自主创新之后的设计。
而且实际上仔细地看看就知道,这里面确实很有一些洪都的技术传承在里面,首先下单翼设计是歼12、L…8两款飞机都有使用,而对于进气道从机翼上方经过的设计方案,应该就有些看似颇为奇怪了,甚至还有些离经叛道的感觉,但这种设计对洪都来说却又算是得心应手。
陆总之所以在轻四的气动设计中考虑到这些,确实是受到了洪都的经验传承影响:“轻四的大致气动设计就是这样,飞机的机动性虽然不能算是世界最顶尖的一流行列,但绝对也是中规中矩,同时又因为轻四有非常优秀的隐身能力,首先跨代之间的战斗我们肯定是不用担心,在以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