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四娘家-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弟当然好,妹妹也行,但得一定得贴心才成!”赵三娘看着赵四娘意有所指道。

    赵四娘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暗自撇嘴道:姜氏是你娘又不是我娘,我当然不比你这小棉袄贴心啦!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八章 半间铺面

    就在姐妹俩互不服气,互瞪成个乌眼鸡似的时候,从门外传来一阵急促地呼唤声:“小姐,小姐,你在里面吗?”

    姜荷莲子一听,心里好生诧异,不禁“咦”了一声。

    外面喊她的是春华堂的大伙计之一,名叫余香儿,专门负责胭脂水粉这一块。别看余香儿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年轻姑娘,做事却素来稳妥,极得姜家人的信任。这会儿她慌慌张张地前来找寻姜荷莲子,多半是出了什么要紧事。想到这儿,姜荷莲子不敢耽搁,忙循声跑了出去。赵四娘姐妹俩见状,也追了出去。

    原来方才宋氏在下楼梯时一不小心踩空了,接连往下滑了两级,幸而扶住了栏杆,这才没有摔倒。不过还好,脚没崴着,肚子也没磕着。这事儿原本就这么过去了,谁知却被多嘴的伙计告诉了姜宝胜,他一听立时紧张了起来,一个劲儿劝媳妇儿去医馆看看。可宋氏觉得自个儿啥事儿没有,丈夫完全是在大惊小怪,说什么也不肯去,两人就僵持住了。姜宝胜见自个儿劝不服媳妇儿,忙让伙计把姜荷莲子找回来,想让她一块儿劝说。

    姜荷莲子听了,忍不住跺了跺脚:“我娘也真是的,一点儿都不爱惜自个儿,这是逞强的时候吗?省钱也不是这么省的!”

    说罢,她也顾不上招呼赵四娘姐妹,转身便往春华堂跑去。

    赵三娘见状,心念一动,拉起赵四娘就去追姜荷莲子。

    赵四娘边跑边纳闷儿,姜荷莲子要带她娘去看诊,咱俩跟着跑个啥劲儿啊?

    不行了。真的不行了!

    赵四娘完全跟不上赵三娘的步伐,跑了半条街后只觉嗓子冒烟,就想赖着不走。奈何赵三娘不但腿脚有劲儿,手劲也够大,细胳膊细腿的她完全挣不开,只得咬牙跟上,最后几乎是被拖着进了春华堂。

    还没等气喘吁吁的赵四娘平复过来。就被赵三娘一把塞进了姜家的马车。不得不跟着宋氏和姜荷莲子一道去城南看诊。

    马车上赵四娘总算是想明白了前因后果,忍不住腹诽道:既然听说有名医,那你就直接把姜氏带过去看病呗!就算你怕上当。想了解清楚那家医馆是否真的名副其实,那你仔细打听打听不就行了,又何苦拉上无辜的我呢?话说,我去能有啥用呀?简直是拎不清!

    一路之上。赵四娘差点儿骂翻了肠子,累得不行的她甚至不畏赵三娘的彪悍。由暗翻白眼渐渐变成明翻了。不过此时的赵三娘又是兴奋又是忐忑,实在没空搭理她。故而,一路上风平浪静。

    济生堂的总号远离闹市,所在的那条小巷颇为老旧。一般情况下。若不是熟悉周边状况的本地人,其他人都很难找到。不过,由于这家医馆很是出名。还是有很多病人不嫌地点偏,多方打听后上门求医。

    这时将近饭点。很多前来求诊的人顾不上吃饭,依然留在医馆候诊。故而,医馆门口外还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赵四娘见状,立即将赵三娘赶下马车,把排号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她,自己则带着宋氏母女去一间位于街尾的铺子里小憩。

    这是一间很小的粥铺,里面那个不过三眼的灶台就占据了大部分地方,剩下的地方只够摆下一排窄窄的货架和一个柜台了。看上去铺子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人活动,第三个人进去估计就腾挪不开了。因而,这间粥铺里是无法提供位子的,只能在铺子门口摆下两套小方桌供客人堂食。

    这会儿正是粥铺一天中最忙的时候,两个伙计一个负责打粥,一个负责收钱,忙的不可开交,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不过当那个负责收钱的伙计瞥见赵四娘后,也顾不上招呼客人了,忙把手头的活计交给另一个伙计,就跑出来迎接了。

    原来这家粥铺也是赵四娘家的本钱。

    要问哪儿的生意最好做?赵四娘肯定会说,一是医院,二是学校,三是车站。初次来时,赵四娘就注意到济生堂所在的这条街虽然地点有些偏,但人流量却出了奇的高。不过,这块在赵四娘眼中的黄金地段其周边的餐饮业却不怎么发达。这条街上就只有一家小饭馆,听说是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字号,只不过里面的东西不咋地,价钱倒死贵。这样的铺子都能在这儿生存几十年?赵四娘打听清楚后,立刻蒙生了也开一家的想法。

    只可惜别看这条街上除了济生堂外其他铺子的生意都很一般,但奇怪的是居然没人愿意把自家的铺子顶出去,即便赵四娘出的价钱很是不低。

    赵四娘等了又等,才好不容易在街尾租下了一间,不,确切地来说应该是半间铺面。

    这半间铺面原是秦记杂货铺的一部分。那杂货铺也是家老字号,算是那户秦姓人家的祖产。只不过老东家在世的时候他两个儿子倒还兄友弟恭,可他一刚过世兄弟二人就闹开了,闹到最后决定一拍两散,立刻分家。分家的时候,哥哥不肯让弟弟,弟弟也不肯便宜哥哥,怎么都谈不拢。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来了个彻彻底底地平分。不但金银细软平分,就连那家杂货铺也给平分了。兄弟二人直接在前铺后居的铺子正中央砌了一道墙,铺面一人一半,后面的屋子和院子也是一人一半。

    原本分家之后,兄弟俩还是做着杂货生意。只是哥哥不如弟弟人面广会来事儿,拿货时拿不到弟弟能拿到的低价,很快哥哥的杂货铺就被弟弟挤兑关了门。哥哥自觉不是做生意的材料,便决定把铺面租出去,这就巧了赵四娘了。原本赵四娘想把铺面连同后面的院子一起买下,但那个叫秦来运的汉子说什么都不肯卖,甚至连一起租下也不肯。

    经过一番协商后,秦来运依旧只出租铺面,但他同意赵四娘家的伙计使用他家院子里的井水,同时还允许赵四娘在他家铺面里另砌一个三眼灶台。

    灶台虽然有了,但实在太小,用来开小饭馆肯定是不够的。无奈之下,赵四娘就决定单做一种简单的吃食。思来想去,她觉着卖粥挺合适的。于是,这家粥铺就诞生了。

正文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吃为妙

    这会儿粥铺前的两张桌子四周都围满了人,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那伙计便从秦家借了张长条凳出来,供赵四娘她们几个坐。

    “婶婶,咱先在这儿坐会儿,等会儿腾出位子来了,我就让伙计给咱端粥上来。你是爱吃甜口儿的,还是爱吃咸口儿的?”赵四娘问宋氏道。

    宋氏不是个挑剔的人,基本上有啥吃啥。不过可能是怀了孕的缘故,她开始有了些偏好,琢磨了好一会儿才道:“咸口儿的吧,你家的皮蛋瘦肉粥我吃着就很好,这儿应该也有吧?”

    赵四娘笑道:“哎呀,不巧了,这个还真没有!”

    “不会吧?我听说你们赵家铺卖粥,卖得最好的就属皮蛋瘦肉粥了。这儿专门卖粥,居然会没有?”姜荷莲子诧异道。

    “来咱家铺子里买粥的基本上都是来这儿看诊的,你也说了济生堂尤以妇科出名,其中不少客人都是怀着孩子的。我师父有说过,皮蛋这东西不大适合孕妇食用,必须少食慎食。出于安全起见,我就没让这家铺子卖皮蛋粥。对了,在赵家铺喝粥不是会送酱菜吗?酸的咸的辣的甜的都有,随便客人挑。这儿就不同了,那些得腌好久才能入味的酸菜和泡菜我都没给供货,只供腌了一两天的小菜,就这也没多给货。很多时候还是让伙计弄些红油豆皮、什锦杂菜之类的凉拌菜做搭头。”赵四娘解释道。

    对于宋氏来说皮蛋是个新鲜事物,吃不吃还无所谓。可酱菜不同呀,她几乎天天都吃,这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了。这会儿听赵四娘的意思,仿佛是在说吃酱菜对孩子不好。不禁吓了一大跳。

    宋氏忙问道:“孕妇不宜吃酱菜?不会吧!我怀阿荷的时候照样每天都吃,也没啥子不妥呀?咱家阿荷长得比谁都伶俐秀气呢!”

    “娘!”姜荷莲子粉脸生晕,忍不住出声打断道。

    哪有人这么夸自家闺女的,这可是在大街上呢!也不怕被别人听去了。

    宋氏被闺女这么一打岔,也觉得自个儿有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忙转口道:“咱们四娘生得也不差!可话说回来。我怀阿荷的时候也没比平常多吃多少酱菜。但你娘就不同了。每回怀孩子她都恨不得把酱坛子抱在怀里,有时候实在吐得厉害,一整天就吃两口酱菜那也是有的。也没见咋样呀?”

    姜荷莲子也道:“我也不曾听说过这个说法呢!”

    前世里好多人都说孕妇最好远离腌渍食品,赵四娘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可在这儿,像宋氏和姜氏那样怀孕期间照吃酱菜的孕妇不在少数,也没见她们身体出现什么问题。生下的孩子也很健康。

    怎么办?在宋氏的现身说法之下,她有些不确定了。

    不过她还是坚持道:“这也是我师父告诉我的。虽不知是否完全可信,但小心一些终归是好的。”

    说话间就有几个位置空了出来,赵四娘瞅见后立马冲上去占住。三个人简单地商量过后,让伙计端一碗香菇鸡丝粥和两碗生滚鱼片粥过来。

    这会儿位子实在太紧张。赵四娘三人只能占住小方桌的一条边,说实话,有些拥挤。不过还好。同桌的都是些妇人,倒也没有太大的不便。

    赵四娘这个吃货一上午体力消耗巨大。这会儿当然只顾喝粥,哪里还顾得上别人。倒是姜荷莲子,发现她娘喝着自己碗中的粥,却时不时往对面妇人的小菜碟子里瞄。

    也别怪她娘馋,那小萝卜实在是太水灵了,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勾得她都有些馋了。虽然听了赵四娘那番话后,有些担心这腌过的萝卜她娘吃了之后对身体不好,但看得出来这萝卜没腌多久,一碟又没几个,想来也没什么大碍。

    于是,姜荷莲子犹豫了片刻后,便起身去铺子里问伙计要来一碟糖醋小萝卜。

    “四娘,我见有个客人是空着手来的,走的时候却提着个罐子走了。怎么,这家粥铺也带着罐子吗?咦,那罐子好像是瓷罐呢!”

    据姜荷莲子所知,以前在姜家滩的时候赵四娘家为了接济李家,曾在自家酱菜铺里代卖罐子。后来李家有了自己的营生,就不必再用这种方式来帮衬他家了。不过,赵四娘觉得在酱菜铺顺带着卖罐子是个不错的主意,还是延续了下去。但是过没多久,那家供货的唐记窑场就倒了。为此,赵四娘拉着她寻遍了周边的窑场,才找到了一家比较合适的供货商。

    姜荷莲子记得,新窑场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水准上,都远胜于原来的唐记。当然了,档次高是件好事儿,可相应的它家的报价也远高于唐记,这就让赵四娘觉得有些肉疼了。几经思考之后,赵四娘决定除了铺子里的碗碟选用瓷器外,其他的那些坛坛罐罐都挑陶器买。因而,赵四娘家的罐子应当都是陶罐,即便城东那边稍讲究些,也不过是在陶罐上上了层釉。这会儿,姜荷莲子居然在城南这家不起眼的粥铺里看到了瓷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