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上第一暴君-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大汉虽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刘轩还在催促,希望大汉变的更强大。
其中人才方面,刘轩虽然知道许多历史名人,但这些人也不是说你想找到就找的到的。尤其是随着大汉的重新崛起,整个历史都走向了一个新的未知的前方,这些著名人物还会不会出现都是一个未知的事情。
如今秦明的事情倒是让刘轩可以松一口气,因为这意味着大汉的人才培养制度渐渐的完善了,可以自己培养需要的人才,刘轩就算再也得不到任何历史名人的投效,大汉依旧不用担心没有人才可以用了。
秦明与秦朗坐镇鲜卑三国,虽然鲜卑三国的士兵不可能像大汉的禁军这么强悍,可毕竟是大汉的属国,基本已经被同化的差不多了,这几家的皇室的生活习惯也完全参考大汉王公的诸多规矩——因为是属国,就算是皇帝也得降一个档次。
同时这些皇室子弟接受的也都是最正统的汉学教育,你让这些人现在说什么鲜卑的一些习俗估计一个也说不出来,可要说大汉的诸多礼仪,他们的水平甚至不比礼部那些官员来的差多少。
可以说,这些人除了还顶着一个鲜卑人的名号外,和汉人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加上大汉这些年对三国的扶持,使得三国百姓对大汉有着极高的认同感,同时大汉还发动了舆论攻势,让很多人混杂在行商当中,暗地里宣扬大汉的富硕,如此一来,许多鲜卑人也期盼着能够去大汉定居——某些胆子大或者不喜欢用脑子的直接就说:大汉什么时候把咱们都收过去吧。
这类言论,要是换在几十年前,估计直接砍死没商量的了,可现在不仅仅百姓再说,一些高官皇室子弟也在这么说,这又能怎么办?
就算慕容氏、宇文氏、段氏的皇帝多么的雄才大略,也抗不住手下人和自己完全不是一条心。
看看鲜卑三国中目前最有号召力的大将竟然是汉朝派来的教官,就可以知道目前鲜卑三国的君主面临着的是多么尴尬的情况了。
所以说,鲜卑三国并入大汉根本就是没法逆转的事情,这几位皇帝并不是真的愿意,可他们不愿意也不行,若真摇头说个不字,那么不用两天,他这个皇帝估计就会莫名其妙的身亡,甚至就算死了也不得安生,指不定会被写成什么样子呢。
比如‘天子如厕,陷而卒!’这也实在是太丢人了些,用这种方式流芳百世可不是任何一个皇帝想要的。
所以,顺应大势才是这些皇帝该做并且只能做出的选择,而在秦明和秦朗出兵之前,这些皇帝还真有点不安——若自己的这些兵卒打不过北魏的兵马,又该怎么办?
虽然说秦家兄弟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带兵打仗决定胜负的要素实在是太多了点,不是说你的主将够强悍就肯定能赢得。
这些皇帝对于大汉将领的强悍也只是有所听闻,心中并没有一个详细的概念,若是真的了解到大汉将领们的强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强的话,恐怕就不会有这种担心——同时也会更加坚定归顺并入大汉的决心。
不过现在也不晚,秦朗和秦明大胜北魏军的消息一传回三国,这几位皇帝都长出了一口气,同时在听过了详细的战报之后,也明白自己这皇位算是做到头了,不过他们几家本就是夹缝中求存的苦逼,能够逍遥几十年也算是不错了。
如今乖乖的交出一切,也许还能捞到一世富贵,并且子子孙孙也能从大汉那里得到诸多好处——旁的不说,秦家兄弟在他们这里时日也不短了,可始终是壮年模样就让他们很是羡慕,若不是知道自己等人身份,怕是早就想方设法的讨要那无上妙法了。
不过现在也不算晚,按照自家族人的一些说法,就算自己这辈子没希望,但子孙们还是很有希望的,能够给后人留下一个好的前程,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若是刘轩得知,就会对这几位说上一句:“你们选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对于这三家已经被汉化的鲜卑人,刘轩实际上没有什么偏见,甚至他认为对付北魏的时候,这三家的人会出不少力。
尤其是在大汉游学过相当时间的那几个宇文家的年轻人。刘轩看过这几个年轻人,都是资质不俗的优秀苗子,若能培养起来,那也是能单独统领一军的大将。
当然,原本刘轩还指望着靠这几家人瓦解掉北魏内部一些人的抵抗意识——都是鲜卑人,大汉不都接受了嘛。那么能够接受那几家,自己等人又怎么就不会被接受了?只要存着这样的想法,北魏人就不会和大汉死磕。
不过现在来看……
通过与匈奴的战争,刘轩已经确定,大汉的实力足以横扫这个地球上任何一股势力,就算对方拼死抵抗也不会给自己的军队造成什么损失。
这样一来他就不用再顾虑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
对于刘轩来说,北魏的存亡就在他的一念之间,而对于拓跋氏比较幸运的就是,目前刘轩还不准备打北魏。
而对于拓跋氏比较不幸的是,并非是刘轩永远都不想打北魏,而是他想在北魏身上进行更多的试验。
“对付匈奴的时候怎么不用?”
“那么点人,没必要大张旗鼓的!”
摆了摆手,刘轩指出了几个缘由:“而且匈奴完全是游牧民族,那飞船上的一些武器用来对付一群骑兵,实在是有点浪费了!”
大汉目前仅有的几艘实验飞船上装有武器,而且威力不弱,用来对付一群骑兵牧民?刘轩觉得还是用来轰炸城池比较合适一些。
考虑到这些情况的话,对付北魏自然要合适许多——北魏发展了这么多年,虽然和身处富饶之地的大汉不能比,但也修建起了许多城池,刘轩想看的就是飞船在对付这些建筑物的时候能够发挥出多大威力。
如果威力足够,以后大汉的军队就可以真正的成为一支‘机动化’军团,再也不需要靠双腿来进行移动,无论是天上还是地面都有合适的代步工具存在了。
加上通讯设备的渐渐完善,武器的多样化,只要等到这飞船开始正式生产,刘轩就可以发动一统天下的战争了。
而在那之前,刘轩还要测试亡灵军团的实际战力——起码就目前传回来的消息来看,孙策干的还不错,他将北魏西北的羯族几乎给屠戮一空(孙策虽然招集了一大批,但实际上这个区域生活着很多羯族人,只取了其中五万炼成兵马,剩下的都被杀戮一空),同时孙策开始慢慢调整行进方向,望着东欧方向前进了。
如果没有意外,也许很快就会遭遇日耳曼人!
“要不要留下些日耳曼人组个外籍军团?这些人打仗是真不错!”
p。s:什么俾斯麦、毛齐、古德里安、隆美尔之类的要不要有呢?
【第63章 如狼似虎】
外籍兵团这个想法,刘轩也只是这么一想,何况就算真的他想组建这种军团那么实际情况也会有许多差异。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刘轩知道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是会在最近一段时间出生的,最早的也要一千多年接近两千年之后。
因为离的越远的时代,受到的影响将会越大,谁也不知道一千多年以后地球会是什么样子,也许保不准刘轩一个不留神就把某个后世大能的老祖宗给干掉了,那么这个人还会出生吗?
另外,环境的不同还会培养出相同的人来吗?这些问题都足以让刘轩将那个想法当成一个纯粹的乐子放到一旁——至于为什么他没有担心国内的历史人物?这是因为就目前来说,国内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因为他该打的仗都打完了,该杀的也都杀完了——相比起原本的历史,目前的汉人数量可不知道多出多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本应出现的人物似乎也应该会出现——起码就概率来说,他们的老祖宗还活着的可能要大的多。
总之,刘轩寻思的这个外籍兵团的问题,他就没往深了去想,所以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后他就将其扔到一旁了。
相比起要不要招募一批日耳曼人之类的事情,眼下更重要的是要好好的将鲜卑三国给并进来。
实际上大汉早就开始了动作,宇文、慕容、段三家都派了族中重要的人前往雒阳,针对三国并入大汉的事情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只不过这种讨论更多的就是一个形式上的过场罢了,真正的情况是大汉只需要将三国直接划进大汉半途,然后单独划分为一个州,同时鼓励大部分鲜卑百姓内迁,同时迁移一部分中原汉人前往那个地区居住,以汉人和鲜卑人混居的方式进行彻底的同化。
至于待遇?汉人怎么样鲜卑人就怎么样,依旧奉行着刘轩当初制订的那一条:一视同仁。
可以说,如何治理那些地方。收进自家囊中后应该怎么处理,大汉朝廷那边早就有了详细的计划,这种情况下鲜卑三国派来的代表似乎就是一个摆设?当然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自己或者说自己的家族争取利益来的。
国家没了,那么他们现在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家族,这意味着他们几家未来在大汉中究竟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锦衣玉食过了,谁愿意过苦日子?
而且这几家也不傻,起码宇文家和慕容家都明确表示,希望自己族中的年轻人能够进入大汉最高等的学府太学中进行深造,因为他们明白进入太学就等于一脚跨进了大汉官场。
别看这么多年来刘轩一直在改革教育制度。但实际上原本的教育体系他也并不是完全放弃的,比如太学这种类似于官吏后备体系的存在他一直都保留着,同时也将太学定位为了大汉最高等级的学府,要比全国各处的学院高级的多。
倒不是说刘轩想要推行这种做官最牛的思想,实在是因为这种思想早就已经深入人心,他根本没法改变——除非他把这个朝廷解散了,然后用强横的武力迫使这个世界不存在官员——但那样又有什么好处?让世界变成一团乱?
加上这种思想还是很方便他治理天下的,所以也就顺势而为推了一把。
也正是这一把。全天下的人都明白了,想要真正的出人头地就得当官,而想当官最好的路途就是进太学。
现在就连刚刚归顺的鲜卑人都盯上了太学——以前太学是不让他们进的。宇文他们几家的优秀弟子来到大汉,最多就是进雒阳学院、长安学院等处进修。
对于这一点,朝中基本分成了三派,一派是坚决的反对派,他们不同意接纳这些刚刚归降的鲜卑人进入象征着大汉最顶级学府的太学当中,何况太学的学生都是大汉的后备官吏,在某个位置缺人的情况下他们是最优先的选择,这就意味着鲜卑人有可能渗透进大汉最中枢,而在北魏还没有覆灭的前提下,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另外一派则认为接纳是可以的。但不是现在。总的来说这一派和上面一派的建议有几分相似,他们认为接纳鲜卑人可以,但起码要等到鲜卑人彻底融入大汉两代以上才行。倒不是非得认为必须把北魏灭了才行。
最后一派则是同意,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既然要接纳,那就诚信接纳,如此才可显出大汉的胸襟。同时这种做法也算是一种表态,就是愿意融入大汉并且大汉愿意接受的,那么就会真正的当做自己的子民来看待,不会有任何的偏见或者说歧视,待遇上也不会有什么差别。
这一派人现在在朝堂上算是占据了最大的优势,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抓住了一个关键,就是刘轩当年下的诏令:凡大汉子民,必须一视同仁!
不管你以前是什么人,只要成了大汉子民,那么就一般对待。如今鲜卑三族并入大汉,那就是汉人了,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