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蚁贼-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舍抬头观望天色,乌腾腾的烟雾,将蓝天都快熏染黑了,有件安排在后日的事儿,看来需得提前,他道:“祭拜箕子墓的活动,提前到今天下午吧。”

  周武王克殷商,箕子耻臣周,东入朝鲜,周武王封他为诸侯,他的受封之地便是平壤。在高丽的历史上,箕子的国家叫做后朝鲜。邓舍数日前,到城中的箕子祠看过,高丽人设置的木主没有损于战火,上边题写道:“朝鲜后代始祖”。

  箕子在高丽的影响很大,高丽人尚白之俗,一说即为商代尚白的遗风,箕子带去的。平壤旧城内,邓舍也去看过,至今尚存箕子所画的井田。之前洪继勋起草的《告高丽人等书》里,曾把箕子郑而重之的列举出来,做为中原、高丽本为一家的凭证,邓舍今在平壤,更没道理不去拜祭箕子墓。

  平壤城中,除了箕子祠,还有个檀君祠,檀君较之箕子为早,其所在的时代即高丽人所称的“前朝鲜”。邓舍祭拜箕子墓前,先去了檀君祠,他穿白着冠,居首拜倒,庆千兴、河光秀陪拜左右,再后边则是文华国诸人。

  祭拜的人中另外还有降将、降官数十,以及城中土著有名望而归顺的百十人和挑选出来的土著、汉卒、丽卒的代表,一大群人就在满城残烟余火处处的背景下,匆匆拜祭。

  随后,邓舍临时起意,数百人转到文庙,又拜了高丽人供奉的孔圣人等五圣十哲。要说,祭拜文庙得有一套繁琐的礼节,仓促间来不及准备,心意到了就是。

  箕子墓位处城外西北的兔山,去城不过半里。数百人迤逦出城,抬着祭品,攀登上山,兔山山势甚高,一条石径上去,迎面两个唐人衣冠的翁仲对立,左右跪有石羊和驮碑的石龟。

  邓舍做的有准备,他依足了礼节,一个个程序摆出,直用了两个时辰才算完备。

  礼仪成,不得不讲话。预定好了先让一个高丽降官来讲。官职最高、最得亲信的自然是河光秀,但他肯定不成;庆千兴是个武将,也不合适,可惜李春富破城时受了伤,要不然完全可以逼迫他来,西京留守官儿那是从二品的大员,足够格儿。

  退而求其次,副留守降了,名叫朴献忠,官居三品,勉勉强强也还过的去。他颤巍巍站在墓前,抖索索鹌鹑也似,面对文华国、河光秀恶狠狠的目光,迎着千余警戒士卒的刀枪,虽打的有草稿,他却也是真正的“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了。

  好在没出差错,待他下来,邓舍给个鼓励的眼神,朴献忠浑身抖个不住,不知是后怕的余劲儿没过,抑或是因受到邓舍的表扬而激动。

  河光秀凑到他身边,凶巴巴道:“老王八蛋,难得个风光机会,被你抢走。”他不怨邓舍不给他这个机会,只怨朴献忠抢了他的风头,在底下挥了两下胳膊,以示威胁。朴献忠冒出一头冷汗,又开始不知所云,惶恐道:“是,是。”

  邓舍走上前去,转身面对诸人站好。一两千人肃立不语,他微微笑了笑,道:“平壤,箕子遗地;自大同江而北为汉唐故地。我今来此为的是同胞团聚,箕子,为你之祖,也是我之祖,你我本为同族。我朝弃尔等久矣,今归故乡。”接过亲兵递过来的箭矢,他折断为誓,道,“今在箕子墓前,折箭为誓。天地为证,自今而后,我大宋必……,不放弃,不抛弃。”

  汉唐故地远比邓舍说的范围大,不过大同江以南的,他没有精力顾及。既然王京派来了使者,不如暂且安慰其心,告诉高丽王,他想要的,到此为止。

  河光秀第一个拜倒大呼,道出安排好的台词:“上万户我大将军威武!”这一句却是他自作主张加上的,接着道,“我与大宋,本为一家,宋不弃我,我不抛宋。不放弃、不抛弃!”

  数千人乃共同跪倒呼叫:“宋不弃我,我不抛宋。”

  邓舍抬起头,闪亮的阳光照耀在将士们的盔甲上,反射出闪亮的光芒。往山下看,不远处的平壤城,以至再往东、往西,数百里的锦绣江山,温驯便如被驯服的猛兽,老老实实地盘踞在他的脚下。

  ※※※

  注:

  1、箕子耻臣周,东入朝鲜。

  “武王克殷,箕子耻臣周,走之朝鲜,今平壤也。殷民从之者五千人,诗书礼乐及百工之具皆备。周人因而封之。箕子不受。子松,始受周命为朝鲜侯。亦曰韩侯。韩,方言大也。《诗》所谓王锡韩侯者,即其后也。”

  “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鲜而不臣也。”箕子“都平壤城”。箕子朝鲜的历史延续千余年,“至四十一代孙准”,被西汉初年的“燕人卫满夺其地”,“是为卫满朝鲜”。

  ——卫满朝鲜是朝鲜半岛历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献证明的国家。

  因卫满朝鲜不奉汉诏、阻绝使者,又到汉武帝元封二年,武帝“遣将讨之,定为四郡”,以平壤“为乐浪郡”。“汉武既灭卫氏,以其地置真番、玄菟、乐浪、临屯四郡。玄菟,今咸镜南道。乐浪,今黄海平安二道。临屯,地在今汉江以北。自此至晋初,其地属于中国为郡县者,盖四百年焉。”

  唐朝时期,在平壤置“安东都护府”,玄宗后弃之。元初,以平壤“为东宁府”,后升为东宁路总管府,后归还高丽,复为西京。

  2、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可说是朝鲜半岛文明开化之始。

  箕子胥余是殷末著名贤臣,因其品行高尚,被孔子誉为殷之“三仁”之一。……,箕子率其族人出走朝鲜。箕子入朝鲜半岛不仅传去了先进的文化,先进的农耕、养蚕、织作技术,还带入了大量青铜器,另外还制定了“犯禁八条”这样的法律条文,以致于箕子朝鲜被中原誉为“君子之国”。大量中国古代典籍和朝鲜史书的记载与在朝鲜出土的青铜器、陶器以及朝鲜的地面古迹三方面相互印证,都证实了箕子朝鲜的存在。

  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都珍视这一有据可查的史实。在朝鲜有自己的历史记载以来,或者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前,朝鲜、韩国的史书、教科书都沿袭了这一历史学说。

  3、朝鲜后代始祖。

  “武王克商,封箕子于此,是为后朝鲜。”“……檀君是为前朝鲜。”

  平壤城中“东有箕祠,礼设木主;题曰‘朝鲜后代始祖’。盖尊檀君为其建邦启土,宜以箕子为其继世传绪也。”

  4、至今尚存箕子所画的井田。

  “旧城内,箕子所画井田,形制尚有存者,如直路之类是也。”——此为宋人记载。

  5、五圣十哲。

  平壤“文庙在乡校,五圣十哲皆塑像”。

  “元初,释奠先圣,以颜孟配享,盖用宋金旧制,至延祐三年,始增曾子、子思配享。”“延祐三年秋七月,诏春秋释奠于先圣,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至顺元年……加封……颜子,兗国复圣公;曾子,郕国宗圣公;子思,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

  朝代不同,配享圣哲也不相同。曾子、子思并非到元朝才开始配享,曾子在唐时、子思在宋时就已经入了配享之列。配享最早的是颜回,三国时期就配享了;孟子和子思一样,配享始自宋。

  五圣:至圣孔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亚圣孟子。

  十哲:祭孔时陪祭的第二等,唐开元时定为圣门四科弟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颜渊升为配享,宋端平二年升子思补十哲之缺。咸淳三年,子思升为配享,升颛孙师为十哲之一。

  清朝时期,增朱子为第十一哲;又增有若,位居朱子之前。有若也是孔子的弟子,也就是说,孔庙十二哲只有朱子不是孔门弟子。

  除圣哲之外,历代帝王均封的有配享先贤,如董仲舒、韩愈、寇准、王阳明等,到民国时期共有156人,最后一个列入孔庙的先贤是梁启超。

  6、箕子墓位处城外西北的兔山。

  “墓在兔山,维城干隅。有两翁仲,如唐巾裾。点以斑斓之苔藓,如衣锦绣之文襦。左右列以跪|乳之石羊,碑碣驮以昂首之龟趺。为圆亭以设拜位,累乱石以为庭除。此则其报本之意虽隆,而备物之礼亦疏也。”


  第三卷 英雄无声天地老

  第一章 关铎(一)

  辽阳向为关东重镇,早在战国时期,燕人就在此筑城。历经千余年的风雨,看过多少金戈铁马,这片土地上上演过多少人间悲喜,风雨几度,而雄城依然。

  到的辽朝时期,又几度经营,更曾升格为陪都,幅员三十里。金、元皆因旧城。蒙元无道,天下汹汹。小明王起事,北伐中路军远出塞外,就在年前,数十万红巾转入辽东,鏖战辽阳城下,围数十里,血战十数日,一朝得破,城头的大旗变幻,这座城自此姓了宋。

  九月初的一个下午,阳光明媚,和风徐徐,温而不热。

  虽然有临战的警戒,正值秋收使节,辽阳东城门出入的百姓依然不少。乱世粮食比人金贵,一点儿不能浪费。衣衫褴褛的农夫们排着队,由士卒监管着,出城的两手空空,回城的则或者扛着一捆捆的麦穗,又或者拉着采集的野菜、马料儿。

  偶尔也会有骑着快马的士卒加入其中,他们横冲直撞,用马鞭和刀鞘硬生生挤出条通道。他们要么是出城巡逻,要么是有军情回报。挨了打的百姓自认倒霉,谁叫没眼力劲儿呢?怎么就没早点看到,老老实实地让道?

  守门的士卒有和斥候熟识的,检查出入城百姓凭证的块儿,不忘大声招呼两句,问问有没甚么可以说的消息。元军要来的传言好几个月了,至今没见一点儿动静,难免有些人心惶惶。

  问归问,回城的斥候无一例外不会说出一个字儿,关平章军纪严明,他老人家的铡刀可不是吃素的。不过,今天倒是出了个例外。回城的斥候大老远就高声叫喊:“赶了百姓,……狗日的,给老子让道儿!让道儿!”

  这等火剌剌的场面,门卒瞧惯了的,每个斥候回城都是如此,没当回事儿。两三个认识他的,笑骂道:“你狗娘养的回个城,……”没等他们说完,那斥候又叫道:“快点儿赶了百姓,赶紧入城。关城门,关城门!”

  他一脸惶急,吓了门卒一跳,下意识地反应,问道:“鞑子来了?”斥候道:“不是鞑子,打的咱大宋旗号,真假不知。俺得赶紧去报关平章。”拿起马鞭,抽了几下拥挤的人群,门卒意识到了重要性,提起枪戈,推搡着在前给他开道。

  城门的百姓顿时炸了锅,不管来的是敌是友,保命第一,个个着急进城。乱哄哄成一片,挤做一团,你踩了他的鞋,他踩了你的脚,胆子小的大哭叫嚷,体力弱的被拥倒在地。亏得有监管士卒的压制,一阵暴打,强迫着恢复了队列。

  门卒来不及审核,不能尽数放入城中,两个百夫长拔出马刀,连砍了三四个,才迫使着他们改了道,由士卒押送着,改从它门入城。好半天,城门口才安静下来。

  吊桥拉起,铁制的城门缓缓关闭,门卒匆忙奔走,布置防守。守门千户登上城楼,远远观望,不多时一支军马出现在了视线中。距离太远,差不多十里之外,打的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