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8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如此,盛京之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不为别的,只因盛京生活着满清八旗遗老,他们虽然不再介入具体的朝务,但每一位老头子都是跺一跺脚,清朝就要抖三抖的人物。

    由此可以想见,接到盛京急报,满清朝廷会有何反应了。

    山海关陷落已经在朝廷引发波澜,盛京的求救信犹如火上浇油,将原本因山海关陷落而引发的对多尔衮的不满,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朝局震荡。

    这一次反对多尔衮的浪潮中,不乏重量级权臣。维护顺治帝正统的保皇一派更是借机发难,矛头直指如日中天的多尔衮。

    一时间,风头最盛的多尔衮竟成为众矢之的。

    更加糟糕的是,多尔衮不仅本人率部亲征,其亲信大臣像阿济格等人,也都随军出征,不在朝中。

    面对越发激烈的指责,竟无一位重量级大臣站出来为多尔衮说话。即便真是多尔衮的亲信,此时也选择了自保为上,没做出头鸟。

    历史上对多尔衮的清算,似乎有提前上演之架势。

    好在顺治帝到底还年幼,尚不到亲政之年,因而无意真的就此铲除多尔衮一派。就算如此,略失惩戒也是必要的。

    朝廷下令,出征大军立即停止南下。

    相比征讨南方联军,收复山海关,救援盛京自然更加重要。

    多尔衮接到朝廷旨意,脸色阴沉无比。他意识到,这一切可能都是敌人的圈套,目的就是阻止清军南下。

    至于朝堂上对他的攻讦,也足以引起多尔衮的警惕,顺治帝虽然敕封他为摄政王,但绝不甘心成为一名傀儡皇帝。

    等小皇帝长大,就是露出獠牙之时。

    这些都不是最紧要的,最关键的是,面对朝廷旨意,清军给何去何从?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即就有八旗将领向多尔衮建议,不顾朝廷旨意,继续南下,等到击溃南方联军,一切攻讦都将消弭于无形。

    “王爷,敌人搞这样的小阴谋,正说明他们心虚,不敢跟我军正面交战。越是如此,我们越不能上当啊。”有目光老辣的将领说道。

    多尔衮听了,也有些心动。

    可违抗圣旨终究不是一件小事,而且这次攻讦多尔衮的朝臣数量之多,地位之高,都是罕见的。

    就算强势如多尔衮,一个应对不当,也可能阴沟里翻船。

    如果违抗圣旨,顶风作案,无疑会给那些攻讦之人以口舌,做实了他多尔衮“不忠不臣”之心。事情真要发展到那一步,就算多尔衮率部击溃南方联军,取得大胜,也无法洗刷罪名,难逃覆灭之局。

    一个皇帝,即便是还未亲政,他可以容忍一场战争失败,却绝不能容忍有臣子挑战他的权威,凌驾于皇权之上。

    这是非常犯忌讳之事。

    就算不考虑这一点,仅从军事上考虑,山海关陷落,清朝旧地陷入战火之中,此二事将极大影响军中士气。

    一则谁也不知道,在清朝旧地活跃的敌军人数。如果是一支大军,他们大可经山海关南下,直取燕京。

    燕京仅有五万大军留守,那是相当危险的。

    老巢不稳,前方将士又怎么能安心作战,尤其是充当骨干的蒙八旗军跟满八旗军,九成以上都是燕京子弟。

    在燕京,有着他们的妻子儿女。

    燕京不稳,则军心不稳。

    “不行!”

    多尔衮忍下“抗旨不遵”的诱惑,敌人的这个阴谋虽然简单明了,多尔衮却无破解之法,只能乖乖就范。

    “即是圣上旨意,又涉及盛京安危,我等不能坐视不理。传令下去,全军暂且停止南下,就地休整。”

    多尔衮这是要评估,到底该调多少部队回援。


………………………………

第一千零九十章 张献忠上钩

    调遣多少增援部队,取决于到底有多少敌人活跃在清朝旧地,增援的人少了,无济于事,多了又会影响正面战场。

    偏偏多尔衮就是无法确信,袭击清朝旧地的敌军数量。

    盛京来报,只说敌军神出鬼没,一天之内,最多有三座城池遇袭,根本无法统计敌军数量,保守估计也在五万人以上。

    “而且还是清一色的精锐部队。”盛京留守官吏信誓旦旦地说。

    虽然他们没见过神武卫,但不妨碍他们将神武卫夸大,否则的话,不就显得他们无能吗?!

    再说也确实无法统计,并非盲目夸大。

    “五万精锐?”

    如果帝尘跟多尔衮在一起,就一定能看破这个谎言。以南方联军之实力,尤其是异人军团,没可能调派五万人北上。

    可多尔衮无法做出如此判断。

    按常理推断,要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拿下山海关,全歼山海关八千守军,还要在清朝旧地制造如此大的动静,五万精锐并不算多。

    “这就麻烦了!”

    以敌军五万计算,想要夺回山海关,并且深入旧地,击溃敌军,保守估计也要安排十五万大军出征。

    留守燕京的清军只有五万,而且还不能全部北上。

    也就意味着,至少要抽调十三万部队北上,主力战场就只剩下三十七万大军。相比两路南方联军的三十三万部队,就不再占据明显优势。

    以如此兵力,想要击溃南方联军,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多尔衮可不自大,敌对阵营的异人军团能击溃多铎部,定然不凡。

    思来想去,多尔衮只能取一个折中之法。

    从两路大军中,各抽调七万人北上,汇合留守燕京的四万部队,组成一支十八万的大军,北上攻打山海关。

    以占绝对数量优势的浩浩大军,争取在一周之内,解决“后花园之患”。

    至于主战场,两路清军都暂且停止南下,就地休整,等到北路军夺回山海关之后,再做打算。

    原地坚守的话,多尔衮还是非常自信的。

    严格来讲,多尔衮的布置并无不妥之处,帝尘得到消息,心中却是莫名一颤,生出一丝不安。

    帝尘总感觉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

    转眼之间就过去三天。

    十四万清军已经折返燕京,跟留守燕京的四万部队汇合之后,北上山海关。顺利的话,次日一早就能抵达关口附近。

    南明阵营负责镇守山海关的,正是皇家舰队,包括一万五千名火枪手以及一万两千名刀盾兵。

    协助军队防守关卡的,还有百余门P1型火炮。

    以如此防守阵容,即便清军出动了十八万人,山海关也能坚守三天以上。由此可见,这一场战役,欧阳朔将南明阵营的资源简直利用到极致。

    即便如此,按眼下的进展,北上清军只是完成多尔衮制定的作战任务的时间,会比预期的一周,要长一点。

    从根本上来讲,并不影响全局。

    问题是,接下来形势的发展,对清军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短短不到一周时间,原本的大好形势就一泻千里,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逆转。

    变故出在一个被多尔衮忽视的方向——大西国。

    按多尔衮的判断,只要清军不主动出击,大西国定然会安于现状,老老实实地呆在陕西、山西一代。

    这本是很正确的判断。

    前提是,没有欧阳朔给张献忠写去的一封密信。

    “人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

    在攻占西安,全歼大顺军余部,占领整个陕西行省,并且即将攻占山西全境,对张献忠,对大西国而言,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胜利。

    足以让他们炫耀一辈子。

    好在张献忠怀有一个“一统天下”的野心,再次上了欧阳朔的钩。欧阳朔的计谋其实很简单,说出去一文不值。

    他只是对张献忠说:“燕京城会引来一个军事空当期,城池防御空前虚弱。你如果真想一统天下,就必须拿下燕京。而这个难得的空当期,就是大西国唯一的机会。如果错过,就只能偏安一隅了。”

    张献忠得信,自然是将信将疑。以他的人生经历跟阅历,实在想象不出,这世界上还有光做好事,不求回报之人。

    南方联军费尽心思,又是在主战场牵制清军足以,又是攻陷山海关,吸引留守燕京的清军,好不容易制造出一个空当,却让大西国去收割果实?

    “这没道理啊!”

    张献忠虽然将信将疑,可到底还是上当了。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本来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明面上,张献忠并没正面答复欧阳朔,暗地里,他其实已经在悄悄集结大西军,布置在京师附近。

    一旦燕京真的空虚,张献忠是不会犹豫的。

    正如欧阳朔所言,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从其他方面考量,攻占燕京,对一个旨在制霸天下的政权而言,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诱惑,张献忠根本无法抵抗。

    战役第三十九天,就在十八万清军离开燕京之后不久,十二万大西军突然杀入京师,直奔燕京而去。

    张献忠作为明末农民起义最著名的领袖之一,关键时刻,从不缺少豪赌一把的魄力。只要能拿下燕京,张献忠也是不怕堵上大西国的国运。

    面对十二倍的敌军,燕京就算座天下雄城,也立即告急。

    十二万大西军抵达燕京郊外之后,根本不做休整,连夜发起猛攻,务必在最短时间之内,拿下这座雄城。

    张献忠信心满满。

    多尔衮收到燕京送来的求救飞鸽传书时,心里立即咯噔一下,脸色首次大变,再无平时的镇定自若。

    “原来,这才是敌人真正的底牌吗?”

    南方联军的动作完全出乎多尔衮的预料,彻底打乱了他此前的布置。等于是说,整个过程,多尔衮都是被欧阳朔牵着鼻子走。

    欧阳朔制定的一系列作战计划,环环相扣,每一步看似不经意,也无太大杀气,组合在一起,却能撬动清朝根基。


………………………………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决战

    “回京!”

    这次多尔衮没有一丝犹豫,立即下令全军北上,救援燕京。随…梦。 lā

    就是这一命令,彻底葬送了清朝。

    就在清军拔营北上之时,李靖部跟郭子仪部就像两支早早锁定猎物的狼群,在猎物刚一露出慌乱之时就果断出击,悍然扑杀而至。

    多尔衮、阿济格、廉颇等清朝阵营将领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未必就没有防备,只是一则到底燕京告急,匆匆拔营北上,未免有不周全之处。

    二则李靖部跟郭子仪部早就蓄势待发,精心准备了一周之久,以有心算无心,就算清军有所戒备,也抵挡不住。

    一场大决战,突然而至。

    南方联军抓住清军急于北上的弱点,发动的是一阵接一阵的连绵攻势。清军如果不停下,强行北上,联军就上前撕咬。

    清军如果停下,就地接战,联军就一击而退,绝不恋战。清军如果布置断后部队,联军就一口吞下,毫不犹豫。

    这样的“无赖”战术整的多尔衮不胜其烦。

    如果不是燕京吃紧,多尔衮还有心思停下来,跟联军周旋。奈何在得知清军北上的那一刻,大西军的进攻更加猛烈了。

    张献忠是贪婪,可也很清醒。

    不管是否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