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的影子-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同时两湖会战也以结束,我军基本完成任务,日军退入安徽省,我下令恢复武汉的钢铁厂。同时成立第7战区,战区司令易安华,下辖中华近卫师3个,动员师52个,共55个师,65万人。已是我目前的大部新军。他们将防守两湖地区。易安华走前我同他们说:“易将军此去责任重大,我国工业所需原料有很多在两湖,而你军也是我新中国军队的主力,不容有失啊!对了必要时要主动出击,以攻代守。多多机动,在大另山伏牛山一线要注意防守。别让日军绕到身后。”

    我得知日本人想暗杀我时,我找人暗中宣布小日本要刺杀蒋委员长,让中统军统都去防范,暗影也在暗中展开行动,一些人民公敌被‘日本间谍杀害’。

    动员师的组建工作要加快了,大批爱国人民涌跃参军,一个个训练营在各地成立,名义上动员师是二线部队,由于精锐部队中华近卫队进行过严格的政治思想教育,各级军官我让中华近卫队的士兵充当。虽然有些人反对我这样,但所有补给由我控制,我也保证要给予他们应有的权力。反对派缩小不少。

    1943年4月6日我颁布了《中国战士保障法》,给予战士各种实利,伤残战士政府给予补助,战死的战士由政府补贴家属,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帮助烈士家属。这条法令颁发后,战士们的作战热情空前的提高保卫祖国的信念更加坚定,当然暗影和宗教联合会的随军宣传也起到巨大作用。特别是完全激发起爱国心的动员师训练更加认真,思想坚定,民主的精神在动员师生根成长。成为我一系列改革的最大支柱。人民就是最大的动力。

    1943年8月6日我任命李宗仁为最高参谋部参谋总长,其他参谋人员有冯玉祥、张学良、白崇禧等,其中张学良可是我让蒋介石亲自下令的,让他得了些美名。我让他们制定全面反攻计划,李宗仁建议:“集重兵于南宁、贵县一带(广西当时已无敌军)向广州湾进攻,开辟一个出海口,与太平洋上的盟军相呼应。我的理由很简单,敌人的兵力自三岛本土向外延伸,直到缅甸,正如一条长蛇,蜿蜒在亚洲大陆边缘。我们打蛇应该采取腰斩的方式,不应专门打头或打尾。吾人如在缅甸与敌人火拼,敌势不支则慢慢向东收缩,愈缩则兵力愈集中,抵抗力愈强,而我方困难也愈多。当时如果我们以大量的兵力向广州湾出击,必可打通广州湾出海口,如此则可与循菲律宾一线北上的美国海、空军相呼应。日本在支那半岛以及南洋一带和其本土的交通顿受威胁,则缅甸日军将不战自溃。我提出此一战略主张的另一用意,便是看到日本有突然投降的可能。日本投降时,我国如有个出海口,则四、五十万大军便可利用日本投降的船舶迅速开往东北与华北,则战后问题便简单多了。”

    这是个不错的计划,我下令各部秘密准备,待机而动。

 第20节 战情

    1943年9月7日。俊六将军接到大本营杉山参谋总长亲笔信:1、在不妨碍大本营全面兵力运用之范围内,极力加强对敌压迫,牵制鄂东方面第7战区中国军队的反攻,必须进行黄州作战。2、黄州作战务需严加注意,不要因此妨碍大本营计划的全面兵力运用,同时又须达到歼灭敌主力,牵制敌兵力的最有效目的。为此,总军司令官对使用兵力及作战期限等须严密计划,认真指导。俊六总司令官将进攻黄州的作战交给第n军司令官横山勇,并将驻于安庆的第13军精锐第116师团拨归横山勇使用。将进攻黄州的时间定为:1943年11月初。

    横山勇对进攻鄂东进行了认真策划,横山勇决定,日军先迂回黄州西北方,再向黄州进攻。

    横山勇决定用于进攻黄州的部队为:山本三男中将的第3师团;赤鹿理中将的第13师团;佐久间为人中将的第68师团;澄田来四郎中将的第39师团;岩永德中将的第116师团(第13军);军直辖的佐佐木支队。共十余万人,且几乎都是精锐师团)参加黄州作战的还有汪精卫在武汉区的黄卫军、定国军、中国人民自卫军等部第5师、第12师、第11师、第13师、第128师(师长古鼎新)等数万人。屏蔽于外围。

    日军进攻初期。新近才正式升任第7战区司令长官的易安华将军,亦未完全判明日军此次进攻的真正企图,置重兵于鄂东,黄石地区的机动部队也向南移动,企图侧击向鄂东进攻之敌。黄州附近兵力空虚。

    11月2日。日军第116师团和第68师团,从怀宁向西进攻,日军钳形攻歼动员第3军。11月9日,第116师团从突然掉锋北进,向胜利以北地区的动员第4军进攻。第3师团向西直取武|穴,如同一把钢刀,将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的第一线部队从中劈开。与第3师团齐头并进的佐佐木支队、第13师团和第39师团,企图将第3军和第1集团军主力第7军包围歼灭。第3军和6军与敌展开激战。

    11月9日战区司令易安华得到日军将进攻黄冈的报告后,迅速调整了兵力部署。1、令善打硬仗的第4军余程万之11师守卫黄州城。2、令黄石地区的机动兵团和其他强有力的部队,转进于西南,保持外线主动,待机夹击前来攻黄州的日军。3、令一部兵力在黄州西北方向,作节节抵抗,以争取时间,掩护机动兵团转进。4、令预作守卫九江要塞的精锐主力第8军,从鄂东策应黄州决战。5、令长江上游的游击部队,派出较强的兵力,向敌后出击。

    黄州城的外围战于11月18日开始打响。11月22日,第3师团在空降部队配合下,攻陷桃源,一部兵力转锋北向,配合第116师团进攻黄州城。

    11月25日,午夜12点,日军兵临黄州城下,在第116师团长岩永中将统一指挥下,五个联队的兵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攻城。余程万师长指挥该部一万三千名将士孤军奋战,经三天四夜浴血搏斗,日军除在四面城下堆尸如山外,未能前进一步。在日军飞机和大炮连日不断的轰炸下,黄州城变成一片火海。但守军在余程万督率下,官兵士气格外高昂,处处都响着钢铁般誓言:寸土不让,誓与黄州共存亡!

    横山勇在黄州城外急得团团转,他做梦也设想到这个黄州城竟如此难攻。一厢情愿地认为,余程万军抵抗如此顽强,肯定是四面都被大军困死,没有退路,才在绝望中作背水一战。于是,11月28日,横山勇向攻城部队下达命令:立即在黄州城的任何一方撤出攻城部队,为余程万的第11师让出一条生路,准其突围。

    在黄州城下碰得鼻青脸肿的岩永中将,也以为横山勇的这个办法可以拯救数万攻城大军,于11月28日下午3时许,命令黄州东南方攻城的日军,立即撤出战斗,转移到北门加入攻城战斗。但是,余程万的部队,只为保土杀敌,绝非为求生路。日军一再增加兵力,从北面、西面猛攻,企图把余程万军从东南门赶出去。敌机在城上空反复轰炸,大炮向城内乱轰。“生路”让出一天多了,没有一个守军从那儿出去。日军从北门、西北突破若干缺口,守军寸步不让,与敌展开激烈巷战,日军死伤严重。

    横山勇怒火万丈,怒吼道:“给我放火烧!把黄州城全部烧掉!”攻城日军接到军司令官放火烧城的命令,立即弄来许多汽油和其他引火材料,大肆纵火。但是,黄州城多为砖瓦和土墙瓦房,火势蔓延不快,火攻,无法动摇守军的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仍然毫无进展。横山勇暴跳如雷,捶着桌子大喊:“给我施放毒气!派部队爆破,把常德城全部摧毁掉!”

    12月3日,清晨,日军在付出死伤数万人的代价,用逐一爆破的手段将黄州变成一片废墟的同时,已陷入了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第7战区精锐第10军,已进抵黄州南方近郊,与第3师团和第68师团激战。第7战区第3集团军35师,突破长江黄州东面。集结于九江一线的第5集团军等部,于11月25日即大举南下,向黄州挺进。第15军,从三麻城长驱直下,挺进到黄冈地区,截断了日军归路。

    游击队于11月13日起,即对敌后发动反攻。攻取了不少日军据点,毙敌一千多名,缴获山炮、枪支和其它军需用品无数。日军这时才意识到中国军队已对其形成包围态势,全部退出黄州,在近郊小市镇和农庄中驻扎,与外围中国军队抗衡。

    12月7日,日军继续受到中国军队四面反攻,死伤枕藉。横山勇接到南京俊六总司令官转来大本营命令:第11军攻占黄州后,应长期确保,准备下一步作战。横山勇感到已无力确保,遂电告俊六大将,要求撤退。12月11日。易安华将军指挥各部,向黄州之敌发动总反攻,中国军队第10军,第5军,第3军这三支精锐打得尤为英勇顽强。日军抵挡不住,陷于被全歼境地,遂全线崩溃。横山勇擅自违令突围北逃;一路由东北

    向胜利逃窜;其主力只好从东北向胜利方向逃跑。

    东京,杉山参谋总长收到横山勇从前线发来的电报,不禁大吃一惊:没想到日军中最精锐的第11军团竟被打得如此之惨!

    此时,陆军部又接到俊六总司令官发来的电报,说第11军伤亡大惨,又面临绝境,无法执行大本营那道再行攻占常德的命令。第11军与南京总军之间发生尖锐矛盾。对此,总军司令官认为这都是大本营瞎指挥引起的,因此,对大本营十分恼怒。

    杉山参谋总长、东条英机陆相等人对此十分不安,担心这一连串的矛盾带来“出乎预料的事态”。决走放弃前项要第11军确保常德的命令。同时,急派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真田将军前往南京进行解释和调解。

    12月19日,夜,第11军残破之部队,从胜利拼死突围,又遭遇第3军等各部的阻击已乎被全歼灭。至此,日军战略企图彻底破产。安庆急急可危。至此日军有很长时间无法发动反攻。我军也压向安庆。把华中日伪军压缩在安徽、江苏。

    同时江南各战区和敌后各游击队也展开小规模进攻。

    至1943年底,江南广大的地区和资源回到了国人手中。中国工业在充足的原料支持下飞速发展,胜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也秘密派遣人员到陕北同共产党秘密协商,战后建立一个多党民主执政的国家。

 第21节 强国与受辱

    1943年10月。罗斯福和邱吉尔之间,电文频繁往来,两人都以极大的热情,倡导召开同盟国中四大强

    国首脑会议,策定反法西斯的全球战略。

    10月28日。蒋介石收到罗斯福的电报:……我正促成中、英、苏、美同盟之团结,我尚不知斯大林能否与我相晤,但在任何情况下,我极望与阁下及邱吉尔能及早晤于某处,时间为11月20日至25日之间……蒋介石当然乐意参加这样的会议,一方面可以提高他本人和中国地位,另方面也可力争同盟国的支援。当即给罗斯福回电:“同意”。我感到有利就让他去了,不过距离不是问题。

    因为斯大林一向看不起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承认中国为四强之一。因此,他先是以许多借口,拒绝到开罗与中国人同席赴会。经罗斯福驳斥后,仍坚持不赴会。

    罗斯福和邱吉尔只得将四大强国会议,分做两次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