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侠影情踪-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昂。仓零七仓——依零仓!”紧跟着回龙:“望飞雪,漫天舞,巍巍群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昂”
    只见他舞台形象英俊潇洒,唱腔又清润高亢、荡气回肠,嗓音里暗含着一种独特的金属声,表现出了参谋长高瞻远瞩、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好;好!”
    台下又是一阵赞许声。何佩森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来。
    钱俊楼唱后;又有几个人走上台去;换下了钱俊楼。几人看了;邵玉树道:
    “这是冯混子排练第二场“深山问苦”那场;大毛;你也去吧!”
    说完又对龙泉松解释道:
    “呵呵;我们这帮人;都管饰演李勇奇的那个冯玉昆;叫‘冯嚼棍’;管佩森叫‘大毛’;因他俩一个是导演;一个是主演;叫惯了的。呵呵”
    何佩森站起身说道:
    “这场戏里有我;我先上去了;泉松你先坐着啊!”
    说完就窜上台板。边走边说道:
    “——你们在这深山老林一定有着深仇大恨哪!”
    这时;台上饰常宝的女孩子着急地扑到何佩森(杨子荣)的身边,拉住杨子荣的胳膊悲愤地喊道:
    “我说,我——说!”台上立即响起了胡琴声。紧接着那女子唱道:“八年前——,风雪——月,大祸;从天降——,坐山雕杀我祖母,掠走;爹娘”
    龙泉松看那女子长着一副长圆的脸,脸色红扑扑地;梳着两条小短辫;两眉间的偏右处有一个小小的痣;穿一件绿色的小棉袄;脸旦上两个酒窝显得特别深;看着看着;竟觉得特别的面熟;一时反倒想不起来了。就见她十分自然地唱道:
    “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深山出太阳,只盼着能;在;人前把话讲,只盼着还我儿装,只盼着——讨清八年血泪帐,恨不能生翅膀,持猎枪,飞;上;山岗——,杀尽豺狼”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唱得悲愤交加,最后喊了一声“爹——!”扑向身旁的老王。
    “噢——!这不是刘彩红吗?”龙泉松看着她那熟悉的身影;边拍着自己的脑门自言自语地说道。他想:“小红怎么也到铁厂来了?”
    这时;他回忆起前几年;在墙子河畔给从青海归来的刘宝树师叔帮场子时;那个穿一身艳红灯笼衣裤;在高空踩着钢丝绳练子母日月双轮的“琉彩虹”;她那娇健的身躯;就象个大红蝴蝶般地;在晃动着的钢丝绳上;竟使了个异常壮观的挺身大蛮子(即展体侧空翻)。他忽又象过电影般似地想起十多年前;在市第三体育馆见到的那个;头顶上梳着个“朝天一柱香”大辫、抹得红红脸蛋的丑妞妞;哈;真是天真可爱呀!他意味深长地微笑着摇了摇头;心道:“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呐;一点都不假!”
    龙泉松看她演完这一折戏;下了舞台;便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拉住了她;喊道:
    “小红!”
    刘彩红猛抬头一看;先是楞了楞;接着便迟疑地问他道:
    “啊——!你是——泉松师哥?”
    龙泉松睁大了眼睛看着她;点了点头。





    下册。第三卷。纯情美如玉 三十二。冯嚼棍聊摆梨园史话
     更新时间:2011…1…4 11:50:54 本章字数:4411

    刘彩红见了;就一把抓住他肩膀激动地道:
    “师哥——!”
    那声音显然充满了凄楚;紧跟着她扎进了他的怀里;搂住了他;嘤嘤地哭了起来。
    饰李勇奇他娘的张桂荣跑了过来;从中劝道:
    “哥俩见面是个好事;哭个哪门子?得;得得;别哭了;瞧;别人都在看你呐!”
    刘彩红顺势止住了哭声;抽泣地说:
    “师哥;我现在没有亲人了!”
    “啊?——师叔他——?”
    “去年过世了;我娘她也跟着去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
    说着;眼泪顺眼角流个不止。张桂荣赶紧从兜里拿出手帕;递到她手里;叫她把眼泪擦干。接着又劝道:
    “那些伤心事呀;回头再说;啊?——来来来;都坐下;都坐下!”
    这时;就听何佩森站在舞台边上高声说道:
    “大家都静一静;静一静!——下面;请我团的大导演‘冯嚼棍’冯玉昆同志;给我们讲课;主要把上级对革命样板戏的一些要求及《智取威虎山》戏里的剧情作一介绍;这些都是在坐的各位都必须要清楚的;大家一定要主意听;将来啊;都有用!——鼓掌欢迎!”
    一阵散乱的掌声过后;冯玉昆拿着一个小本;站在了前面;他那粗壮的身体和黑黑的方脸盘特别引人注目;就见他干咳了一声之后;蔫声蔫气地说道:
    “刚才‘大毛’(指团长何佩森)说了;叫我任团里的导演;说实在话;我不行啊!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我怕把大家的眼;给捣瞎了!呵呵;哈哈”
    说到这;台下哄起一片嘻嘻哈哈的笑声。
    “哎;我接着说;——但又说回来;这革命样板戏;你说我不导谁导?就咱们这帮人来说吧;虽说大部分都是从戏校里‘科’出来的;可这新戏谁会?你们说谁会?谁要说他会;我马上就鞠躬下台让位!叫他来当导演;我才不愿担这个责任呐!”
    下面又是一片笑声。
    “好啦!‘大毛’叫我当导演;那我就当呗!下面咱书归正传——说到《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大家应该不陌生;电影《林海雪原》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那是在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由某部203首长率领的一支小分队;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深入深山老林;发动群众;消灭土匪,配合野战军粉碎美蒋进攻。gmd收编的土匪武装‘座山雕’匪邦,到处烧杀掠抢,扰乱后方,人民恨之入骨;在遭到我军痛击后,逃回威虎山老窝,妄图依仗地势险要,负隅顽抗;威虎山工事复杂,不宜强攻,只能智取。侦察排长杨子荣沿途侦察,深山问苦,在常猎户父女的帮助下,找到土匪的线索;并缴获了“座山雕”垂涎已久的‘秘密联络图’。通过提审土匪栾平;又掌握了有关‘百鸡宴’的情况。在杨子荣请求下,参谋长派杨子荣乔装土匪,假借献图,打入威虎山《智取威虎山》剧本;是1958年由上海京剧院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而成;1963年经过修改和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毛主席、周总理观看了演出,基本上肯定了这个戏。创作人员增加了《打虎上山》中的‘马舞’和小分队的‘行军’、‘滑雪’等舞蹈场面。并对舞台美术、音乐也进行了重新设计。1966年冬再度晋京演出,毛主席又一次观看了此戏并予以肯定”
    他侃侃而谈;如数佳珍。台下的同僚们都敬服地听傻了。听来听去;见他又说到有关政策:
    “三突出;是指‘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化’就是指革命化、民族化和群众化;‘三对头’就是讲我们的阶级感情、性格和时代感都必须要对头;‘三打破’就是要打破行当、打破流派、打破旧格式的束缚等等”
    “冯嚼棍”讲到中午;他看了看表;说道:
    “今儿就讲到这儿;下午两点后分两组讨论:‘大毛’带演员组讨论;我跟文武场乐队一起讨论——散会!”
    会散后;‘大毛’拿出十六张保健菜条叫张桂荣和小红去餐厅买饭买菜;以招待龙泉松等人。不多时买回后;众人一看;俱是芹菜炒肉;豆角炒肉;小炖肉;摊黄菜等各色家常小炒;便都拿着自己的筷子、饭盒、茶缸等物聚在台板上;席地而坐;一起边吃边聊。
    刘彩红就紧紧地挨在龙泉松身边;象洒娇般地用她手里的头号饭勺;不停地往她师哥的嘴里喂菜。喂得龙泉松‘嘿嘿’直笑;也觉得怪不好意思。
    张桂荣在旁看了;就故意张着大口道:
    “呵呵!‘琉彩虹’你怎么就认识你师哥呐?不够意思呀!不到两个小时的光景;就把我们这些大哥哥和大姐姐全都甩了!哈哈”
    “冯嚼棍”在旁敲“铲子”道:
    “这才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啊!”
    大家一片哄笑声起;臊得刘彩红脸的酒窝上泛起一阵红晕。正这时;饰常猎户的许文禄手端着饭盒走了过来;指着龙泉松说道:
    “老兄;你认识我是谁吗?”
    龙泉松抬头看了看他后;摇了摇头道:
    “对不起;不认识!——您是——?”
    “我是王承森的小舅子;你表嫂的兄弟许文禄呀!”
    “哦!——许文禄!失敬失敬!”龙泉松站了起来;拉住他手坐下道:
    “咱哥俩可只是闻名;却从没有见过面啊!——快坐快坐;大表嫂可好?”
    “哈;她有一年多没回过娘家了!”
    “喔喔!——刘彩红是我师妹;可多照应啊!”
    “那是当然!”
    哥俩闲话了一会儿;就听人圈里邵玉树说道:
    “你说;也邪了门儿了;那‘冯嚼棍’一副脑袋瓜儿;怎么那么好使?一出戏他就去北京看了这么两遍;怎么就会记得那么清楚呢?”
    张桂荣的对象吴万顺从旁接口道:
    “我这不也纳闷了吗?他这小子;不仅各个角色的唱与念都会;背得滚瓜溜熟;连小分队的‘行军’、‘滑雪’等舞蹈、步眼、音乐也都记得一丝儿不差;就连武场里的锣鼓经也都弄的清清楚楚;呵!这可与传统戏完全不一样啊!象我这敲小鼓的;要记熟都得费点儿劲儿才行;他怎么竟是三头六臂?”
    张桂荣插嘴道:
    “要不怎么说是‘冯嚼棍’呐?你看那扑克牌里的‘混混儿’;不是什么角色都能当吗?要不;铁厂怎能会戳得起京剧团?”
    “咳!别争了;这世上的事;说是说不清楚的;人嘛;各走一经;他就是这么个天才!
    可冯玉昆在旁听了;只顾自己吃饭;任别人怎么来议论他;他就是不吭声。
    下午讨论到最后;不知是谁谈起了“大毛”何佩森;饰演杨子荣时的那一副好嗓子。又从何佩森那儿;聊起他的师父李多奎;正让刚从厂部办事回来的何佩森赶上;大家就拉着他;让他给大家伙说说李多奎的故事。
    何佩森见拗不过众人的盛情就坐下来道:
    “我是我师父李多奎先生的关门弟子;他原名玉奎、万选,字子青,生于河北河间;十二岁入北京庆寿和科班学老生,十四岁变声后便从陆彦庭先生学胡琴,后来;他的嗓音日渐洪亮,因常由陆先生操琴调练嗓音,偶然间为龚云甫所见,后又拜罗福山、谢宝云、龚云甫为师改学老旦,学成后;与程砚秋搭班;创立了老旦新腔,世称“李派”。1929年随程砚秋到上海演出,一出《钓金龟》轰动申城,震动浦江两岸。后又与高庆奎、金少山等合作,经常演出于京沪各地,擅演的剧目有《遇后龙袍》、《太君辞朝》、《行路哭灵》等。1961年与裘盛戎合作整理演出了《赤桑镇》;再次引起轰动,成为老旦、铜锤戏的代表作品。我的师哥如李盛泉、李金泉、王玉敏、李鸣岩、王梦云、王晓临等;在他的影响下;都力求展现京剧老旦的演唱技巧;各个都成为了精益求精的艺术大师。”
    说到这儿;他竟把“冯嚼棍”叫了过来;让他把天津市京剧发展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冯嚼棍”道:
    “你们在戏校时;哪个没学过?不都学过了?怎地还让我来讲?”
    何佩森笑道:
    “只有现在听起来;才显得珍贵。其实呀;是老几位有意要考考你;看你究竟有多大能水?”
    冯玉昆也笑道:
    “多谢几位台爱;如不闲在下才疏学浅;耽误诸位功夫的话;那我就抖胆献丑了!”
    说着;他抄起邵玉树手里的茶缸子;仰脖就喝了一大口;说道:
    “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