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公子药罐子-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忍不住的喜色,“咱这勋贵之家,能靠着本事考个进士已是极为不容易,外甥可真是前途无量,咱们脸上都有光。”
  单氏的话总是最贴太夫人的心,听得太夫人直直点头。
  刘氏自小女儿一事被分了管家权,一直面有郁郁,行事更加谨慎,她倒非常希望能有一件喜事冲淡萧锦馨带来的阴霾,便接口道:“这金榜题名的风光可是外甥一点一点努力过来的,也算是苦尽甘来,今后应是顺遂无忧了。母亲,可得大办才是。”
  太夫人看了刘氏一眼,缓了神色,“你能这样想极好,这等大事,侯府不替他操办,光靠他府里的周妈妈怎能撑的起来?你们可是曦儿嫡嫡亲的舅母,怎么操持都不为过的,今后表兄弟皆在朝为官彼此照应可不是更好?”
  说来今后谁能走得更长一些都还未可知呢?
  萧玉衡虽一早入了翰林,可还有的熬,然林曦却已经借着九皇子和白老先生直达天听,传闻皇上都曾戏称等着林曦入金殿。
  刘氏一想便明白了,真心实意道:“母亲,媳妇省的。我看先暂时别忙活,不如等殿试之后,若是三元及第,那所有的规制都得往上提一提。”
  太夫人自是没有不应的,刘氏放下心来,转头便对卢妈妈吩咐道:“你带人去林府看看需要什么帮忙操持的,有事便立刻报于我。”
  卢妈妈立刻应了一声便出去了。
  太夫人看了刘氏一眼,没说话,这次倒也没让任妈妈一起去。
  刘氏顿时心安了。
  阖府的喜事自是掩不住的,很快便传到了芳菲馆,正在养胎的萧锦馨听着丫鬟的禀告,破天荒地笑道:“这可真是件好事情,的确需要大操大办,让大家都知道知道。”
  “是,夫人正有此意呢,三姑奶奶,三姑爷身边的子砚奉姑爷的嘱托来看您了,可见三姑爷心里还是有您的。”
  萧锦馨微微动了动眉,唇角扬起了一个浅笑,“让他过来吧。”
  卢妈妈带着人到林府的时候,林曦已经不在府内了。
  迎里送往的人太多,林曦不耐烦这些,便留了林管家之后带着人去了白府,白老先生是一早就等着他了。
  “其余的话无需多说,殿试时若无差错,这状元之名就无什悬念,且等着吧。”
  林曦的成绩一下,白老先生心中便已有数,帝王早已发话,也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
  林曦与白老先生捧着茶杯坐在雪庐里,望着庐外翠竹,感慨道:“还是老师您这儿好,清净,也无人来打搅。”
  白老先生嗤笑了一声,“这点仗势就嫌烦了,将来打马游街,琼林宴席,你来我往可怎么办?”
  林曦瞧了他一眼,忽然凑到老师跟前,笑嘻嘻地问:“老头,你是不是心里挺得意?三元及第教出个三元及第,您的威望可就无人能及了,我翻了翻史书,似乎从来还没有人做到过,可不仅仅是美谈,必定青史留名。”
  林曦说来不过二十出头的小青年,长得好,笑起来更好看,白老先生没孩子,这小徒弟不就是当儿子养,上下瞧着心里的确是美滋滋的,不禁咧了咧嘴。
  然而又看林曦这得瑟的劲,于是气不过又抬手便给了那凑上来的脸一巴掌,“去去去,八字才有了一撇,得意什么,温书去,殿试上若是敢得意忘形胡说八道,为师必定要将你扫地出门。”
  又是扫地出门?
  林曦眼睛一弯,没当回事地重新捧起茶杯呷了一口。
  然而还未惬意少许,便听到老先生感慨一声,意有所指地揶揄道:“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这双喜临门……曦儿,你运气不错,静安郡主你觉得如何?”
  白老先生无心之语瞬间让林曦噙在嘴边的笑僵住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麻烦的。
  赵元荣喜滋滋地跑进他父王的书房,手里捧着贺礼,很是高兴地说:“父王,您若是不便,儿子便代您去见表舅吧,今日来客众多,您身份特殊,还是不要出现的好。”
  想得的确周到,如果忽略那太过灿烂的笑脸的话,确是为父分忧的孝顺儿子。
  赵靖宜看了他一眼,朝旁边微微点了点头,这时赵元荣才看到书房里还有其他人。
  卫甲行礼道:“见过世子。”
  “你继续说。”赵靖宜对卫甲示意,又招呼赵元荣,“荣儿也过来听听。”
  赵元荣已经打扮一新,礼物都备好了,就等他父王一声应允便去林府,实在没什么心思听。狐疑地看了赵靖宜一眼,心道莫不是看他能光明正大去祝贺心里不高兴?
  “那是什么神情,本王可是如此小气之人?”赵靖宜一眼便看穿,冷笑道。
  “哦。”那看来是错怪了,赵元荣放下礼盒,乖乖地挪进了书房坐到赵靖宜的身边。
  卫甲道:“因林公子参加这次春闱,是以我们的人便多关注了些,考试结束之后,就有些隐约的传闻在国子监会试的考生中流传,不多,我的下属也是那日护送林公子去国子监,暗中听到有书生在谈论才知道的,因对林公子不利,就报给了属下。”
  赵元荣本还觉得没什么意思,可一听到对林曦不利,便瞪起了眼睛,竖起了眉,问道:“都传闻些什么?”
  卫甲看了面无表情的赵靖宜一眼,低头回道:“是王爷与林公子之间的事。”
  无需说地再明白,一个位高权重的王爷,一个孤苦伶仃的书生,这段无法宣于众的情愫在外人眼里哪怕有多个版本,林曦也逃不开媚上求利这四个字,更何况在这敏感的春闱时期,这揭榜的成绩还是第一名。
  “啪!”赵小世子蓦地一拍桌子,怒道,“胡说八道,表舅是靠自己的才华考出来,只有不如人的才在背后诋毁别人!哪怕是再考一次也是如此。”
  赵靖宜抬眼一瞟跳脚的儿子,沉声问:“我与林曦之事,那些书生怎会知晓,源头在哪儿?”
  卫甲拱手回禀:“属下早已派人调查,虽没有确切的证据,不过已有大概。”
  “谁?”赵元荣问。
  “城东碾子巷方员外郎与宋国公府的李大公子是同僚,春闱前一日李大公子身边的小厮去了一趟,今日又跑了一次,去之前是从永宁侯府出来的。”
  “李让?”赵靖宜说着又忽然呵了一声,“是萧锦馨。”
  “王爷英明。”卫甲道。
  “姨母?”赵元荣有些不明白,“她怎么会知道您与表舅的事儿?”
  这个疑问回想起来,赵靖宜便有些惭愧,能光明正大与林曦亲近的机会不多,多数还打着被儿子挟持不得不去恭贺的名义上门的,而那种日子永宁侯府的人一般都在。因有赵元荣打掩护,是以与林曦独处便有些情难自禁,忘乎所以的时候,估摸着被人偷看了去。
  不过早不传晚不传,偏偏是在这个时候,凭萧锦馨那不计后果的脾气可不像是能城府的人,他忽然说:“本王记得那日在净佛寺,你说过静安与萧锦馨见过。”
  “是,郡主与李大奶奶在凉亭共坐了一会儿,白家少夫人并不在。”
  一条线顿时串起来了,赵靖宜微眯起眼睛,手指轻点桌面。
  这两个女人……
  待赵靖宜回过头,便看到赵小世子正学着也眯着眼睛看他,于是问:“怎么?”
  “我就说女人的嫉妒心是不能小看的,父王还这么不小心,瞧,表舅受无妄之灾了吧,哼!”
  你什么时候说过?赵靖宜无语地瞧了眼刚抽条的儿子,懂什么叫女人的嫉妒心吗?
  “殿试要开始了,这个时候要是宣扬出去,表舅可怎么办哪,他那么努力,可就为了这一次呢。”赵元荣捧着自己的脑袋,烦躁地说,“好想弄死那两个女人哦。”
  赵靖宜从没发现自己的儿子这么好笑,拍了下他的脑袋瓜,“那两个女人随时都能弄,如今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曦儿受影响最低,若是真的功亏一篑,那便是本王的罪过了。”
  “罪过大了!”赵元荣补充一句,“表舅肯定不会再理我们了。”
  赵靖宜没法反驳,便吩咐卫甲,“派人仔细盯着,若是有谁胡乱说话,也该与京兆府尹说道说道。”
  卫甲领命,不过又小心问道:“这是否太大动干戈?林公子那边怕是……”
  “这消息能瞒下吗?”赵靖宜反问。
  赵元荣摇头,“不能吧。”
  “那还有什么不可的?”
  赵元荣张了张嘴巴看他父王,又与卫甲对视了一眼,这是要宣布于众了吗?
  虽然很激动人心,可是怎么觉得不好收场?
  最终赵靖宜一锤定音,“备马,进宫。”
  静安不想嫁林曦,笑话,林曦是她想嫁就能嫁的吗?


第174章 睿亲王呈请心意
  养心殿内; 夏景帝独独留下了九皇子。他倚在榻上,手里捧着卷册,就着灯火打量着安静磨墨的儿子,光影下,赵靖宇的侧脸看起来沉静平和; 目光专注; 在帝王面前很是沉得住气。
  这种稳重,在他这个年纪,极为难得; 夏景帝不禁感到欣慰又内疚,恍然间又想起了曾经的娇俏佳人。
  “敏敏……”
  九皇子的手一顿; 接着若无其事地继续磨墨。
  “靖宇。”
  九皇子抬起头; 放下手头的烟墨,恭敬地低头叩手道:“父皇。”
  夏景帝失笑道:“你我父子无需如此多礼,靖宇,你过来。”
  夏景帝招了招手; 赵靖宇便走了过去,只见面前递来一份卷册,他抬头眼中疑惑,然而帝王却点了点头,他便恭敬地接过打开阅读。
  夏景帝执起茶杯轻呷了一口; “如何?”
  这是一份会试的卷子,九皇子看了又看,确认了上面的字迹; 眼中不禁闪过一丝惊喜,忍不住道:“这似是林叔的卷子,此中关于边防贸易的论述林叔与白老先生曾探讨过,儿臣有幸听得一二。”
  “不错,正是他的。”
  “儿臣听闻林叔乃会元。”
  说到林曦,九皇子言谈之中颇为尊敬,夏景帝也是高兴,“头十名的卷子,朕一眼便能看出来,辞藻不消华丽,满篇却言之有物,看这行文别具一格,观点清晰又有理有据,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不愧为白师傅的关门弟子。”
  听到夏景帝的感慨,九皇子也是与以荣焉,忍不住说道:“儿臣前往白府,最喜听林叔与白老先生的辩论,他们师徒常常观点不同,争辩之时言辞激烈却并不过火,而林叔往往能妙语连珠驳得老先生恼羞成怒只能道‘诡辩’,然而之后还依旧让林叔记录而下,一同斟酌探究,儿臣就是旁听也受益匪浅,怪道荣儿如此喜爱林叔。”
  相比起白老先生,可见九皇子更推崇林曦,不知道是因为林曦乃闽大夫之徒还是真为其才情所折服,不过这小子的才能却是肯定的。
  这是个懂民生国情之人,不像一般书生空谈国事却不落实处,朝廷也正需这样人才,毕竟夏景帝老了,白老先生也老了,可他的儿子还很年轻,正好老先生之徒也正风华正茂。
  这几年赵靖宇在帝王书房服侍的时日较多,即使夏景帝表示毫不在意,但毕竟在父子之前还有一个君臣之别,赵靖宇谨言慎行总是错不了,是以拘谨的多。
  不过今日因着会试,倒是让夏景帝看到了儿子另外一面,父子交谈气氛当好。
  夏景帝看了一眼赵靖宇手中的卷册,不禁心里一动,继续道:“大夏与胡奴之间的马市已开展一年有余,然观户部所奏去年商税却可足足可抵一个广平州,呵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