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旋爱怜的看着徐阁,巨物还放在她的体里,手慢慢地抚摸着徐阁柔软的身体,徐阁的身体慢慢有了反应。在金旋不断的挑逗下,徐阁柔美的腰肢扭动起来,磨动着丰润的圆臀,旋转着下体,紧夹密裹着蠕动起来。
金旋也不再陷入被动,开始大力耸动。徐阁只觉得阵阵快感袭来,美丽的脸上泛起了一片酡红,眼睛亮晶晶的尽是水波荡漾,春色四溢。
金旋看着徐阁的媚姿,不由快速狂猛地抽插。徐阁张着双腿迎合剧烈地抽插,玉体用力地挺起,甚至将双腿弯曲收缩,膝盖都已接近了她圆润的肩头。
快乐源源不断地传向两人的全身上下。随着金旋愈来愈猛地狂插深耸,狂野的力度使得徐阁的花心深处,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徐阁不由睁大水汪汪的双眸,不可压抑的娇呼。金旋深抽猛插,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断刺激着徐阁的感官,徐阁不由再一次痉挛抽搐,淋漓尽致的享受着快乐的高潮。
第158回、出击安南(十一)
度过一个极度销魂的夜晚,徐阁被滋润得更是艳光四射。她怀着幸福的心情,陪着金旋在军营里转了一圈,最终抵达帅帐。
帅帐里众将开始集结,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战役。从赵云等将的描述里,金旋知道安南大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视。看着众将郑重的神色,金旋决定要陪同众将同赴战场。
大战即将来临,战场一片宁静,只有马匹不时的嘶鸣。安南大王此刻心里情不自禁的打鼓,雄霸东南多年,很少有这种不祥的感觉。他的杀手锏象军已经集结,这支百胜精兵应该能给中国大军产生威胁。对这支劲旅,安南大王还是充满信心。
金旋驱兵大进,排好阵势迎战。安南大王指挥自谓无敌的象军,开始发动冲击。金旋见象军冲击过来,命令部队发动火弹,顿时火焰冲天,黑烟滚滚,大象不敢前进,皆奔自家军阵,反将蛮兵冲倒无数。金旋挥兵大进,鼓角齐鸣,望前追杀。安南大王大败,蛮兵死伤无数。
败残蛮兵退入安中城内,蛮兵大半中伤逃回。安南大王校点蛮兵,已经折了三十余万。安南大王见象军不能见效,不由忧虑,面对一百六十万中国精兵,他感受到强大的压力。
安南大王见中国大军战斗力强大,又有破解象军之策,不由心中发虚,命安南城守军尽起精锐,赶往安中城,意欲合军与金旋大军决一死战。安南城守将接到安南大王旨意,尽集大军七十万,赶往安中。
安南大王除象军之外,尚有一路精兵,俱穿藤甲。其藤生于山涧之中,盘于石壁之上,国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出晒之,晒干复浸,凡十余遍,却才造成铠甲。此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号为藤甲军。
藤甲军两名大将,一名奚泥,一名水安,两人各统藤甲兵二十万,驻守安南城。因一向有象军在外冲峰陷阵,未逢败绩,故此藤甲军威力外人知之者甚少。
两将闻安中象军失利,会同别将,大将七十万急赴安中城。两将到时,安中城击退中国大军进攻无数,然而城中遭火弹攻击,城中房舍烧毁无数,士兵损失近十万余众,所幸粮草屯集之处,未曾有失。
安南大王见藤甲军赶到,信心复起,命援军暂且歇息,整顿城中兵马,欲出城与中国大军决战。奚泥、水安自觉天下无敌,再三求战,道:“量中国军队,必不为我军之敌,吾两人愿率藤甲军,出城与中国军队相战。求大王允之。”
安南大王道:“汝两人休要轻敌,我象军多年未有败绩,今为中国兵所败。中国士兵骁勇善战,又多诡计,几个月之间,连败安东等三大王之兵,三王逃脱之兵,不足五十万。汝等先须歇息,待准备妥当,再出城决战不迟。”
两人悻然退下,心中尤自不服。
此时,中国兵马正行徐庶之计,用疲兵之策。大军分为三拨,三军团轮番袭扰,不让城中蛮兵安顿。这日正逢关羽率军挑战,关羽、吕布、夏侯兄弟在城下叫战,耀武扬威。
奚泥、水安两将按捺不住,复去安南大王处求战。安南大王见藤甲兵体力已复,命两将整兵为前军,自率余兵随后接应。大军整顿完毕,开门出城。
关羽等将见城门大开,出城蛮兵,不类人形,甚是丑恶,左手持藤牌,右手持钢叉。藤甲兵也不打话,卷地而至。关羽部兵强弩射到藤甲之上,却不能透,俱落于地。巨弩出击,也仅能伤得几人,亦穿不透藤甲。刀砍枪刺,亦不能入。
关羽见此,命士兵皆使用震天雷,这才止住蛮兵攻势,然士兵损折众多,关羽命大军徐徐撤回大营。蛮兵此战小胜,军心大振,欲要追击,安南大王惧有伏兵,命藤甲兵不赶而回。
关羽军团各将回营,向金旋报告战状。金旋闻藤甲兵威力,问计郭嘉、徐庶。郭嘉道:“其藤甲坚固不能穿透,但火山藤所制,必畏火。不若引藤甲兵聚集,用火弹攻击,则藤甲兵必破。”
金旋大笑,曰:“如此诸位可商议办法,诱敌聚集,然后集中歼灭。”
郭嘉、徐庶到附近山僻去处,遍观地理。忽见一处险岭,其下一谷,形如长蛇,皆光峭石壁,并无树木,中间一条大路。两人归寨,会同关羽、黄忠、周瑜等人召集众将,商议细节。
众将商议完毕,报告给金旋,金旋见其计可行,分派诸将。唤黄盖分付曰:“汝率部兵,往山上伐木造车,欲多欲好,车上多备干草易燃之物。至期如此施设。勿使消息走漏。”
黄盖受计而去。又唤赵云分付曰:“汝率部兵,去长蛇谷后,安置大营,我大军即迁过去。”
赵云受计而去。因吕布、曹彰、夏侯渊部骑为众军精锐,所配马匹,皆奔驰如飞,唤吕布分付曰:“汝可引本部兵前去城下立一小寨,但不必设防御器械。藤甲兵出战,汝便弃了寨,望后退来,再退五里下寨。须要连输十余阵,弃十余个寨栅。最后引兵退往谷后大营。”
吕布等人皆百胜战将,领命后心中不乐,但军令森严,怏怏而去。
金旋又唤甘宁引领部兵,在长蛇谷中埋设大号震天雷。其余各将,悉有任命,各人都依计而行。
却说城内安南大王因小胜一场,大出心中恶气,心中喜悦,置宴为诸蛮将庆功。安南大王道:“今我军小胜一场,藤甲兵必扬名天下。但金旋所部,文臣多有巧计。今后交战,但见山谷之中,林木多处,不可轻进,免被设伏。”
水安道:“大王说的有理。吾已知道中国人多行诡计。今后依此言行之。吾等在前面厮杀,汝在背后教道。”
诸人商议已定。忽报中国兵在城下三里处立起营寨。
安南大王在城头看吕布等人数较少,命奚泥、水安引藤甲军前去交战。吕布等人战不多时,率兵败走。藤甲兵虽来去如飞,但吕布三将手下精骑更是迅速。弃了营盘,尽往后走,奚泥、水安却是追赶不上。藤甲兵恐有埋伏,不赶反驻进中国营盘。
第159回、出击安南(十二)
次日,吕布等又去立了营寨,却离城六里之处。蛮兵哨得,奚泥等又引藤甲军来战。吕布三将出迎,不数合,复又败走。蛮兵追杀十余里,见四下并无动静,便又在吕布三将营寨中屯住,报告安南大王安南大王见藤甲兵连胜,兴高才烈,只是提醒两蛮将小心埋伏。吕布三将听从金旋分付,立下营寨,藤甲兵来攻,就弃营而走。三将率所部且战且走,已败十一阵,连弃十一个营寨。藤甲兵大进追杀,已快接近大营。
奚泥、水安连胜敌十余场,但追击之时但见林木茂盛之处,便不敢进。这日吕布三将又率部兵前来,却不扎大寨,从长蛇谷中出来。奚泥、水安率藤甲军对敌,吕布等将战不多时,拨马便走。后面蛮兵大进。
吕布等引兵转过了长蛇谷,望大营而走。奚泥、水安统引藤甲兵众,随后追杀。两蛮将望见山上并无草木,料无埋伏,放心追杀。赶到谷中,见数百辆木车挡在去路。小兵报曰:“因必为中国屯粮草之处,见我大军忽至,仅来得及撤走粮食,撇下马草在此。”
两将闻言大喜,催兵追赶。将出谷口,吕布三将部兵都已不见。两将正疑惑间,只见横木乱石滚下,垒断谷口。两将见此,知有埋伏,忙教退兵,只闻后军发喊,报说谷中已被干柴垒断。
此时山坡之上抛下无数火弹,谷内大小车辆,干柴干草,尽皆火起。地底埋设大号震天雷,皆是火药制成,就地飞起爆炸。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将奚泥、水安并四十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长蛇谷中。
众将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藤甲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震天雷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金旋叹曰:“虽欲成大事,而必欲以杀至杀,但如此惨状,吾心中实不忍矣!”
左右将士,无不感叹。
安南大王在安中城里,几日来连闻藤甲兵告捷。忽然有消息传来,皆说四十万藤甲兵,皆被中国兵马团团围长蛇谷中,冲杀不出。安南大王今所仗者,即藤甲军。闻藤甲兵被围,不及派兵打探,只留象军十万守城,尽起城中余兵八十万前往救应。原来却是金旋派苗兵伪土人散发消息。
方到长蛇谷时,只见火光尚燃,臭气难闻,四十万藤甲兵皆被烧得惨不忍睹。安南大王虽心中悲愤,但知道中计,急退兵时,左边周瑜军团,右边黄忠军团,前面却是关羽军团,三路大军杀出。
蛮兵仓促赶来,体力未复,被三路军团团围住。吕布、曹彰、夏侯渊三将,近日诈败,早就弊了一肚子恶气。三将所部,当先发动,只见精骑一波冲锋过后,战场上留下一片蛮兵尸体。
步卒亦将各种军械,安排齐整。骑兵退下,步卒往前挤压。军中器械,最有威力者,火弹、震天雷同时轰鸣,响声之处,残肢断躯,血肉横飞。大号震天雷,此时亦开始发动,在小型投石车的远程投掷下,八十万蛮兵迅速减员。
巨弩在这蛮兵密集之时,也发挥出强大优势。在车阵的掩护下,逐渐将蛮兵挤压成一团。为了加大杀伤力,步卒将十余震天雷捆成一团,掷往蛮兵军阵。蛮兵被这些威力武器,杀得无还手之力,只有围绕安南大王,组成一道防御。
安南大王率兵发动冲击,意欲冲出包围。金旋大军合围,安排骑兵在后策应,虽然冲出一个缺口,骑兵立即过来,挡住蛮兵。安南大王无计可施,只好暂且退回。
随着周边士兵越来越少,安南大王突围的信心越来越小。当身边只余亲兵万余之时,安南大王见大势已去,仰首长叹,拔刀自尽。
安南大王死后,残兵更是溃不成军,被中国军团分割包围,屠杀干净。此役金旋大军以埋伏之计,不伤一兵一卒,杀死安南大王精锐藤甲兵四十万。又以优势兵力和先进武器,以伤亡二万的数字,全歼安南大王蛮兵八十万。
此役过后,安中城中守兵仅余象军十万,安南城中亦只有守兵十万余众。安南大王主力已基本歼灭,再无复燃良机。
象军十万闻安南大王战败身亡,一百二十万大军一日之内全部被歼,众人商议,弃了安中,逃往安南城去。因大象行走缓慢,又被中国骑兵紧紧追赶,象军最终弃了大象,徒步逃