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不上唐帝国海军,所以其命中率也非常的低。“纳尔逊”号的前八轮炮击全部落空,足以证明英国战舰上的雷达有多么糟糕。
当时,唐帝国海军在进行炮瞄雷达的测试时,在静对静的炮击中,炮弹在20公里外的误差范围可以达到250米,而在动对动的炮击中,20公里外的误差范围也在500米之内。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这个命中精度是相当高的,如果用概率来表示的话,在18节以下的航行速度时,帝国海军战列舰的命中率在一成以上,如果条件再好一点的话,甚至能够达到两成左右。实际战斗中的情况也相差不大,战列舰炮战的命中率一直在一成到两成之间,这些都是有战例证明的。
后来,唐帝国从英国搞到了几套炮瞄雷达,也进行过类似的测试。在静对静的炮击中,其误差范围达到了500米,而动对动的炮击中,误差范围甚至超过了1000米。而命中率是与误差范围的平方成正比的,因此,英国战舰在使用雷达引导炮击的时候,其命中率只有唐帝国海军的四分之一!这个差距相当巨大,即使是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英国战舰也需要用四倍以上的火力密度来弥补精度上的区别,也就是说,用四艘战列舰才能够拼得过一艘唐帝国海军的战列舰!
实战中,没有人会去考虑这些纯技术上的分析,可任何一场战斗实际上都是在检验技术分析的正确性。不难理解英国战列舰的命中率那么低了,“纳尔逊”号打出了八轮齐射,却没有能够命中目标,而同样在八轮齐射中,“武汉”号与“南昌”号却三次命中了“纳尔逊”号。可问题是,只要“纳尔逊”号没有失去战斗力,只要其主炮还在开火,那就有可能打中目标,事实也确实如此。
三点三十四分,“南昌”号还没有来得及打出第九轮齐射的时候,“纳尔逊”打出的第九轮齐射的炮弹就落了下来。这次,运气没有靠向唐帝国海军舰队,而是倒向了“纳尔逊”号。在a炮塔无法正常作战的情况下,“纳尔逊”号用两座炮塔的六门主炮打出的这轮齐射竟然命中了目标。
弹着点正好在“南昌”号乙炮塔的正面,位于一号炮与二号炮之间。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炮塔的正面装甲,可是其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却震坏了炮塔内的一些设备,同时震伤了炮塔内的炮手。最关键的是,此时炮塔内的炮手正在为主炮装填发射药,炮栓没有关上,在中弹的时候,几个发射药包被震了出来。万幸的是,炮塔内实施了严格的烟火管制,而且主炮采用的是电激发技术,药包没有被引爆,可为了排除险情,将那几个药包处理好,乙炮塔在十分钟之内无法正常使用,“南昌”号暂时损失了一座主炮炮塔。
三点三十六分,“武汉”号的一次准确还击为“南昌”号报了仇。其第十轮齐射打中了“纳尔逊”号舰桥下方的副炮群,将这里的两座6英寸口径的副炮炮塔给炸飞,同时还导致司令舰桥里的指挥官暂时失去了指挥能力,可穿甲弹仍然没有能够击穿“纳尔逊”号的主装甲带,也就没有对“纳尔逊”号造成致命的打击。
三点三十八分,“南昌”号的还击有了起色,其第十一轮齐射打中了“纳尔逊”号尾部的高射炮群,将这里的十几门机关炮全部扫到了大海里去。可同样的,这发穿甲弹上的延迟时间引信过早启动,在穿甲弹还没有能够深入舰体之前就引爆了炸药,结果只炸掉了高射炮群下方的几个舱室,而没有能够造成更大的破坏。
三点四十三分,在“纳尔逊”号上的a炮塔修复后打出的第十四轮齐射中,至少有两发炮弹命中了“南昌”号。可以说,此时“纳尔逊”号的命中率已经高得吓人了。其中一发炮弹命中了“南昌”号司令舰桥与一号烟囱之间的副炮群,在主装甲外面爆炸,另外一发炮弹打中了舰首,将舰首大概有十多米长的一段给炸飞了,这也是“南昌”号受到的最大损伤。
“纳尔逊”号的一系列反击让“武汉”号与“南昌”号上的官兵极为恼火。此时,“纳尔逊”号前面的“罗德尼”号与“铁公爵”号已经相继被重创,并且引燃了大火,“南宁”号,“广州”号,“贵阳”号频频取得战果,这也算是对“武汉”号与“南昌”号上的官兵的一种激励吧。可以说,在第二次命中了“南昌”号之后,“纳尔逊”号的好运气也基本上结束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虽然“南昌”号开火的频率更高,但是“武汉”号才是真正的“终结者”。
三点四十六分,“武汉”号打出了第十七次齐射,这次的九发炮弹中有两发命中了“纳尔逊”号,其中一发直接贯穿了“纳尔逊”号b炮塔的顶部装甲,在炮塔内部发生了猛烈的爆炸,同时还引爆了几个发射药包,幸亏“纳尔逊”级战列舰采用了装甲隔离门,爆炸没有波及到下方的主弹药舱,结果只有b炮塔被彻底摧毁,如果下方的主弹药舱也发生爆炸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分钟后,三点五十二分,“武汉”号才打出了第十九轮齐射,这次又有两发炮弹命中了“纳尔逊”号,其中一发炮弹集中了“纳尔逊”号的舰桥顶部。穿甲弹在穿透了5英寸厚的顶部装甲之后在司令舰桥上方的航海舰桥处爆炸,炸死了里面的十几名军官,同时巨大的冲击波还震死,震晕了司令舰桥里的二十多名军官。因为“纳尔逊”号不是舰队旗舰,因此舰长是在司令舰桥里指挥战斗,而不是在航海舰桥指挥战斗,从而避开了这次打击。
到第二十二轮齐射,也就是在接近四点的时候,“武汉”号再次表现神勇,其打出的九枚穿甲弹中尽然有三枚命中。第一枚穿甲弹打在了“纳尔逊”号的c炮塔基座上,而这里的装甲厚度不是15英寸,而是12英寸,这也是为了减轻重量的设计,可结果却成为了“纳尔逊”号设计上的一个致命死穴。炮弹在进入了弹药舱之后才发生了爆炸。猛烈的冲击波穿透了舰体,同时也震开了弹药舱底部的通海阀门,海水迅速涌入,从而制止了大火蔓延,可大爆炸产生的火光却让十几海里外的“武汉”号战舰上的官兵惊呼了起来。第二发炮弹打在了烟囱的根部,并且穿透了水平装甲,进入了锅炉舱之后才发生猛烈爆炸。“纳尔逊”号上集中部署的锅炉舱终于成了隐患,仅仅一发炮弹,就报销掉了战舰上一大半的动力!第三发炮弹命中了司令舰桥,是斜着打过去的。当时,“纳尔逊”号上的舰长等受伤军官已经被转移出了司令舰桥,这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到此时,“纳尔逊”号已经失去了有效的指挥,剩下的a炮塔只能够单独作战,而且这做炮塔的故障没有完全修复,其开火的速度自然慢了很多。也正因为连续数次被击中,战舰上的损管人员无法及时的扑灭四处产生的大火,结果,当“纳尔逊”号上的英军官兵还在顽强抵抗的时候,火势已经开始蔓延,这将最终要了“纳尔逊”号的老命。
第五十九章 局势逆转
从三点半到四点半,随着数艘战舰被击沉,或者是遭到重创,萨摩维尔心里的希望之火也逐渐熄灭掉了。如果说在“厌战”号与“勇士”号中雷之后萨摩维尔还没有感到绝望的话,那么当“铁公爵”号,“罗德尼”号,以及“纳尔逊”号相继被摧毁之后,萨摩维尔不但绝望,而且是彻底的绝望了。
四点半左右,“罗德尼”号从海面上消失了。在这之前几分钟,“罗德尼”号的舰长发来报告,战舰上的大火已经失去了控制,并且蔓延到了主炮弹药舱附近,全舰官兵尽了最大的努力灭火,可仍然回天乏术。萨摩维尔立即让该舰舰长放弃战舰,保全官兵。也就是在“罗德尼”号发生大爆炸之前,舰长就下达了弃舰的命令,可不到两分钟,战舰上的主炮弹药舱就发生了猛烈的爆炸,这艘战舰上1600余名官兵中只有不到50人逃了出来,其他人都没有来得及逃生,随同战舰一起沉入了大海。
“罗德尼”号的迅速沉没让人感到很意外。早在第一次全球战争期间,英国海军就有多艘战舰因为主炮弹药舱被引爆而战沉。按理说,英国人应该吸取了经验教训,知道战舰上的主炮弹药舱是最关键的部位,怎么说,也应该在这里设置多道防护措施。比如,仿照德国人最先采用的隔离式弹舱设计,并且在主炮弹药舱下方设置通海阀门,在必要的时候灌入海水以防止主炮弹药爆炸。“纳尔逊”级战列舰上也确实采用了这些技术,可问题是,英国人在设计战舰时本来就有一些漏洞。
从后来考察“罗德尼”号沉船的结果来看,当时战舰上的官兵没有来得及打开主炮弹药舱的通海阀门,而导致阀门实效的主要原因是其开关的位置设置的不合理。当大火蔓延到了弹药舱附近的时候,其开启阀门的地方已经被大火笼罩了,而战舰上的电力系统也出了问题,根本就无法用人力将阀门打开。结果可想而知,当大火烧进了主炮弹药舱之后,灾难就发生了。因为“罗德尼”号的三座主炮炮塔都集中在前方,下面的三座主炮弹药舱是挨在一起的,按照每门主炮配备200发弹药的标准计算,当时“罗德尼”号上最多只消耗掉了十分之一的弹药,也就是说,战舰上还有一千五百多发16英寸口径的巨弹,另外,还有数千个用来发射这些炮弹的药包。
首先被引爆的是c炮塔的主炮弹药舱。大火是从战舰的锅炉舱蔓延过来的,因此c炮塔的弹药舱最为危险。“罗德尼”号设计上的缺陷再次暴露了出来,因为c炮塔就在司令舰桥的前方,实际位置几乎就在战舰二分之一舰长处。也就是说,是在战舰的正中央。当爆炸发生的时候,战舰被炸成了两截,迅速沉没也就不足为怪了。如果这座主炮的位置靠前一点的话,那么最多只能炸断舰首,虽然这同样无法挽救“罗德尼”号,但是可以给战舰上的官兵一点逃生的时间,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官兵活下来了。
也正是从“罗德尼”号发生大爆炸,并且迅速沉没开始,英国本土舰队最后的时刻到来了。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罗德尼”号爆炸沉没后不到十分钟,“铁公爵”号也跟上了其后尘。
与“南宁”号单挑的“铁公爵”号从始至终都落于下风,甚至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在整个交战过程中,“铁公爵”号只打中了“南宁”号一发炮弹,而且是打在了其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上的,这最多只能算得上是给“南宁”号挠痒。虽然“南宁”号的炮击也不够准确,主要是该舰的舰长考虑到这是舰队旗舰,为了确保司令官的安全,“南宁”号的机动规避动作是最频繁的,这也影响到了其炮击的精度,但是,打中了“铁公爵”号的四发炮弹几乎全是打在了关键部位上,特别是在四点二十分之前的那一轮齐射中,击中了“铁公爵”号中部的那发炮弹!
四点二十分刚过,“铁公爵”号上就发出了金属断裂时产生的巨大声响,就连在前方数海里外的“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的萨摩维尔都听到了。这是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有点经验的官兵都知道,那是战舰龙骨断裂时发出的声响,而在此之前,“铁公爵”号上发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爆炸地点就在战舰的底舱里面。
毫无疑问的,最后击中了“铁公爵”号的那发炮弹是致命的。相对而言,战舰的龙骨是最不容易在炮战中遭到破坏的,反而很容易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