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译文】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自有两座台,每座台
都是四方形,在昆仑山的东北面。
大蜂,其状如螽(zh#ng)①;朱蛾,其状如蛾②。
【注释】①螽:螽斯,一种昆虫,体呈绿色或褐色,样子像蚂蚱。②蛾:古人说是蚍蜉,就
是现在所说的蚂蚁。
【译文】有一种大蜂,形状像螽斯;有一种朱蛾,形状像蚍蜉。
蟜(qi2o),其为人虎文,胫(j@ng)有■(q!)①。在穷奇东。一曰
状如人,昆仑虚(q&)北所有。
【注释】①■:小腿肚子。
【译文】蟜,长着人的身子却有着老虎一样的斑纹,腿上有强健的小腿
肚子。蟜在穷奇的东面。另一种说法认为蟜的形状像人,是昆仑山北面所独
有的。
辍╰4)非,人面而兽身,青色。
【译文】辍牵ぷ湃说拿婵兹词鞘薜纳碜樱硎乔嗌>荼戎
其为人折颈被(p9)发,无一手。
【译文】天神据比的尸首,形象是折断了脖子而披散着头发,没了一只
手。
环狗,其为人兽首人身。一曰猬状如狗,黄色。
【译文】环狗,这种人是野兽的脑袋人的身子。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刺猬
的样子而又像狗,全身是黄色。
担╩6i)①,其为物人身、黑首、从(z^ng)目②。
【注释】①担杭戴龋湃巳衔锢显虺慎取>褪窍衷谒档墓眵取⒕帧"诖樱和ā白荨薄!
【译文】袜,这种怪物长着人的身子、黑色脑袋、竖立的眼睛。
戎,其为人人首三角。
【译文】戎,这种人长着人的头而头上却有三只角。
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ch*)吾,乘
之日行千里。
【译文】林氏国有一种珍奇的野兽,大小与老虎差不多,身上有五种颜
色的斑纹,尾巴比身子长,名称是驺吾,骑上它可以日行千里。
昆仑虚(q&)南所,有氾林方三百里①。
【注释】①氾林:即上文所说的范林、泛林,意为树木茂密丛生的树林。
【译文】昆仑山南面的地方,有一片方圆三百里的氾林。
从(zh#ng)极之渊,深三百仞①,维冰夷恒都焉②。冰夷人面,乘两
龙。一曰忠极之渊。
【注释】①仞:古代的八尺为一仞。②维:通“惟”、“唯”。独,只有。冰夷:也叫冯(p0ng)
夷、无夷,即河伯,传说中的水神。
【译文】从极渊有三百仞深,只有冰夷神常常住在这里。冰夷神长着人
的面孔,乘着两条龙。另一种说法认为从极渊叫做忠极渊。
阳汙(y&)之山,河出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
【译文】阳汙山,黄河的一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凌门山,黄河的另一
条支流从这座山发源。
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译文】王子夜的尸体,两只手、两条腿、胸脯、脑袋、牙齿,都斩断
而分散在不同地方。
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
登北氏。
【译文】帝舜的妻子登比氏生了宵明、烛光两个女儿,她们住在黄河边
上的大泽中,两位神女的灵光能照亮这里方圆百里的地方。另一种说法认为
帝舜的妻子叫登北氏。
盖国在鉅燕南①,倭(w#)北。倭属燕。
【注释】①鉅:通“巨”。大。这里是形容词。
【译文】盖国在大燕国的南面,倭国的北面。倭国隶属于燕国。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译文】朝鲜在列阳的东面,北面有大海而南面有高山。列阳隶属于燕
国。
列姑射(y6)在海河州中①。
【注释】①河州:据古人说是黄河流入海中形成的小块陆地。州是水中高出水面的土地。
【译文】列姑射在大海的河州上。
(射)姑[射](y6)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译文】姑射国在海中,隶属于列姑射。射姑国的西南部,高山环绕着
它。
大蟹在海中①。
【注释】①大蟹:据古人说是一种方圆千里大小的蟹。
【译文】大蟹生活在海里。
陵鱼人面①,手足,鱼身,在海中。
【注释】①陵鱼:即上文所说的人鱼、鲵鱼,俗称娃娃鱼。
【译文】陵鱼长着人的面孔,而且有手有脚,却是鱼的身子,生活在海
里。
大鯾(bi1n)居海中①。
【注释】①鯾:同“鳊”。即鲂鱼,体型侧扁,背部特别隆起,略呈菱形,像现在所说的武
昌鱼,肉味鲜美。
【译文】大鯾鱼生活在海里。
明组邑居海中①。
【注释】①明组邑:可能是生活在海岛上的一个部落。邑即邑落,指人所聚居的部落、村落。
【译文】明组邑生活在海岛上。
蓬莱山在海中①。
【注释】①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上面有神仙居住的宫室,都是用黄金玉石建造成的,飞
鸟走兽纯白色,远望如白云一般。
【译文】蓬莱山屹立在海中。
大人之市在海中。
【译文】大人贸易的集市在海里。
山海经卷十三 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z#u)以南者。
【译文】海内由东北角向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鉅燕在东北陬(z#u)。
【译文】大燕国在海内的东北角。
国在流沙中者埻(d&n)端、玺(x!)■(hu4n),在昆仑虚(q&)东
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译文】在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国、玺■国,都在昆仑山的东南面。另
一种说法认为埻端国和玺■国是在海内建置的郡,不把它们称为郡县,是因
为处在流沙中的缘故。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y2o)、月支之国。
【译文】在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q&)
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译文】西方胡人的白玉山国在大夏国的东面,苍梧国在白玉山国的西
南面,都在流沙的西面,昆仑山的东南面。昆仑山位于西方胡人所在地的西
面。总的位置都在西北方。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①。在吴西。
【注释】①鼓:这里是动词,即鼓动,振作。据传这位雷神只要鼓动他的肚子就会响起雷声。
【译文】雷泽中有一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他一鼓起肚子就响
雷。雷泽在吴地的西面。
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译文】都州在海里。一种说法认为都州叫做郁州。
琅(l2ng)邪(y2)台在渤海间①,琅邪之东②。其北有山。一曰在海
间。
【注释】①琅邪台:据古人讲,琅邪台本来是一座山,高耸突起,形状如同高台,所以被称
为琅邪台。②琅邪:指春秋时越王勾践修筑的琅邪台,周长七里,用来观望东海。
【译文】琅邪山位于渤海与海岸之间,在琅邪台的东面。琅邪台的北面
有座山。另一种说法认为琅邪山在海中。
韩雁在海中①,都州南。
【注释】①韩雁:难以断定是国名,或鸟名。如果是国名,则应在海中的岛屿上。
【译文】韩雁在海中,又在都州的南面。
始鸠在海中①,(辕厉)[韩雁]南。
【注释】①始鸠:也难以断定是国名,或鸟名。
【译文】始鸠在海中,又在韩雁的南面。
会(gu@)稽(j@)山在大(楚)[越]南。
【译文】会稽山在大越的南面。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成]
都西。入海,在长州南。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蛮]东,在闽西北,入海,
馀暨南。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淮水出馀山,馀山
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
一曰东南西泽。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濛水出汉阳西,入江,聂阳西。温水出崆峒,[峒崆]山在临汾南,入河,华
阳北。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一曰缑氏。汝水出天息
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一曰淮在期思北。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
郁郅长垣北,(北)入渭,戏北。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
白水出蜀,而东南注江,入江州城下。沅水(山)出象郡镡城西,(入)东
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泗水
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郁水出象郡,
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肄水出临晋[武]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
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洛水出[上]洛西山,东北注河,
入成皋(之)西。汾水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南。沁水出井陉山东,
东南注河,入怀东南。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鉅鹿泽,注渤海,入齐琅槐东
北。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
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①。
【注释】①从“岷三江”至“入章武南”这一大段文字,据学者的研究,认为不是《山海经》
原文,而是《水经》一书中的文字。但因这段文字为底本所原有,故仍保留它并作今译,唯不做注。
【译文】从岷山中流出三条江水,首先是长江从汶山流出,再者北江从
曼山流出,还有南江从高山流出。高山座落在成都的西面。三条江水最终注
入大海,入海处在长州的南面。浙江从三天子都山发源,三天子都山在蛮地
的东面,闽地的西北面,浙江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馀暨的南边。庐江也
从三天子都山发源,却注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一种说法认为在天
子鄣。淮水从馀山发源,馀山座落在朝阳的东面,义乡的西面。淮水最终注
入大海,入海处在淮浦的北面。湘水从帝舜葬地的东南角发源,然后向西环
绕流去。湘水最终注入洞庭湖下游。一种说法认为注入东南方的西泽。汉水
从鲋鱼山发源,帝颛顼葬在鲋鱼山的南面,帝颛顼的九个嫔妃葬在鲋鱼山的
北面,有四条巨蛇卫护着它。濛水从汉阳西面发源,最终注入长江,入江处
在聂阳的西面。温水从崆峒山发源,崆峒山座落在临汾南面,温水最终注入
黄河,入河处在华阳的北面。颍水从少室山发源,少室山座落在雍氏的南面,
颍水最终在西鄢的北边注入淮水。一种说法认为在缑氏注入淮水。汝水从天
息山发源,天息山座落在梁勉乡的西南,汝水最终在淮极的西北注入淮水。
一种说法认为入淮处在期思的北面。泾水从长城的北山发源,北山座落在郁
郅长垣的北面,泾水最后流入渭水,入渭处在戏的北面。渭水从鸟鼠同穴山
发源,向东流入黄河,入河处在华阴的北面。白水从蜀地流出,然后向东南
流而注入长江,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