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四娘家-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四十五章 四下寻访

    “爹,事到如今,我就跟你实话说了吧。传授四叔他们那些方子的时候,四娘留了一个心眼,那些工艺流程她每个人都教了,可里面的核心配方她就告诉了四叔一个人。也就是说,她李翠萍卖方子这件事儿四叔肯定是知情的,是参与了的。”赵三娘皱了皱眉,终于忍不住透露道:“你也别太担心四叔的病情了,我让人暗中打听过,他其实病得并不是很重,那些药钱也没多贵。至于为啥起不了炕,为啥要卖铺子筹药钱,人家申大夫也纳闷儿得很。”

    赵三娘就差没直说赵永孝是在装病哭穷了。

    赵永忠不信,道:“这、这不能够啊!你四叔最是实诚不过,断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来!”

    “人家申大夫行医数十年,医德有口皆碑,也断断不会胡说八道!”赵三娘道。

    赵永忠被挤兑的噎住了,又沉默了好久。直到回到府城他都没有再开口,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提起赵永孝。

    其实,据赵三娘后来打探得知,赵永孝之所以装病哭穷,倒不是为了哄骗赵永忠,而是想要借此摆脱另一桩麻烦事儿。

    不过,赵三娘思量了好久,又跑去征询了姜荷莲子的意见,终是没有把实情告诉她爹。

    倒是在她娘那儿,她把赵永孝夫妇的所作所为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毕竟赵永孝做得再不对,那也是她爹的亲弟弟,两家人终有再相见的时候。她得事先给她娘提个醒,可不能一味地对人家掏心掏肺,该防还是要防着点儿的。

    就在赵三娘为赵永孝的问题未雨绸缪时,忽然传来了宋氏即将临盆的消息。

    其实也不谈不上忽然,算算日子,宋氏也快到要生产的时候了,只不过比原先预期的日子稍稍早了几天而已。

    姜荷莲子早有准备,她娘一发动,就把半个月前已经请到家里来的两位稳婆唤了过来。至于热水、剪子和白布等,更是在第一时间就送进了产房。

    可即便是做了万全的准备,安排好一切的姜荷莲子还是放不下心来,前来陪伴的赵三娘能够明显觉察到她的手在不断发抖。不过赵三娘说了再多的安慰话都是枉然,姜荷莲子根本听不进去,听了她娘的呼痛声后,全身都发起抖来。

    “大夫,大夫,快救救我娘。”一看到幽都城里最负盛名的妇科圣手,急得满头大汗的姜荷莲子就冲了过去,握住老大夫的手哀求道。

    得!宋氏才进产房不到一个时辰,姜荷莲子就跟她娘已经难产了三天三夜一样,花重金把名医给请了回来救命。

    不过姜荷莲子这钱注定是白花了。

    这一年来姜荷莲子将宋氏调养得极好,加上宋氏也不是头一次生产了,还没等名医进门去,她就顺利地产下一个健壮的男孩。心惊胆战的姜荷莲子总算是可以放下心来了。

    尽管姜荷莲子今儿花了冤枉钱,她还是乐呵呵的,给名医和两位稳婆分别包了一只大大的红包。

    如姜荷莲子所愿,娘亲顺利生下了她的弟弟,可她心里还是有些遗憾,那就是没能让娘亲最需要陪伴的时候让姜宝胜陪在她的身边。

    原来按照姜荷莲子的计算,宋氏的预产期是在三月中旬,而最迟二月底姜宝胜就能回到幽州,姜宝胜是肯定能够在宋氏生产前赶回来的。可谁知宋氏的产期提前了,而早该回来的姜宝胜却迟迟不归,实在是出乎了她的意料。

    转眼间就到了阳春三月,为什么姜宝胜还不回来呢?姜荷莲子一边抱着粉嫩可爱的弟弟,一边暗自担忧着。

    就在宋氏母子苦等姜宝胜等到望眼欲穿时,姜宝胜正慢悠悠地往回赶。

    之所以这么慢吞吞的,倒不是因为姜宝胜墨迹,其实他恨不得插双翅膀立即飞回媳妇儿身边。

    只是他去胡逗洲的时候就带了两个梁记的伙计,回来的时候却拉了老丈人一大家子人。老丈人一家十口,老的老小的小,里面还有病歪歪的,委实是跑不快。这样在路上跑跑停停的,使得原本一个月的路程,跑了近两个月还没有完成。

    原本姜宝胜去胡逗洲只是想去探望一番丈人丈母娘,好让思念家人心切的媳妇儿安心生娃,打算到那儿送点儿礼打个招呼就走,速去速回。可是胡逗洲那儿能用官话交流的人不多,姜宝胜他们仨都听不大懂晋州话,四处磕磕绊绊打听了老半天都没能寻摸过去。

    姜荷莲子给的地址是王家渡,一行人又四处奔波了半天,终于打听出王家渡所在,可到那儿之后却没能找着人。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可在胡逗洲,王家渡这样的地名烂大街,一抓一大把,此王家渡非彼王家渡。

    眼见天色渐黑,他们便打算找个地方落脚。这种穷乡僻壤根本就不可能有客栈,只能在农家借宿。

    今晚姜宝胜他们借宿的农家坐落在水边,这户人家的屋子是由姜宝胜精挑细选出来的,在这一带算是拔尖的了。可这个“拔尖”也只是在矮子里面挑将军,其实这几间屋子就是一条破船。

    住在这一带的居民基本上都是流民,他们大多是由于家乡遭了灾无法生存,便摇着自家的船来到这儿讨生活。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住在船上,日子久了船破得无法住人,就把船拉到了岸上,加盖上茅草顶就成了旱船,以此为家。

    当晚姜宝胜一行几个大男人就蜷缩在一间小小的船舱中,那里面本身没有床铺,主人家用门板和长凳给他们搭了几个临时铺位,还把自己用的被子让了两条出来。因而,尽管船舱里四处透风,他们一行总算是没有着凉。

    第二天,主人家还热心地招待他们了一顿早饭。眼尖的姜宝胜发现,他们几个吃的玉米糊糊还能沾上筷子,可主人家吃的不比清水稠多少。

    启程前,姜宝胜在原本打算给的三十文钱的基础上又加了二十文,一起塞到了男主人曹阿福的手上。

正文 第二百四十六章 女婿上门

    第二百四十六章 女婿上门

    曹阿福原想着姜宝胜一行借宿一宿,能给个十文钱就顶了天了,没成想能有这么多。

    “这、这多不好意思啊!”曹阿福口中推拒,手上动作却很利落,一把接过钱后直接就往兜里揣。

    这倒不是曹阿福眼皮子浅,见钱眼开,实在是胡逗洲赚钱不易,他家的现钱加起来都没这么多,咋看到这么多钱就忍不住拿下了。

    曹阿福出揣完钱才意识到自个儿行事不妥,这还是当着外人和小辈的面儿,顿时老脸涨得通红,幸而他连本来就黑才看不怎么出来。

    忠厚老实的曹阿福很想就此收下这些钱,可全部收下吧,又觉着怪不好意思的。于是当他听说姜宝胜一行是想去王家渡找人时,便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向导。

    曹阿福不愧是在胡逗洲生活多年的老住户,很快就领着他们来到另一个王家渡。当姜宝胜从曹阿福口中得知这里是军户聚集之地时,顿时精神大振。

    一进村子,也不必等姜宝特意找人去问,一只只看不清脸的泥猴子就不知从哪个旮旯里冒了出来,围着姜宝胜一行人好奇地打量起来。

    “孩子们,你们村有姓宋的军户吗?”姜宝胜迫不及待地问道。

    “姓宋的?”一只小猴子歪了歪脑袋,眨了眨他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

    有戏!

    姜宝胜说的是带着幽州口音的官话,一般的胡逗洲乡民都听不大懂,比如他和曹阿福交流就得重复多遍外加打手势才能勉强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这只小猴子不但听懂了,刚刚问的那句话还有明显的静海口音,极有可能就是他要找的宋家人。

    “是呀,他们是从四年前高店村过来的……”

    不待姜宝胜细说,那只小猴子就嗖的一声窜了出去,边跑还边喊道:“之言哥,之言哥,又有客人来啦!你有救了,不用挨揍了。”

    很快的,宋家的大人听说有客人来找,忙迎了出来。当他们得知来的是新姑爷,赶紧把姜宝胜一行热情地请回家去。

    当姜宝胜七拐八拐终于抵达位于河边的宋家时,不禁深深地吸了口气。

    姜宝胜的老家姜家滩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村,很多村民甚至在陆上连块地都没有,一辈子就在船上度日。因而,昨晚看到曹家那一带的河岸两边零零散散分布着的旱船时,他并没有太过吃惊,因为这并非胡逗洲的独创,他们姜家滩也有。可再穷他也没见过像这个王家渡这样房子,这里的人家清一色地窝在地室里。

    所谓地室,就是在河岸的浅水斜坡上挖个地洞,将扎好的竹筏竖在地洞口,然后在竹筏外面涂上黄泥,成为一道“堤坝”,里面就此变为容身之所。

    站在宋家地室前面,姜宝胜这个初次上门的毛脚女婿一脸懵逼,这玩意儿怎么进去?

    原来为了防止河水灌入地室里,竹筏黄泥墙砌得很高,上面就留了一个小口以供出入。要想进地室里,就得靠爬进去。

    姜宝胜弓起身子往里爬的时候,既没觉得憋屈,也没觉得荒唐,他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俺是爬进老丈人家的嘞!

    好不容易爬了进去,姜宝胜这才发现宋家的地室里别有洞天,并不想外面看着的那样狭小,里面居然有三间地室。不过再大的地室要用来安置十口人也够呛,多出他们四个来,立时变得头碰头脚碰脚了。

    姜宝胜忙从拎来的各色礼品中取出两包点心作为谢礼塞给曹阿福,客客气气地同他告别。

    曹阿福看着手里那两包包装精良的点心,知道这是县城里才能买到的上等糕点,心里头爱得不行。可他咬了咬牙,又将点心塞回了姜宝胜手里。

    曹阿福推辞道:“你都给了俺家五十文钱了,如今不过是领个路罢了,统共也没走几里地,这点心俺不能要。”

    姜宝胜哪好意思让人家白领路,便苦劝曹阿福收下。

    宋老爷子听了半天,得知多亏有了曹阿福,女婿才能顺利找了过来,便也开口劝曹阿福收下谢礼。

    曹阿福见宋老爷子也开口劝,忙道:“那、那啥,你家就是有仙药的宋家吧?这点心俺真不能要。你们要是实在要谢我,能不能、能不能给俺点儿仙药啊?”

    姜宝胜顿时愕然:啥?老丈人家居然有仙药?真的假的?

    其实,宋家还真有药,不过不是什么仙药,就是上回姜荷莲子托人捎来的黄花蒿粉。

    姜荷莲子的信上说得很清楚,这黄花蒿粉是用来治疟疾的,还说有奇效。

    只是疟疾是众所周知的顽疾,从未听说过有药能够保证治好。对于姜荷莲子信上所说,宋家人深感难以置信。再说了,既然是奇药,那必定很珍贵稀缺。可姜荷莲子一口气送了整整二十斤,那架势就跟送了一车白菜过来似的,不能不让人觉得这药很是稀疏平常。因而,宋家人一开始也没把黄花蒿粉当回事儿,只是感念姜荷莲子千里迢迢特地送来,这才把它好生收了起来。

    谁知没过几天,宋氏幺妹宋云脂的一双儿女先后打起了摆子。吃了附近的游方郎中开的药后,两个孩子非但没见好,反而烧的更厉害了,唬得宋老太太忙让宋氏的大弟去县城里请大夫来瞧。城里的大夫看诊后直说这是疟疾,他可以开药,但能不能治得好他不敢打包票,就得听天由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