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着这个心情,又借着赵明诚即将上任要为之送行的理由,高峰携风小默来到了归来堂。
赵明诚夫妇因受其父辈的影响,又在蔡京的诬陷下丢了官,他们只得回到青州故居生活,在这里他们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
不清贫不行,金石字画可都是值钱的玩意,特别是对这两位研究到痴迷的人来说,金石字画的需求更是海量的,就算之前家中再殷实,赵明诚夫妇也禁不住这番折腾,他们只得省吃俭用达到目的。
不过,当高峰看到因得到消息早就恭候在院门外的赵氏夫妇时,却又感到他们很平静,也很充实和快乐,这大概就是远离朝堂获得的心境吧。
这时,高峰突然有种后悔的感觉。这种平静的生活或许就是李清照希望过的,他不应该打扰到这份平静。
事实上高峰知道,赵明诚除了在研究金石字画上有所成就外,在其它方面并不突出,特别是在做官上,简直是一团糟。由他来做官,还不如专职搞研究,大不了他设个基金支持一下。
只是此是说什么都晚了,木已成舟,历史的轨迹还是继续推动吧。
赵明诚看上去似个翩翩君子,见到高峰夫妇立马笑逐颜开。而高峰与他示意之后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那名中年女子。
荆钗布裙,朴素尔雅,神情淡然,心境恬静,更有一种淡淡的书卷之气流露。
这就是李清照,这就是易安居士,这就是心目中的偶像,虽然她貌不惊人,也没有华丽的穿着,但她站在那里就似一碗干净的水,无华而清澈。
高峰观望一阵,不由得失神起来,直到风小默在旁提示性的碰了他一下,才上前道了声:“清照姐姐。”
嗯?一行人全都懵懂了,这是什么称呼?
要说从年龄上,这么称呼也不为过,可按风俗来说,你不称声赵夫人,也应该称声嫂子吧,可这个清照姐姐就显得太过亲近了吧。
风小默还好,她早就听到高峰念叨过大才女李清照,那是一种由衷地欣赏,可赵明诚就不理解了。你小子也太不拿自己当外人了吧,什么意思,把我当姐夫看?我有你这样的小舅子吗?如果真有这样的小舅子就好喽,将来还愁什么升官发财?
赵明诚自然不会对高峰介意,高峰可是他的大恩人,赋闲在家十多年,没有高峰,哪来他的出仕,不就是一个称呼吗?我能接受。
正文 第508章 清照之家
大家蒙圈,李清照自然也不例外。她自信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高知州,虽然他的大名早已传出,甚至还有几首诗词也让她欣赏,但她不认为他认识自己。
自己和丈夫算是朝廷贬谪的人,虽然这些年致力于一些金石研究,可研究成果却并未向外公布,因此不可能引起太多的关注。再者说,就是有人关注,核心的也是丈夫赵明诚,她还是在次要位置,不可能让人多看一眼。因而,这位高知州的谄媚或许另有原因。
当然,李清照也没有把高峰想得太差。无论怎么说,高峰都是身兼青州知府等数职,他平宋江、搞发展的名望还是令她敬佩的,更主要的是高峰对赵明诚的帮助,使得赵明诚最近开心了不少,而这个正是李清照最在意的。
李清照怎么想也想不到高峰之所以对她另眼相看并非其它原因,而是因为她的那些诗词和她的傲骨情怀。
当然,这些除了高峰外,谁也不知道原因。
个中自然不好明说。李清照的很多诗词虽然流传到后世,并很受欢迎,但大都是她的闺中之作,到目前为止她还很少拿出来炫耀,也就是说,此事知之者甚少。不但如此,就是她后来的一些事迹和佳作连她本人也无法预知,更无法预测可以流芳千古了。
李清照为千古第一才女,自然与此事有关,只是现在高峰除了对她表示敬重外,实在无法说出更多细节,毕竟作为后来人他不能透露太多玄机,当然,高峰明白,有些事若没有发生,就是他说了也没有人相信,还不如让大家糊涂些的好。
当然,蒙归蒙,不解归不解,李清照还是很自然的上前道:“见过高大人。”
这是正常的礼节,却一下子把高峰惊醒过来,他好似失态了。
就算是知道失态,高峰也不愿意改正,他认定称李清照声姐姐赚大了。
“清照姐姐才华出众,乃千古第一才女,今日得见,小弟三生有幸,望姐姐不要客气,以后称我为高峰即可。”高峰恭谨地说道。
这句是高峰的心里话。事实上,李清照的名声在一定的圈子里还是传播开来了,千古第一才女虽然未得到公开,但要让大家说出几个超越她的人,却也没有几个,高峰如此称呼自无不妥。
当然了,李清照及赵明诚可不这么认为,他们看出高峰对他夫妻二人另眼相看,这话应有几分客套的成份在。因而李清照说道:“高大人身临寒舍,乃鄙夫妇的荣幸,岂敢僭越无礼?再者,还请高大人莫要逗趣民妇,千古第一才女实在不敢当。”
李清照说得不卑不亢,也有几分谦逊在里头。高峰知其性情刚烈,明白不能太过急躁,于是不再坚持。在赵明诚的引领下,与风小默随他们夫妇二人入了院内。
这就是李清照生活的地方!高峰抬眼望去,只见整个院子虽然干净而清雅,却也显得简陋。由此可见,这夫妇二人把钱财都用在了金石字画的研究上了,以致于院子都没有多加装饰。高峰更由此推断,李清照这些年的生活是极为清贫的。
当然,从李清照知足的神情上,高峰还是可以看出,她这些年虽然清贫,却也应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
她不是一个喜爱吵闹的人,也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她能陪着丈夫沉迷于金石研究,也能跳出世俗做出令众多女性望而生畏的事情,她能高傲地活着,也能委曲求全……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要由她的意志来决定。
但,她更愿意自己是个小女人,由丈夫知疼知热,做一些热衷的事情,特别是经历过家庭剧变的她更喜欢宁静而安逸的生活,而这十多年里,她就生活在这种氛围里。
李清照非常羡慕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她把这一段青州生活当作了归隐,于是便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内容,将自家之舍称之为“归来堂”,之室称为“易安室”,而她则称为“易安居士”。
易安,这正是李清照的心态表现,她太容易满足了,所以,她现在是幸福和快乐的。
本来,高峰也不想打破她的这种平静,但他知道,就是没有他,她的生活也会改变,而且会令她愈来愈不幸,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参与到她的生活中去,或许,在有意之下能改变她的命运波折。
院子是赵挺之早年置办的,规模确实不小。正房、厢房,加上前后院的各个房舍,合计得有数十间,甚至在院中还有各式亭台楼阁,李清照就是在这里渡过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边走赵明诚边介绍道:“高大人,院中的房大部分都被我们改成了书房,如今我们夫妻也只剩下这些了。”
赵明诚的话说得实在。他们夫妇笃志于收藏、考证,因而藏书极富,他们就是希望能尽天下古文奇字。
赵挺之居相位,亲朋好友多在馆阁就职,馆阁中藏有较多的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于是赵明诚夫妇便借用这个便利条件去尽力传写,这才有了巨量的收藏。
当然,他们也搜讨了不少珍籍,这些珍籍价格高昂,就需要他们节衣缩食了。
夫妇二人为了收集这些,倾尽了全力,虽还没到卖房产的程度,却也因此失去了富裕的生活,但这对他们来讲,特别是李清照来讲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们获得了另外一种富足,那就是知识。
当他们每获一书时,即共同校勘、记录和研究,同时还会把书籍珍藏起来,登记编目、按类罗列。
这是他们真正的财富,有了这些他们十分知足。
高峰对金石字画虽然没有研究,也看不懂其中的内涵,却知道它们的价值,甚至明白有些根本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也就是说,仅他们夫妇的这些收藏,不要说在后世,就是在当下也是价值连城,何况还有他们的心血倾注,赵明诚夫妇做此事,当为功得无量之事。
谈话间,几人不觉来到一座房前,高峰抬头望去,只见那门脸正上方挂有三字大匾:“归来堂”。
正文 第509章 合作提议
归来堂中一如院内清贫,除了书籍和基本的生活用具外,根本没有多余的物件。
赵明诚谦意地说道:“寒室简陋,招待不周,还望大人海涵。”
这份谦意赵明诚也就只对高峰去说,别人还真得不到这个荣幸。
赵明诚本为宰相之子,什么世面和人物没见过,虽然赵家后来落了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明诚结识的依然是有层次的人物,因而一般人还真没被他放在眼里。
再者说,他致力于金石研究,大量的金钱和精力都花在了那上面,对一些礼仪和俗事也就放任了,因而,那种寒室的说辞他都懒得去说。
赵明诚这种态度,至于别人怎么想他才不会去管,反正又没有人去惹他,他乐得逍遥。
当然,对高峰又是不同,主要还是因为高峰对他的恩惠,还有,高峰下一步就是他的上司,此种情况下就算不落俗拍马,他也会做出礼节性的客套来。
高峰自然不会在意赵家的简陋,他坦然说道:“赵大人就不要客气了,高某此番前来,一为赵大人继任送行,二想与赵大人合作。”
他没有说出第三个来意——见见李清照,实际上这才是他这番前来的主要原因,至于其它,他真的不太在意。
“大人要与下官合作什么?”赵明诚不解地问道。
若第一件事还能理解的话,那第二件事就出乎赵明诚的意料了,他不知道高峰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高峰笑笑道:“赵大人编纂的《金石录》至今没有刊印,我想与大人合作刊印发行,你看可好?还有—”
根本不等高峰说完,赵明诚便打断了他:“大人也对《金石录》感兴趣?”
《金石录》确实是赵氏夫妇的呕心之作,可那也仅限于两人,真正对此感兴趣的人并不多,如今听到高峰对此感兴趣,赵明诚就如遇到知己一般。
只是他知道,高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虽然官做得很大,也有能力擒住宋江,可是从士农工商这个角度来说,他还是把高峰划到工商的行列里去,不为别的,只因高峰的起家就是从这里开始。
至于高峰也能吟几首歪诗,讲几个不着调的故事,搞一些不入流的曲艺歌剧等,在赵明诚眼中还上不了台面,毕竟他身边有才华的人才太多了,仅一个李清照就是超越高峰的存在。
一个商人,对一本枯燥至极的书籍感兴趣,当然超出了赵明诚的预料。只是,他马上就明白了,高峰这哪里是感兴趣,明显是一种商业的运作,这是要拿他的书卖钱呢。
赵明诚问完后便是一怔,因为他不知道后面说什么好。自己的辛苦劳作,居然被高峰觊觎,他心中有份不甘,他甚至怀疑高峰之所以推荐他入仕就是这个目的,只是他现在还不敢把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