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岳麓书院毕竟是一个民用机构,不是一个军事单位,防御得在紧密,也只能到一定的程度,至少不能达到常沙那样的防守。
麦柯正是抓住这一点无法克服的缺陷,泰山压卵一般,率领精锐大军,对他们突然袭击。
他就是要先声夺人。打乱曾国藩的步调,甚至打乱他的心神,让他不战自乱!
这种做法相当无赖,就如同大人一个小孩!
这个大人不但在实力上高出那个小孩无数倍。还要玩一个突然袭击!
不但突然袭击,而且上来就是全力以赴。
可是,这就是麦柯!
他那九路大军,本来就置于常沙于灭顶之灾,他这里还来个神出鬼没的第十路!
外面九只猛虎。一起冲上来咬他这只绵羊,麦柯则来个黑虎掏心,中间开花。
趁他们的注意力,都被九只猛虎吸引的时候,这只黑虎猛然就下爪了!
岳麓书院的首席领导人称为山长,相当于后世的院长或者大学校长。
麦柯打上山门的时候,山长正是丁善庆!
这个倒霉的山长,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家。
他不但洁身自好,而且兢兢业业育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因此。他有非常高的声望!
如果排名的话,他堪称中华上国第一名好校长。
在中华上国拿了第一,自然也就是世界第一了。
可惜,他是生不逢时,正好和麦柯对上。
丁善庆号自庵、养斋,道光皇帝赐字伊辅,时人称之伊辅公,瑚湖南青泉县人。
他是道光三年的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道光老师。历珪州、光东乡试主考官,国子监司业,会试分校,顺天乡试同考。官光西学政。
在他履职过程中,“多拔寒畯,教人先行而后文”,教育思想以“体用兼行”为旨。
他的当官之路很是顺畅,官至侍读学士,授三品衔。
从道光二十六年起。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
到今天麦柯到来,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五年。
因为曾国藩从岳麓书院毕业,所以曾国藩一直以师长干系对待他。
但是曾国藩毕业的年头比丁善庆当山长早多了,他本身又是朝廷一品大员,而且还是现任的,比丁善庆高多了。
丁善庆不过三品,还是历史记录,早就卸任不在其位了。
因此,虽然称呼上各自把对方高抬,实际上二人的真实关系,就是平辈论交。
别看丁善庆文人一枚,一生所为也都是文科管理一类的事情,他对军事的研究,却是最多的!
他不但对军事一类深有体会,还有一部长篇大论,把他的研究成果,都纪录了下来。
那部军事著作的名称就是《左氏兵论》。
丁善庆的这种军事才能,大概继承了家学渊源,盖因他的高祖丁福,就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封武德将军。
后世昌平,也就没有专业学武了。
不过到了丁善庆,情况大变。
军事才能不但变得非常重要,而且成了立身之本,保命之道。
因此,丁善庆担任山长之余,还督工修造战船,接济水师。
又成立恭武社,使学生参加操练和学习火器。
同时,还主张坚守常沙,并遗书与其弟,誓与省城共存亡,又命其子丁驯日夜巡查城防。
作为军事研究大家,他多次和曾国藩协谈,共同确定对常沙的防守方案。
其它具体的布局不说,仅仅是岳麓山和常沙的互为犄角,二人就动了不少心思。
现在的布局是,岳麓山成了个军事重镇!
从山顶到山腰,从山腰到山脚,从山地到山前平地,层层布防,处处都是要塞式防御工事。
除此以外,还建立了两条通道,一条明,一条暗,准备在紧急时刻,增援情势危急的一方。
麦柯和羊种率领羊家军,也是整整二十万,都是羊家军的精锐,都是从差不多五十万大军中遴选出来的佼佼者!
兵士精兵,将是强将!
主要将领,都是羊家嫡系子弟!
关于这个,羊种感到想到骄傲!
我羊家子弟人口众多,需要多少有多少!
这支大军突然出现,咔嚓一声,就把常沙和岳麓山之间的链接给隔断了!
这还有赖于天军诡异的出兵方式。
这当然是灵犀一动的杰作。
只要你有了目的地,不管多少人,灵犀一动都能够把那些部队瞬间移动到指定地点。
敌人就是想防,也无从防起。
他们能做的,只有从天军到达那一刻起,和天军对垒!
你如果力量强大,可以赶走这些不速之客。
如果力量不够强大,那就挡住天军的进攻。
如果比较软弱,那就等着被天军吃掉吧!
麦柯不管这些,高声喊道:“天军大总管麦柯来访,求见山长,敬请惠允!”
。
PS: 刚刚结束了阁推荐,谢谢各位朋友的倾力支持!
新书求收藏推荐支持!
………………………………
第1361章 经世致用踪源
丁善庆这位山长,被麦柯打搅的时候,正在忙。
忙什么呢?
当然就是他一贯所忙的事情。
因为岳麓书院门生众多,在满清朝廷和乡野都是举足轻重,是当代文人的一面旗帜,因此,作为山长,必须把这面旗帜坚持扛下去,而且让它高高飘扬。
如果是和平时代,这个还问题不大,反正大家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就行了。
但是如今,就非常苦难了。
因为什么呢?
因为岳麓书院培养出来的文人,如果成功,必定是岳麓书院的成功,好事都算在岳麓书院的头上。
如果失败呢?这自然也有大部分责任,算在岳麓书院头上。
现在连皇上都在两河战场被打得一败涂地,咸丰自己也靠替身的拼死掩护才得以逃得性命,政治上失败得无以复加,岳麓书院的名声如何能够保全?
但是,别人都能失望,都能放弃,唯独他这个山长不能!
因此,丁善庆力图挽救危局!
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那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所以,丁善庆格外繁忙。
幸亏他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一天就是睡三四个小时的觉,也没有干系,照样每天精神抖擞!
不但每天精神饱满,而且保持了一副相当富态的面容。
毕竟忙是忙,可是他不愁吃穿啊!
朝廷给的财政拨款很丰裕不说,他的学生,还真没有几个不是家财万贯的。
不过这些外在条件再好,如果不是他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会让他瘦骨嶙嶙的!
他是真正的作到了心宽体胖的!
这直接和他的学术素养有关。
宋明以降,程朱理学统治学术界,所有的文人,都是理学生。
理学生的追求,概括来说。就是六个字,叫做“存天理,灭人欲”。
这也是程朱理学的精髓,是一个自称是理学生。而且是真正的理学生的终生追求。
其中存天理的理,就是理学的理,这是理学的名称来源。
而在理的前面,加上一个天字,就说明了这个理。是至高的理,是最终的理,是颠扑不破的理,是永远在那里,却没有几个人能得到能懂得的理。
这样,程朱理学的支持者,毕生的追去,就是要发现和理解这个天理。
至于存天理的存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词。
直接的意义,当然是保存。就是一个东西在那里,要加以保护,不能损坏,更不能遗失,当然就别提遗弃了。
但是,这个之前,你得先发现这个天理是什么,然后才能涉及到下一步,如何保存。
程朱理学,最大的贡献。就是不但确定了天理这个追求得目标,而且整理出了一套他们研究出来成果,当作程朱理学的框架和内容,贡献给后人。
当然首先是他们的学生。不管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包括丁善庆。
而程朱理学的“灭人欲”呢,因为和实际世界相联系,就受到了后人的众多诟病。
而这种诟病的原因呢,绝大多数是不懂他们这句话的意思。
就如同秀才遇到兵一样。有理也讲不清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打算和你讲理。
一般的道理都讲不清,何况天理?
即使想讲理,天理这个高深的东西,也不是几个人能懂的!
程朱理学的创始人朱熹、二程就真的懂吗?
如果真懂,他们就不会长篇累牍地试图阐述了!
其实,他们连老子的水平都没有达到!
如果达到了,他们也西出函谷关,杳然人世间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真正的理学大家,依然把寻找天理当作首要任务了。
而那些僵化的文人,则囿于程朱理学一些现成的东西里,不知道进取。
这种文风,最明显的一个特种就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六个字的后三个字上――灭人欲。
他们这种做法,如果程朱能够出来说话,一定会大怒,拍案而起,痛斥他们的不学无术!
告诉他们这六个字的本来意思是什么!
存天理,灭人欲,说的是天理是天理,不要把人的一些**主导的杂念掺进去!
你掺的人欲越多,存留的天理越少!
都是人欲了,你也就没有天理了!
你知道你们在做什么吗?
你们就是打着红旗反红旗!
口头上在使劲嚷嚷 ““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做的,却是“存人欲,灭天理”!
因为在实际效果上,你们满满的都是人欲,哪里有半点天理!
所以老百姓直接向苍天申诉“没天理呀!”
你们这些混账,上上下下都让你们得罪尽了!
丁善庆作为一个顶尖学者,自然知道这个真髓,也一直倡导这个真髓,可是问题是,存天理的要求,就必须远离人的一些欲念,这人的欲念都是由人的需求而来!
如果没有人的**、不管人的需求,存那个天理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必须找到二者直接的桥梁,把二者衔接起来,天理要存,人欲也不能灭!
于是,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而且一直和曾国藩探讨,确立了两个治学方针,作为岳麓书院的教学座右铭。
这就是“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
其中格物致知,是存天理的一个原则,也就是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这个理性知识,就是天理。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
格,至也。
物,犹事也。
致,推极也,
知,犹识也。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
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
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当然这是朱熹的想当然,天理并非是一个人有了愿望就可以认识的。
但是作为一个原则,去探求那个最终的存在,这个方式还是非常重要的!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