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四娘家-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说是大掌柜,其实铺子里就他一个人,赵三娘这个大东家很抠门,连个小伙计都没给他请。

    这可苦了话痨晚期的宋知言了,有时候一整天都找不到个可以说话的人,都快憋出内伤了。

    这会儿赵姜两家搬来过来,可把他给乐坏了,铺子也不管了,颠颠地跑过来给他们收拾新家。

    大伙儿都挺欢迎宋知言这个开心果的,唯有赵三娘对他爱理不理的。

    可宋知言这货就是个拧脾气,赵三娘越是不肯理他,他就越是要和赵三娘搭话。

    只是无论宋知言说什么,赵三娘都是一副兴致缺缺的表情,就是不接他的话茬。

    宋知言眼珠子一转,决定爆个大料,说道:“锦妹妹,你想不想知道你家四郎为什么要逃学呀?”

    听到“锦妹妹”这三个字,赵三娘整个人都不好了,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两下。

    的确,赵红锦正是她的大名,细论起来,宋知言也算是她一表三千里的表哥,喊她一声“锦妹妹”似乎也无不可。可再正常不过的名字,怎么到了宋知言嘴里就变了味儿呢?赵三娘怎么听怎么刺耳,正要勒令宋知言不许再喊,可宋知言接下去的话语却吸引了她全部的注意力,让她没心思纠结在这个称呼上了。

    据宋知言所说,前些日子赵四郎时常出没在宋家隔壁的医馆里,说是对正骨之术很感兴趣,想要请钱志新教导他一二。钱志新自然知道赵四娘家和东家关系匪浅,加上赵四郎三番五次上门确实是诚心求教,也就答应了下来。于是,近些日子赵四郎几乎每天都来医馆学习正骨之术。

    赵三娘柳眉微蹙,诧异道:“你是说我家四郎好好的书院不去读,逃学是为了去学医?”

    赵三娘那么积极地送赵四郎去读书,不过是觉得赵四郎在家无所事事,想要让他多读些书,明白些事理罢了。若是赵四郎能够读出名堂来固然很好,就是读不出来那也不要紧,她并非迂腐之人,非要赵四郎念出个功名出来才肯罢休。在她看来,读书自然很好,学医却也不差,要是学医学得好了,那也是个营生,她是绝不会反对的。

    她和赵四郎姐弟多年,同住一个屋檐下,赵四郎没理由不知道她心中所想。那既然明白,赵四郎为何不直接对她说心中所想,要偷偷摸摸地跑去学医呢?这么做很没道理呀!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 臭不要脸

    对于宋知言所说,赵三娘深感难以置信。

    宋知言见赵三娘终于肯搭理自己了,心中大乐,也不卖关子了,直接说道:“其实呀,你家四郎学医是假,他看上了人家的姑娘是真。”

    “你是说钱若男?”赵三娘几乎可以确定,宋知言这个家伙就是在信口开河。

    要是宋知言说赵四郎这个小鬼看上了哪个美貌的小丫头,赵三娘说不定还信,可要说赵四郎看上了钱家的姑娘,她是万万不信的。要知道,钱志新的继女钱若男今年十六岁了,都那么大一个姑娘了,年仅十二岁的赵四郎要是看上了她,那他的口味未免也太重了点了吧?

    宋知言摇了摇头,道:“不是钱若男,是一个叫做袁春花的小丫头。”

    袁春花?

    赵三娘心里咯噔一下,怎么又扯上了她呢?这回她倒真有相信宋知言所说的了。

    至于袁春花是怎么和钱家人扯上关系的,这里面的故事就比较曲折了。

    不过这还难不倒宋知言这个包打听,他早就打听清楚了。

    原来黄丽娘就是袁家二房的媳妇儿,也就是袁春花的亲生母亲。当日她为了给袁家换口活命粮,带着小闺女袁春花一起卖身为奴。人牙子看她们母女俩可怜,就把她们卖到了一处,好让她们相互之间有个照应。

    可谁知娘儿俩卖身的那户人家不是什么良善人家,往死里作践她们。他家的上门女婿更是看上黄丽娘的姿色,三番两次欲行不轨,都被黄丽娘拼死挡了回去。那女婿没有得逞,便怀恨在心。

    不久后,他家的当家老爷也就是那女婿的岳父过世了,岳母和女儿便开始发落岳父的小妾和庶女,要将她们卖去最下等的窑子里去,那女婿便趁机将黄丽娘也一起卖了出去。

    那小妾、庶女以及黄丽娘得知自己会被卖入火坑后,便在途中找了一个机会拼命逃跑。人要到了绝境,往往会迸发出惊人的潜力来,居然真让她们给逃了出来。只是不久之后,那小妾就染病过世了,就只剩下了黄丽娘和那庶女二人。

    她二人从边城一路逃到云阳,后来遇上了钱志新,见他人不错,黄丽娘带着那庶女就嫁给了他。

    后来钱志新一家随着姜宝胜一行一起来到了幽州,黄丽娘思念子女,便回了一趟袁家。

    原本黄丽娘很担心孩子们无法接受她的再嫁之身,会对她这个娘亲有所排斥,却不想他们对自己丝毫没有芥蒂,更是让袁春花随她一起来府城小住几天。

    袁春花来到府城之后,自然是住进了医馆的后院。后来,也不知是她特意去找了赵四郎,还是两人偶然相遇,赵四郎得知了她的住处,就有了上门学医那一出。

    说实话,赵三娘对袁春花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谈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可这一回,袁春花显然影响到了赵四郎的学业,这让她有些反感,很想要就此切断两人之间的联系。

    只不过,这件事儿不方便由她出面,她想了想,决定把事情的始末告诉她娘,让她娘来处理。

    “怎么样,我告诉你的这个消息对你来说挺有用的吧?你是不是该好好谢谢我呀?”

    宋知言见赵三娘凝眉沉思了良久,就知道此事于她来说还是挺重要的,便邀起功来。

    赵三娘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其实,她在心里翻了一个白眼,暗道:四郎那个笨蛋,平日里哥哥长哥哥短的围着你转,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到你。可你倒好,一个转身就把他给卖了,现如今还想借此来收取好处,真是够不要脸的!

    宋知言还在为帮上了赵三娘的忙而沾沾自喜,却不知他方才所为已经使得赵三娘心里给他打上了一个“臭不要脸”的标签。

    在赵三娘看来,宋知言就是个臭不要脸的,可她不得不承认他做生意的本事还是不错的。

    这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宋知言经营着的那家文具铺子生意蒸蒸日上,每天都有不少的盈利。

    尽管这些盈利中的绝大部分都会流入赵三娘这个东家的口袋了,可她看宋知言的生意做得这么好,还是有些眼红。

    她觉得自家在这一带有这么多间空铺面,空着也是空着,便拿出一间来开了家赵家铺。

    事实上,能够来陶山书院读书的学子中就没有真正出身于寒门的,至少也是小康之家。陶山书院里原本就设有食堂,若是学子们觉得食堂的饭菜不够美味,依照他们的家庭条件,完全可以自带上好的饭食,根本就用不着来赵家铺用饭。再说了,赵家铺的各种饭食主要面向一般大众,那些学子们也看不上。如此想来,赵三娘在书院脚下开赵家铺似乎不是一个好主意。

    其实,赵三娘在这里开赵家铺自有她的考量。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做那些天之骄子的生意,她想做的是那些下人们的生意。

    陶山书院里有食堂是不错,可最多也就向跟着学子的书童供应,绝不可能向那些车夫马夫长随也开放。那些下人们想吃饭,就得自备干粮。可自备的干粮带到了书院这儿早就凉掉了,哪有赵家铺提供的热饭热菜好吃呢?而且赵家铺里的吃食定价又不高,和自备的干粮也差不了多少。既然如此,又何必费那个事儿自备干粮,完全可以直接来他们赵家铺用饭嘛。

    不得不说,赵三娘的这个想法很赞,山脚下的赵家铺甫一开张,就受到了各府下人的热捧。

    他们虽是下人,可基本上都出自幽州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而且他们能被选在家中公子的身边服侍,自然颇受器重,月钱肯定是不会少的。只不过,陶山书院附近基本上什么店铺都没有,即便他们兜里有钱,也没地方花,连口热饭都买不着。

    如今,有了提供各种美食的赵家铺,他们自然要来光顾一番了。可以说,由于不缺客源,休沐之日除外,这间赵家铺的生意从早到晚都兴旺得很。

正文 第三百一十四章 慕名而来

    只不过,茶楼开着开着,生意好的同时,赵三娘也有了一个烦恼,那就是很多客人用完饭后赖着不肯走。

    原来陶山书院规定,每个学子只可以带着一名书童前来读书,其他下人一律不许带入书院。

    那些下人们就只能等在书院之外,连个像样点儿的歇脚之处都没有。如今有了赵家铺,他们自然要好好利用这个资源,在铺子里好好歇歇了。

    他们这一歇可不是稍事歇息,那可是从自家公子上学起,要一直歇到散学为止,差不多一整天就耗在这儿了。

    赵三娘表示,你们这种歇法很影响咱们家铺子里头的翻台好伐。

    她寻思着,既然是客人,那么赶是不好赶的,得想个法子让他们自动自觉地走才好。要不这样,反正附近空铺子多,索性开一家大茶楼得了。他们要想歇,就去那儿歇好了。

    至于大茶楼的掌柜有谁担任?那还用问,直接让宋知言上呗。他先前不是哭着喊着要当茶楼掌柜嘛,现在就让他如愿好了。多给他找份儿差事,就省得他闲得慌,有事没事儿就来她家串门儿,烦都烦死了。

    赵三娘生怕那些客人吃完饭不肯乖乖挪窝,特意交代宋知言,一定要请一位好的说书先生回来,用精彩绝伦的说书把客人给吸引到茶楼里去。

    其实,赵三娘也清楚,好的说书先生不是那么好找的,这得花费一段不短的时间。在这期间,自然就只能由宋知言顶上了。

    如此一来,宋知言顿时忙得不可开交,彻底在赵四娘家销声匿迹了。赵三娘觉得,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赵四娘家这边清净了,陶山书院的山脚下开始热闹了起来。

    如今《杨家将》已经彻底在府城里火了起来,基本上每家茶楼都会说,每家戏园都会演,整个府城里几乎就没有人不知道杨家八虎的。

    宋知言觉得,《杨家将》虽是他写的,可别人不知道呀。他要是在新茶楼里讲《杨家将》,未免有拾人牙慧之嫌。于是,不走寻常路的他决定开讲《大漠英雄传》。

    这本《大漠英雄传》宋知言前前后后改了三个月,才好不容易终稿,里面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他自觉要比之前的《杨家将》精彩得多,肯定会更受欢迎。

    宋知言的预感没错。他开讲的第二天,那些赖在赵家铺不走的客人就全部转战新茶楼;第三天,不少客人生怕漏听了哪段精彩的情节,也不去赵家铺吃饭了,直接让店伙计把饭菜给他端过来,开始赖在新茶楼不走;到了第七天,新茶楼的客人不光是那些下人们了,出现了许多新面孔,他们都是慕名来听《大漠英雄传》的。

    大家这么捧场,倒不是因为《大漠英雄传》的题材多么多么的新颖。其实,武侠小说自古有之,现在去府城里的书斋里随便找找,就可以找到一大摞。

    只不过,前人所写的武侠小说套路既单一,言语又粗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