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给倪语臣等人创造了机会。高丽放弃了这边,就是派人侦察也是应付一下,根本就没有查出任何实质的东西来。在高丽人的心中,这个岛上还是由耽罗人占据,所以,当大宋的船只前往高丽做生意时,他们反倒没有异常表现。
再加上倪语臣刻意让人宣传,说大宋船只与周边都建立了生意往来,其中就包括了济州岛,因此,大宋船只出入济州反而显得很正常了。
无论正不正常,反正高峰的船队是大宋的名义而来,高丽就是再有想法也不敢拿它怎么样,再加上船队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大解决了民众生活上的一些不足,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这样一来,高丽反倒更希望这个船队来进行生意。
“是该与高丽贵族建立一些通商渠道了。”高峰在给倪语臣的信中这样写道。
正文 第443章 首下西洋
如何与高丽贵族建立通商渠道的细节性问题是倪语臣考虑的事情,高峰并不会去管,他关注的是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派船队下西洋。
高峰自然知晓三百年后的郑和下西洋。那时郑和历时二十八年七次下西洋,远航到印度洋、东非、红海等地,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
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郑和下西洋是永乐大帝朱棣为了宣扬威德,派遣而出的一支外交与商贸双重任务的船队。其贸易虽然占比较重,却不是主要目的,因而随船而行的官兵就有二万五千人。
如此庞大的船队和人数,影响自然不同一般,因而它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称为“15世纪初中国人的伟大海上航行”。
相对于宋时,郑和还在未来,高峰却通过郑和下西洋看出海外贸易的巨大潜力,他这才决定派船队下西洋。
实际上,此时大宋的海外贸易盛况已是空前,就是西洋各国也多有联系,只是规模不大罢了。
高峰这次的想法是成规模的派遣船队下西洋,其看中的就是海外贸易这一块。
西洋各国的宝物很多,布匹、香货、皮货、杂货、药材等等,都是别具风格的,只要把大宋的丝绸、纸张、瓷器以及高峰自己研制出来的一系列消费品,拿到西洋去交换,绝对能赚到大钱。
当然,货物贸易只是高峰的一个目的,他更主要的目的便是引进阿拉伯马种。
阿拉伯马产于阿拉伯半岛,是一种聪明、活跃、富有耐力和适于骑乘的马种,它的体形优美,体格健壮,结构匀称,四肢发达,具有易于调教,气质温和,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不高等特点。再加上它的遗传性好,因此很是适合混种。后世差不多所有的骑乘马都有阿拉伯马的血统。高峰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决定引进阿拉伯马。
马匹的培育和改善并非一日之功。从日本东洋大马的改善上可以看出,日本分两个阶段、用时三十多年,通过引进阿拉伯马种,这才在国内培育了上百万匹东洋战马。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国家性质的战略,一般人根本做不起来。
高峰不能依靠大宋朝廷,更无法借助其力量,他只能依赖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马匹的改造。
好在他对战马的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五到十万匹便能满意,不过,若是能繁殖出更多,他也不会有意见。
从技术上讲,繁殖马匹早已比较成熟。张白仁手下有一大批育骡人员,他们不光有丰富的育骡经验,还具有丰富的育马经验,这是高峰专门让他们习练出来的能力,其目的也是为了下一步的应用。
这是第一次组织船队超远距离航行,它比大宋与济州岛之间的航行还要难以揣摩,因而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首先是带队人的选择。此人既要有威望,又要有眼光,还要有临机处置的能力,因而不是谁都可以做这个的。
倪语臣等人各有一摊子事,不可能离开。韩强一直带着海船,按说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他的临机处置能力弱,再加上济州岛海上的防御也需要他,因而韩强不适合带队。
不用韩强,高峰却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那就是何青。
何青是芒砀山下的何家庄人,那次何家庄与樊家寨比赛,何青表现优异,不但跑步得了第一,还有不错的品性表现,因此深受高峰喜欢。
后来高峰派他到全国各地去寻找矿石,他的表现又令高峰大吃一惊。其不但跑遍了大半个大宋,还找来了各类矿物,其品种之全完全出了高峰预料之处。高峰后续的研究之所以顺利进行,也与这分不开。
后来,高峰便有意培养他。先是令他采办矿石,又管理了一段时间的作坊,还在芒砀山的保家军中任了一段时间的职,及至济州岛开建,便把他招了过来。
几经观察,高峰发现,何青确实是一名可以担当大任的人。此人能吃苦,任劳怨,品性好,不死板,凡是交待他的事情,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更主要的是他很爱学习,也很善思考,一些不懂的,很快就能通过学习上路,这正是高峰看重他的原因。
为了锻炼何青,高峰便让他提前接手船队,海上的训练,行船知识的掌握,应急情况的处置,各国风俗人情的了解等都让何青做了准备,他就是要把何青培养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郑和。
确定了带队人,下面就是船只、随船人员、所携装备和货物等一系列事情的安排了。
这次船队不是为了宣扬武力,也不是搞国国外交,但必须师出有名,同时还要预防海盗和它国势力的觊觎,因此相应名义和武备必须做到。
名义自然是大宋使船的名义,反正也不会有人去查证,借用就借用了。
船只都进行过改装,上面的武器装备也是最新式的,这是武备的基本举措。
除了船员、兵士外,高峰还派出了一批专业人士随船而行,引导员、翻译员、航海专家、医护员、厨师等,还有一批专门进行生意的人士。
有了这帮人随行,一般的问题都能迎刃解决,至于特殊事件,只能由何青临机处理了。
另外,高峰还画出了简略的航海图,标注了大体的方位和路途,还有亲自设计并制作出来的指南针,这些都配备给了船队。
实际上整个活动最困难的是生活补给。肉类好说,可以做成罐头,口感和保质期都很长,一路下来影响不会很大,但是蔬菜和水果的补给就有些麻烦。
蔬菜和水果补充身体必需的生命元素,没有它,定会让船员生病,甚至会影响生命安全,因而极为关键。
船队是可以在一些港口停靠补给,却不能保证每次需求都能补给得上,因而随船携带必不可少。
携带是可以,只是如何保证它的长期不变质才是关键,为此,高峰想出了一些方法。比如,制作水果或蔬菜罐头,腌制或制作菜干,等等方式都确保了蔬菜或水果的长期保质。
更好的是高峰采用了一种科学包装方法——真空包装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新鲜蔬菜保质期更长,因而更受欢迎。
总之,为了这次航海,高峰尽一切能力准备,以免路途上出现问题。
当一切准备妥当,高峰的指令终于下来,二十艘改造过的商船便由济州岛出发,一路向南,经南海过马六甲海峡,浩浩荡荡地驶入了印度洋面。
正文 第444章 风云突起
船队出发了,高峰无法预知结果,只能寄望天公做美,不要出现太恶劣的天气。
此时交通不发达,通讯也不发达,就是天气也无法进行预测预报,所有的一切都是靠天吃饭,来不得半点机巧。
高峰无法保证船队一路顺利安全,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们无恙,这样或许能得到心理的安慰。
“还是自己的实力太弱了,要是有蒸汽机和焊接技术,就能生产出钢铁大船来,那时就是周游世界也无惧了。”高峰喃喃地念叨了一句。
这是他奋斗的一个目标,却是暂时无法实现的大计。
蒸汽机,高峰早就开始了研究,只是其原理虽然简单,却因工艺问题,产品很难做理想,他一时还不能把它拿到台面上来。
没有这个机器,很多事情都将受到约束,高峰只能把想法压在心里。
“必须加快材料的研究和工艺制作水平的提高。”高峰又念叨了一句。
只是他知道这两项工作的进行何其难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循序渐进的关系,想要飞跃,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行,可在这个纯手工业的时代,许多事情不过是想想,要是落实还真不容易。
没有电、没有机械动力,更没有智能或可靠的测量设备,一切只能缓步推进。
别在不说,仅一个标尺就令高峰头痛半天。他心中的很多公式都是使用国际单位,可那些国际单位在时下并不通用。时间、距离、重量、温度等等基本量都需要重新界定。
不但要界定,还要确立与时下的换算关系,更得要制作出相应的标准量来,这才是令人头痛的地方。
无奈之间,高峰只能用概念进行约定,比如,通过时、分、秒等时间之间的关系来取“秒”,通过前世中了解到宋尺合31。68厘米来取“米”,通过一斤合十六两来取“千克”,如此等等,就算中间有出入也不是很大了。
各种关系确定下来,高峰才开始制作量器,只是这些量器因工艺问题都不是很精确,所以,不同地点生产的产品,在对接时很容易出现偏差,这也是他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抛开这些不说,一些新材料也不容易获得。高峰知晓的一些合金组成方式能制作出来了已经制作出来了,可大部分因工艺问题无法实现,温度、压力不好控,精准的配比检测不出来,等等都是影响研究新材料的重要因素,他只能暂时搁置在一旁。
不过,令高峰振奋的消息还是有的,最主要的一道消息便是闫季忠培育出了青霉素。
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它的出现将大大改善人们对细菌感染束手无策的状况,从而提高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因而意义极其重大。有了青霉素,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外伤等病症的治疗已不在话下。
闫季忠要搞剖腹产,伤口的防治和恢复就要用到青霉素,再加上高峰给他建议的输血理论,其技术关键已经攻克,接下来只需临床试验就可验出效果。
闫季忠的事情搞定还是其次,高峰更欣慰的是有了青霉素将救治更多的病症和更多的病人,特别是在不久以后的大规模战争中,将会大大减少人员的死亡率。
……
转眼间,高峰任知县已近四年。
前两年搞基础发展,后两年全面提升,如今每年下来,一个县城的收入早已超过了五百万缗。
此时人们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和谐井然,家家有存粮、户户有余钱,可以说在整个大宋就没有比生活在丰’县的人们更富裕和幸福的了。
这里的人们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不用担心上学、看病问题,也不用担心社会安全问题,他们只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没有了生活的烦恼。
有了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