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朱彝尊《经义考》,凡训释一篇者,悉汇载各经之末,不与训释全经者叙时代先后。然《隋志》载《系辞注》、《洪范五行传》、《月令章句》、《中庸讲疏》固杂置各经中也。今从古例,不复别编。后均仿此。)
  △《东坡书传》·十三卷(内府藏本)
  宋苏轼撰。轼有《东坡易传》,已著录。是书《宋志》作十三卷,与今本同。
  《万卷堂书目》作二十卷,疑其传写误也。晁公武《读书志》称熙宁以后专用王氏之说进退多士,此书驳异其说为多。今《新经尚书义》不传,不能尽考其同异。
  但就其书而论,则轼究心经世之学,明於事势,又长於议论,於治乱兴亡披抉明畅,较他经独为擅长。其释《禹贡》三江,定为南江、中江、北江,本诸郑康成,远有端绪。惟未尝详审《经》文,考核水道,而附益以味别之说,遂以启后人之议。至於以羲和旷职为贰於羿而忠於夏,则林之奇宗之。以《康王之诰》服冕为非礼,引《左传》叔向之言为证,则蔡沈取之。《朱子语录》亦称其解《吕刑篇》以“王享国百年耄”作一句,“荒度作刑”作一句,甚合於理。后《与蔡沈帖》虽有“苏氏失之简”之语,然《语录》又称:“或问诸家《书》解谁最好,莫是东坡?曰:然。又问:但若失之太简?曰:亦有只须如此解者。”则又未尝以简为病。洛闽诸儒以程子之故,与苏氏如水火,惟於此书有取焉,则其书可知矣。
  △《尚书全解》·四十卷(内府藏本)
  宋林之奇撰。之奇字少颖,号拙斋,侯官人。官至宗正丞。事迹具《宋史·儒林传》。之奇辞禄家居,博考诸儒之说,以成是书。《宋志》作五十八卷。此本仅标题四十卷。考其孙畊《后序》,称:“脱稿之初,为门人吕祖谦持去,诸生传录,仅十得二三。书肆急於鋟梓,遂讹以传讹。至淳祐辛丑,畊从陈元凤得宇文氏所传《书说拾遗》手稿一册,乃《康诰》至《君陈》之文。乙巳得建安余氏所刻完本,始知麻沙所刻,自《洛诰》以下皆伪续。又得叶真所藏《林、李二先生书解》,参校证验,釐为四十卷。”然则《宋志》所载乃麻沙伪本之卷数,朱子所谓“《洛诰》以后非林氏解”者。此本则畊所重编,朱子所未见,夏僎作《尚书解》时亦未见,故所引之奇之说亦至《洛诰》止也。然僎既称之奇初稿为吕祖谦持去,则祖谦必见完书,何以《东莱书说》始於《洛诰》以下云“续之奇之书”,毋乃畊又有所增修,托之乃祖欤?自宋迨明,流传既久,又佚其三十四卷。《多方》一篇,通志堂刊《九经解》,竭力购之,弗能补也。
  惟《永乐大典》修自明初,其时犹见旧刻,故所载之奇《书解》,此篇独存。今录而补之,乃得复还旧观。之奇是书,颇多异说。如以阳鸟为地名,三俊为常伯、常任、准人,皆未尝依傍前人。至其辨析异同,贯穿史事,覃思积悟,实卓然成一家言。虽真赝错杂,不可废也。屡经散佚,而卒能完善,亦其精神刻挚有足以自传者矣。前有《自序》一篇,述《尚书》始末甚详,然舛误特甚。《汉书·艺文志》已明云《古文尚书》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不立於学官,而用伪孔《传序》藏於家之说,并谓刘歆未见。《儒林传》明言伏生壁藏其书,汉兴,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而用卫宏《古文尚书序》使女传言之说,并谓齐语难晓,尤其致谬之大纲。阎若璩诸人已有明辨,兹不具论焉。
  △《郑敷文书说》·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郑伯熊撰。伯熊字景望,永嘉人。绍兴十五年进士,累官吏部郎,兼太子侍读,进国子司业、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出知宁国府。卒谥文肃。其诗文有《景望集》,今已不传。此乃所作《尚书讲义》,皆摘其大端而论之。凡二十九条,每条各标题其目。《浙江通志》称:“伯熊邃于经术,绍兴末伊洛之学稍息,伯熊复出而振起之。”刘埙《隐居通义》亦谓:“伯熊明见天理,笃信固守,言与行应。”盖永嘉之学自周行己倡于前,伯熊承于后,吕祖谦、陈傅良、叶适等皆奉以为宗。是书虽为科举而作,而尚不汩于俗学。惟误信《书序》,谓真孔子所作。故于《太甲序》则以为体常尽变,存正明权,得《春秋》之法;于《泰誓序》则以为经称十三年者误,当依《序》作十一年;于《洪范序》则以为所称胜殷杀纣,亦诛独夫纣之义:皆未免牵合旧文,失于考证。然其大端醇正。如释“作服汝明”则发明服以象德之义,释“俶扰天纪”则推言天人相应之机,《大禹谟》言“谦受益,满招损”,《仲虺之诰》言“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皆能反覆推详,以明其说。于经世立教之义亦颇多阐发,有足采焉。
  △《禹贡指南》·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毛晃撰。晃,《宋史》无传,其始末未详。世传其《增注礼部韵略》,於绍兴三十二年表进,自署曰“衢州免解进士”,盖高宗末年人也。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著录。焦竑《经籍志》载《禹贡指南》一卷,宋毛晃撰。朱彝尊《经义考》云“未见”。又云:“《文渊阁书目》有之,不著撰人,疑即晃作。”则旧本之佚久矣。今考《永乐大典》所载,与诸家注解散附经文各句下。谨缀录成篇,釐为四卷。以世无传本,其体例之旧不可见,谨以经文次第标列,其无注者则经文从略焉。其书大抵引《尔雅》、《周礼》、《汉志》、《水经注》、《九域志》诸书,而旁引他说以证古今山水之原委,颇为简明。虽生於南渡之后,僻处一隅,无由睹中原西北之古迹,一一统核其真,而援据考证,独不泥诸儒附会之说,故后来蔡氏《集传》多用之。亦言地理者所当考证矣。
  △《禹贡论》·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程大昌撰。大昌有《易原》,已著录。《宋史·艺文志》载大昌《禹贡论》五卷、《后论》一卷,又《禹贡论图》五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则谓《论》五十二篇、《后论》八篇、《图》三十一。王应麟《玉海》则谓淳熙四年七月大昌上《禹贡论》五十二篇、《后论》八篇,诏付秘阁,不及其图。盖偶遗也。今诸论皆存,其图据归有光《跋》称吴纯甫家有淳熙辛丑泉州旧刻,则嘉靖中尚有传本,今已久佚。故《通志堂经解》惟刻其《前、后论》,而所谓《禹贡山川地理图》者则仅刻其《叙说》。今以《永乐大典》所载校之,只缺其《九州山水实证》及《禹河》、《汉河》二图耳。其馀二十八图,岿然并在,诚世所未覯之本。今依通志堂《图叙》原目,并为二卷,而大昌之书复完。大昌喜谈地理之学,所著《雍录》及《北边备对》,皆刻意冥搜,考寻旧迹,是书论辨尤详。周密《癸辛杂识》载“大昌以天官兼经筵,进讲《禹贡》,阙文疑义,疏说甚详,且多引外国幽奥地理。阜陵颇厌之,宣谕宰执云:六经断简,阙疑可也,何必强为之说?
  且地理既非亲历,虽圣贤有所不知,朕殊不晓其说,想其治铨曹亦如此。既而补外”云云,与《自序》及陈应行《后序》所言,殊相乖刺。夫帝王之学与儒者异,大昌讲《尚书》於经筵,不举唐、虞、三代之法以资启沃,而徒炫博奥,此诚不解事理。然以诂经而论,则考证不为无功。盖其失在不当于经筵讲《禹贡》,而不在辨定《禹贡》之山水也。其《前论》於江水、河水、淮水、汉水、济水、弱水、黑水皆纠旧传之误,《后论》则专论河水、汴水之患。陈振孙讥其身不亲历,乌保其皆无牴牾,亦如孝宗之论。归有光亦证其以鸟鼠同穴指为二山之非。要其援据釐订,实为博洽,至今注《禹贡》者终不能废其书也。
  △《尚书讲义》·二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史浩撰。浩字直翁,鄞县人。绍兴十四年进士。孝宗为建王,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即位后,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累官右丞相,致仕。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书《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二卷。《文渊阁书目》、《一斋书目》并载其名,而藏弆家已久无传本。故朱彝尊《经义考》亦注云“未见”。惟《永乐大典》各韵中尚全录其文。谨依经文考次排订,釐为二十卷。案宋《馆阁书目》云:“淳熙十六年正月,太傅史浩进《尚书讲义》二十卷,诏藏秘府。”盖本当时经进之本,故其说皆顺文演绎,颇近经幄讲章之体。其说大抵以注疏为主,参考诸儒而以己意融贯之。当张浚用兵中原时,浩方为右仆射,独持异论。论者责其沮恢复之谋。今观其解《文侯之命》一篇,亦极美宣王之勤政复雠,而伤平王之无志恢复,则其意原不以用兵为非。殆以浚未能度力量时,故不欲侥倖尝试耶?
  《朱子语类》尝称“史丞相说《书》亦有好处,如‘命公后’,众说皆云命伯禽为周公之后,史云成王既归,周公在后,看‘公定予往矣’一言,便见得周公且在后之意”云云,其后命蔡沈订正《书传》,实从浩说。则朱子固於此书有所取。
  孙应时《烛湖集》有《上史越王书》云:“《书传》多所发明帝王君臣精微正大之蕴,剖抉古今异同偏见,开悟后学心目,使人沛然饱满者,无虑数十百条。”
  又云:“欲以疑义请教者一一疏诸下方。”则浩此书实与应时商榷之,亦非率尔苟作矣。
  △《尚书详解》·二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夏僎撰。僎字元肃,号柯山,龙游人。时澜作是书《序》,称其少业是经,妙年撷其英,以掇巍第,则尝举进士也。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是书集二孔、王、苏、陈、林、程、张及诸儒之说。以时澜《序》及书中所引参考之,二孔者,安国、颖达之《传》、疏。苏者,苏轼《书传》。陈者,陈鹏飞《书解》。
  林者,林之奇《尚书全解》。程者,程子《书说》。张者,张九成《尚书详说》。
  惟王氏澜《序》不之及,盖王雱《新经尚书义》,讳言之也。然僎虽博采诸家,而取於林之奇者实什之六七,盖其渊源在是矣。明洪武间,初定科举条式,诏习《尚书》者并用夏氏、蔡氏两《传》。后永乐中《书经大全》出,始独用蔡《传》,夏氏之书浸微。亦犹《易》并用程朱,后程废而独用朱,《春秋》并用张、胡,后张废而独用胡也。今观其书,视蔡《传》固不免少冗。然其反覆条畅,深究详绎,使唐、虞、三代之大经大法灿然明白,究不失为说《书》之善本。淳熙间,麻沙刘氏书坊有刻版,世久无传。今惟存钞帙,脱误孔多。浙江采进之本,《虞书·尧典》至《大禹谟》全阙,《周书》阙《泰誓中》、《泰誓下》、《牧誓》三篇,又阙《秦誓》之末简,谨以《永乐大典》参校。惟《泰誓》《永乐大典》亦阙,无从校补外,其馀所载,尚并有全文。各据以补辑,复成完帙。书中文句则以《永乐大典》及浙本互校,择所长而从之。原本分十六卷,《经》文下多附录重言、重意,乃宋代坊本陋式,最为鄙浅。今悉删除,重加釐订,勒为二十六卷。
  △《禹贡说断》·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傅寅撰。寅字同叔,义乌人。尝从唐仲友游,仲友称其职方、舆地尽在腹中。是编其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