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坚又环视帐下其余诸将,朗声道:“其余诸将可自统兵部兵马为中军,明日一早三更造反,五更起兵。兵发邓县,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
诸将轰然应诺,眸子里刹时便燃起了灼热之色。
那是男儿渴望建功沙场的渴望,没有什么能比建功沙场更让他们亢奋。
周坚这才最后对戏昌道:“志才可随本将军一并出征。”
戏昌欣然道:“昌,领命。”
中平四年二月初,讨逆中郎将、南阳太守周坚广发檄文,尽数国贼董卓十条罪状。极尽污蔑之能事,又以荆州刺史王睿为虎作怅之由,归为董贼羽翼,欲起兵讨伐。
从二月初到二月中旬,先后有三万五千大军在邓县集结。
南阳大军出兵的动静丝毫半有隐踪匿迹,早就严密注意南阳大军动静的王睿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整整两万大军早就在襄阳集结完毕。
一时间,荆襄地区的局势骤然紧张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周坚早就已经率领三千清河骑兵和破军营赶到了邓县。
邓县是南下襄阳的必经之道,距离襄阳仅有不到五十里。
三万五千大军驻扎在邓县。让邓县成了一座庞大的兵营。
这次对襄阳用兵,周坚足足征调了三万五千大军。
除了原有一万大军,还有去岁参加过截击孙坚的两万屯田兵。再加上韩琼的三军清河骑兵和破军营,整整三万五千大军。
三万五千大军,对于现阶段的各路侯诸来说。绝对是一支强大的兵力。
毕竟眼下汉室方亡,天下战乱未起,就算天下各路诸侯起了异心,也还正处于积蓄实力的阶段,能有个两万兵马,就足以称霸一方。
一交陨征就调整了三万五千大军,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手笔。
甚至可以说,眼下除了董卓,再没有第二个诸侯能够一次出征就调这么多的军队。
三五五千大军全部都装备了统一的精良兵甲器械,破军营不必说,两千破军营几乎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就连清河骑兵,在周坚的大力支持下,也都重新武装了一番。
以前韩琼的三千清河骑兵装备很粗陋,小半是牛皮甲背心,大半是布甲,武器也是五花八门,除了少量的环首刀,还有的骑兵装备的铁剑、木枪等兵器。
想要组织一支军队,不但要有足够的精壮,而且还要有庞大的财力物力支撑。
清河国并不是什么大郡,产铁也极为有限,这三千清河骑兵装备,在酷喜精兵的周坚眼里简直就有些寒酸,这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周坚手下现在就只有这三千清河骑兵,绝对不允许伤亡过得的情况出现。
为此,周坚可是下了极大的本钱,将这三千清河骑兵重新武装了一番。
南阳毕竟是第一大郡,周坚又早早准备了两年,虽然才刚刚恢复生产活力,但也远不是清河国能比的,无论是财力无力,都要比其他各郡强上许多。
武装三千清河骑兵,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现在的三千清河骑兵,全都装备了清一色的鱼鳞铁甲背心,虽然减轻了骑兵铠甲的重量负担,但保护能力也要比皮甲强上许多。可以防护住绝大部分的致命伤害。
训练一支骑兵不容易,不是骑上战马,就能够成为骑兵的。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这些骑兵在战场上的伤亡,在鱼鳞铁甲背心的基础上,周坚又给所有的骑兵都装备了皮甲护腿和护臂。虽然防护能力不及鱼鳞铁甲,但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厮杀过程中出现伤残,而且装备全身铁甲的话骑兵和战马也无法负重。
至于武器,也装备了清一色的南阳制式环首大刀。
每名骑兵都有两把环首刀,多出的一把备用。除此之外,还有足够的箭矢。
至于两万屯田兵。在胡三和毛四不惜血本的赶工和周坚的极力支持下,总算是勉强将两万屯田兵全都武装了起来,全都是清一色的制式装备。
重甲步兵是半身的鱼鳞铁甲,长枪兵和刀斧兵则是精简的鱼鳞甲背心。
至于少量的轻甲步兵,由于极少用来强攻杀敌,多数时候都担负了运送军械辎重和一些辅助任务。只装备了牛皮轻甲。
周坚始终认为,每一个士兵的生命,都值得他去珍惜。
就算士兵只是手中的一枚棋子,但也不能轻易弃子,除非必要。大多数情况下,手里的骑子自然是越多越好。手里的棋子越多,可供选择战术的余地也就越多。
而且只要能在战场上活下来。主算是一名新丁,也会兑变成为一名老兵。
每一名老兵,对于主将来说,都是一分力量。
因此,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兵卒伤亡,周坚在装备军队上面可以说是不惜血本。
只要是上战场的军队,就必须要有精良齐全的装备。
没有装备,那纯粹就是让士兵去送死,还不如干脆不要轻启战端。
因此,这次对襄阳用兵。三万五军大军的装备都十分精良。
中军大帐。
周坚召集校尉以上的军官进行军议。
“志才,襄阳方面有何动静?”
周坚第一个扭头问坐在他左下首第一位的戏昌。
戏昌不但是军师,更是负责情报打探、军法监督等许多军中事务,委实是周坚手下除了一个戏昌,根本再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否则一些琐事根本就不用戏昌亲力亲为。
身为军师,只需要为周坚参谋好军机就足够了。
戏昌道:“襄阳方面没什么动静,王睿在襄阳城外扎下两座营寨,各有五千兵马,与城中一万大军共为犄角之势,看来是要准备长期固守了。”
“江夏方面呢,有什么动静?”
戏昌答道:“江夏太守黄祖的一万大军已经撤回云杜以西二十里,看样子暂时并未继续西进的打算。要想逼王睿向黄祖求救,我军还需给王睿些压力才行。”
周坚略作民忖,便毅然道:“诸将听令。”
“末将在。”
帐下诸将连忙起身立于帐下,拱手待命。
周坚喝道:“传令,大军明日拔营而起,进至襄阳城外十里外下寨。”
“末将遵命。”
诸将轰然应诺,周坚一挥手,立刻各自散去。
周坚这才看向戏昌,问道:“志才可有良策令王睿黄祖求援?”
戏昌微笑道:“主公早已成竹在胸,昌就不搬门弄斧了。”
周坚哈哈一笑,如此逼王睿主动向黄祖求救,的确不是什么难事,当下道:“王睿虽然也知些兵法,但不过照搬兵书罢了,分出一万大军在城外各扎下一营,看似可与城中一万大军互为犄角,实则却给了我军各个击破的机会。若是没有三千骑兵,本将军要想集中兵力破其一营,到是有些困难。同在有了韩琼的三千清河骑兵,只需以三千骑兵牢牢地牵住处一座大营,令之不敢稍动,便可集中优势兵力,攻破其中一座大营,破其犄角之势,王睿势必会向黄祖求援。只要黄祖敢来襄阳,鄙嘿,本将军已为他掘好了坑墓。”
“主公所言极是。”
戏昌微笑道:“即如此,来日主公可先破其一营,剪其羽翼。”
第167章 示威
寿春。
刘繇正烦躁地在大厅内来回踱步,心腹谋士快步冲了进来。
“怎么样,周昕可曾答应出兵?”
刘繇迫不及待地问道。
自从袁术兵围寿春以来,已经两个多月了。
这两个多月来,刘繇可以说是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吃过一顿安生饭。
袁术五万大军进犯扬州,强攻寿春不下后,又兵分数路攻打九江各县,眼下九江郡全境已被袁术占领,寿春也被五万大军团团围住。
眼看城中粮草将尽,刘繇就岂能不心急如焚。
刘繇虽是扬州刺史,但真正能控制的,也就是九江一郡之地。
眼下除了寿春,九江郡全境都被袁术占令,粮草挤济不上,寿春城内的余粮能支持两个多月就已是极限,眼下已严重告尽,若再不想办法,城内大军怕是有哗变之危。
唯一的办法,就是向邻近的丹扬太守周昕和庐江太守陆康求救。
虽然上次求援没有得到回复,然而但凡还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
“哎,周昕没有答应。”
心腹谋士叹了口气,心里已经生了去意。
袁术大军围城,寿春已成孤城一座,得不到外援,最多半月,寿春城内就会粮尽,到时不用袁术大军强猛,寿春城内余万的大军就会哗变。
“周昕匹夫。”
刘繇气的脸色铁青,咬牙切齿道:“唇亡而齿寒,周昕这匹夫,莫非以为袁术攻占九江后能放过他不成?袁术即然兵犯扬州,又怎么可能不攻打丹扬。这个鼠目寸光的匹夫。”
心腹谋士小心翼翼地道:“主公,眼下袁术五万大军围城,寿春城内粮草已告尽,最多也只能再坚持五日,一旦粮尽。大军必会哗变,不如趁早突围。”
刘繇惨然道:“眼下九江郡除寿春,其余各县均已被袁术攻占,就算能突围,又有哪里可安身立命,况且袁术匹夫五万大军围城。要想成功突围,岂有那么容易!”
心腹谋士急道:“主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刘繇叹息了片刻,才颓然道:“罢了,从南门突围吧!”
心腹谋士忙道:“主公。可各谴一千士卒多举火把,从东、西、北三门突围,以引开袁术大军的注意力,主公再亲率大军从南门突围。”
刘繇眼睛一亮,当即道:“善,就依此计。”
深夜,三更时分。
围城的袁术大军除值夜士卒外。大半兵卒都已经进入了梦矣有。
刘繇依心腹谋士之计,可谴一千兵卒,每人举数支火把,从东、西、北三门突围,成功引开袁术大军的注意力之后,才亲率五千大军,从南门杀出一条血路,趁夜落荒而逃。
袁术被喊杀声从睡梦中惊醒,得到刘繇逃走,顿时气的脸色铁青。一边下令大军趁夜进驻寿驻,也不等天亮,便调派大军趁夜前往追击刘繇残军。
九江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袁术大军进驻寿春后,终于成功在九江站稳了脚跟。打开了攻略扬州的局面。
颍阴,荀府。
“怎么样,文若考虑的怎么样了?”
荀攸坐在荀彧对面,姿态从容地微笑着问道。
“这个……”
荀彧还有些迟疑,似乎有什么难事,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荀攸微笑道:“文若,刘府君再怎么说也是汉室宗族,而且数次诚意相邀,足见对你的重视,老实说,我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哎,公达有所不知。”
荀彧唉声叹气的,他又如何不知,只是刘表实非什么明主。
自从去岁从南阳回到颍川后,荀彧便一直闭门不出,然而没料到,去岁末刘表担任颍川太守后,募名而来,多次要召他到郡府任职。
荀彧忠于汉室,刘表乃是汉室宗亲,可以说是最好的辅佐对象。
毕竟眼下汉室将亡,天子及众皇子都已亡故,刘表身为汉室宗亲,以后就算辅偌此人位登九五,也不会有悖忠义,这天下还是刘氏天下。
然而,刘表却委实不是什么明主。
荀彧王佐之才,一眼便能看出刘表此人守成有余,天拓却略显不足。要想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成就一番基业,根本就没有可能。
“哦,愿闻其详?”
荀攸顿时来了精神,荀彧一直在犹豫,他还真想听听荀彧的意见。
虽说按照辈份,荀彧乃是他的族叔,但荀攸毕竟比荀彧年长,而且血亲也早就出了五服之外,两人私交也甚厚,因此荀攸从来不叫荀彧叔父,而是以表字相称。
荀彧苦笑道:“刘表并非明主。”
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